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02: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节目汇演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观后感要围绕哪个主题展开。可以是节目整体的表现、某个节目或演员的亮点、汇演的创意与构思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观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汇演的背景、时间、地点等信息,引出你的观后感主题。 - 主体:分析汇演的亮点、不足之处,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阐述。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展开: a. 节目亮点:描述你认为最精彩的节目,阐述其亮点和表现。 b. 演员表现:评价演员们的演技、舞台表现力等,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c. 汇演创意与构思:分析汇演的整体创意和构思,探讨其创新之处。 d. 不足之处:指出汇演中存在的问题,如节目编排、灯光音响、演员表演等方面。 -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自己对汇演的整体评价和感悟。
3. 语言表达: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文章更具感染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语言更加生动。 - 举例说明:结合具体事
文/胡安忍
日前,有幸观看了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承办的“在灿烂阳光下”陕西省青少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童诗心语歌百年”征稿颁奖文艺晚会,异常欣喜。整台演出立意高远、格调清新,百年沧桑气贯长虹,童诗心语情感真挚,历史与现实交汇,现实与未来对接,颇具史诗品格。笔者为我们党百年辉煌历史感到骄傲,更为小小主人公们在灿烂阳光下茁壮成长倍感自豪。作为一台主题晚会,呈现出来的是一系列艺术经典作品之深情演绎,但又让人分明感受到一个脉络清晰的精神情感链条,即广大少年儿童在红色基因的熏染之下,视野不断拓展、心灵不断丰富、境界不断提升的完整过程。
历史是现实的昨天,现实是历史的今天,历史与现实是相通的。这台晚会最为可贵之处,在于能够以今人的视角激活我党百年历史,反观过去艰难岁月,从而使我党红色基因得以赓续,放射出璀璨的时代光辉。在“跟着共产党才有新中国”的铿锵旋律中,这种对百年红色基因的追寻,是从小孩子们对老爷爷的一连串发问开始的:“爷爷,这面红旗上有什么,您看得那么入神?”“他们为什么要成立一个党?”“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正是在这样的发问中,新一代孩童向红色基因敞开了心灵的窗户,向如火如荼的沧桑岁月发出了深情的呼唤。他们追随着老爷爷的讲述,知道了一个又一个如星光般灿烂的人和事:那位老妈妈,一辈子都没有等回她当了红军的8个儿子;那位打着竹板、鼓舞士气的女战士,把夹袄披在伤员身上,自己却冻死在皑皑雪山上;还有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和母亲手捧红星,想念爸爸的故事……一桩桩,一件件,如细细涓流,沁入一颗颗纯净的心田。这就像“童诗心语歌百年”一位获奖小作者所写:一艘红船,化为闪闪红星,成为我心头不竭的能源!
晚会对下一代孩童与红色基因心灵对接的描述,绝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持续深化的、彻入魂灵的。在五彩斑斓的音舞诗画中,编创人员别出心裁地让今天的孩童与那个特定时代的孩子——王二小、刘胡兰、小萝卜头,跨越时空进行了心灵对话。男孩问王二小:“鬼子拿着刺刀,你不害怕吗?”王二小说:“我不怕,日本鬼子杀人放火,烧了我们的村庄,抢了我们的粮食,我恨他们,我要帮助八路军消灭他们!”女孩问刘胡兰:“听说你牺牲那年,只有15岁,你怎么就那样勇敢?”刘胡兰说:“共产党员就不怕死,怕死就不是共产党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精神是无限的。孩子们的问话,不免有些稚气,但“怕不怕”这样的心灵叩问,却是极其深刻的,因为它已经涉及人生的终极话题了。作为一个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应该怎样活着?应该魂归何处?他们显然从王二小、刘胡兰身上汲取了力量,找到了心灵存放的归宿。这不禁使我联想到晚会第三篇章中雷锋所说的话:“虽然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尤其是那个现代女孩与小萝卜头的对话,令人警醒,发人深思。对囚禁于狱中的小萝卜头来说,他是多么渴望能够像蝴蝶一样,自由自在地飞到外面去;又是多么渴望能够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这对于今天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之下,逛公园、玩滑滑梯、买巧克力的孩子来说,能理解吗?生活际遇的巨大反差,无疑会对今天的孩子产生强烈的情感撞击和心灵震撼。正是在这里,晚会体现出浓浓的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意味。
黑格尔说:“儿童是最美的。”意思是说,儿童对身处其中的外部世界,是感性直接的、率性自由的。接受了红色基因的幼小心灵,必然会以直抒胸臆的方式,绽放出璀璨的精神之花。据我所知,主办单位在创办这台晚会的同时,还在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诗教委员会的组织下举办了全国范围内的“童诗心语歌百年”少儿诗歌征集活动。新时代儿童精神情感的变化,从晚会第四篇章“太阳升起”所采用的若干首诗歌中,完全可以感受得出来。在这些不乏稚嫩的心语里,我们欣慰地看到,小孩子们爱上了雷锋叔叔,发自内心地为扶贫干部点赞,理解了在抗击新冠肺炎斗争中的“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在红色基因的浸润之下,他们的自我意识在觉醒。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家庭在悄然发生变化,发现自己身边的每一位共产党员是那么的不平凡,发现自己的祖国原来如此强盛而伟大。他们忽然懂事了,长大了。“童诗心语歌百年”一位获奖儿童创作的诗歌《孙》就极具代表性。是红色基因的灌注,才使他焕发出如此奇妙的想象力。这首诗歌的大意是:嫦娥二号超过了孙的筋斗云,蛟龙号超过了变成剑鱼的孙,孙能使出七十二变,祖国妈妈有无数变,瓦房变高楼,泥径变公路,木船变航空母舰……这一切,若不是与红色基因邂逅,小小主人公们对眼前的时代生活,恐怕永远是熟知而不知的。
晚会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大合唱中结束了。但那萦绕于心、经久不散的旋律,使人产生无尽的思考: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有赖于红色基因的连绵赓续。用红色基因培育下一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1年7月1日
荣获“童诗心语歌百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少年“百佳”诗歌征集活动一等奖学生代表
荣获“童诗心语歌百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少年“百佳”诗歌征集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代表
荣获“童诗心语歌百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少年“百佳”诗歌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代表
作者简介
胡安忍 戏剧评论家,研究员。长期从事戏剧理论研究和剧目评论。出版有戏剧评论集《从人性出发》《幕外戏谭》《烦乱的雨丝》等著作。
作者:都本玲(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21年6月28日晚,《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在北京鸟巢体育场隆重上演。演出全面回顾了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史,热情讴歌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伟大征程》充分发挥综合性舞台和情景史诗的巨大包容性,以一种多维立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叙事模式,将中国共产党百年间的重要事件和历史时刻浓缩到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通过凝练的舞台语言,象征写意的表现手法,震撼的历史影像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时空,于舞台的方寸之间书写下一部气势浩荡、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全剧以时间为序,分为四大篇章。第一篇章“浴火前行”,通过《破晓》《起义 起义》《土地》《长征》《怒吼吧 黄河》《向前 向前 向前》等节目,描绘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第二篇章“风雨无阻”,以《开国大典》《战旗美如画》《激情岁月》等节目,讲述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第三篇章“激流勇进”,通过《春潮澎湃》《特区畅想曲》《回归时刻》《跨越》《党旗在我心中》《行进的火炬》等节目,赞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四篇章“锦绣前程”,以《东方奇迹》《人民至上》《强军战歌》《新的天地》《命运与共》《领航》等节目,歌颂党的十八大以来,万众一心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不难看出,演出的四大篇章正是对党史的呼应与诠释。
习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为讲好党的百年史诗故事,《伟大征程》主创团队探索了音乐、舞蹈、诗词、戏曲、影像等艺术的多种表现可能性,最终呈现出情景舞蹈、合唱与舞蹈、歌舞、戏剧与舞蹈、情景大合唱、诗朗诵与合唱、情景交响歌舞、鼓乐歌舞等多元艺术叙事形式。
音乐是情景史诗的灵魂。选择有故事的音乐,用音乐来讲故事,是《伟大征程》的一大特色。纵观演出的整体布局,时间是明线,音乐是暗线,二者共同贯穿全场。选取什么样的音乐,怎样用好这些音乐,是整个作品编创的关键所在。《伟大征程》中采用了大量经典革命歌曲和红色影视音乐,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中蕴藏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大众记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象征意义。用熟悉的曲调做铺陈,让故事的讲述更加生动流畅,唤起观众的共鸣,直击人心。
以第一篇章“浴火前行”为例。节目《破晓》开场压抑感充斥着舞台,近代中国饱受战乱,灾难深重,西方列强如恶犬分食中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杀戮场面触目惊心。一片黯然中,《国际歌》旋律响起,舞台上新青年开始汇聚奔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段音乐是共产主义理想和无产阶级不屈斗争的象征,用在这里代表着觉醒者的声音,它冲破了黑暗,也预示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开端和传播。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由光未然、冼星海所创写成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抗日军民广为传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节目《怒吼吧 黄河》表现的正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此处选用《保卫黄河》的音乐,恰到好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大屏幕上黄河壶口瀑布奔腾咆哮,舞台上演员随音乐的铿锵起伏列阵,营造出波澜壮阔的场景,正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民抗日,气势不可阻挡。
再如第二篇章“风雨无阻”,节目《战旗美如画》表现的是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只一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马上把时空推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战场。遥想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唱着这首《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战歌》奔赴朝鲜英勇杀敌,保家卫国,挺起了新中国的脊梁。很显然,对的音乐用在对的地方,一句顶一万句。
音乐之外,LED大屏幕在此次《伟大征程》故事的讲述中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百年风云变幻,需要传递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制作团队花大气力对数字舞美进行完善,特别是选用大量历史珍贵影像资料,用真实的力量撼动观众,让历史说话。“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了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在大屏幕上被生动还原,海量信息扑面而来,直观又富于冲击力。一幕幕鲜活的画面,一张张生动的面孔,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一个个来之不易的胜利。与舞台上的艺术表演一样,大屏幕上的影像也是党史这个伟大故事的重要讲述者,二者共同承担着带领观众“不忘初心”“重走来时路”的重要使命。
充满象征性写意的舞台表现也是《伟大征程》的重要特色。党旗和党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符号贯穿全剧。汶川地震后的废墟场景中,一面绣着金黄色党徽的红旗被高高举起,黑白色的世界随之出现了橘色曙光,众人将手伸向党旗的方向,是力量,更是信任。党旗的出现是一种隐喻,有困难的地方就有中国共产党,“有党旗的地方就有希望”。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紧急动员驰援武汉,物资支援,医护人员支援,方舱紧急建设,舞台中央的演员围成一颗跳动的心脏,而在这万众一心共抗疫情的时刻,背后飘扬的正是一面党旗。整场演出中,无论是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党徽党旗总是出现在核心而重要的位置。它象征着党的先进领导,也象征着希望与力量。演出的尾声,当《领航》旋律响起,高达16米的金色党徽庄严升起,这是对党的象征主题的再一次升华与定格,“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这一象征性的舞台写意形式推向了顶峰 。
《伟大征程》以艺术为媒介书写党的历史,讲述中国故事,立足全景式宏大构思,巧妙处理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群像与个像、全局与细节等关系,实现了严肃史诗主题的生动与流畅,体现出深厚的历史内涵和高度的艺术审美追求,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了一份诚意拳拳的厚礼。
总摄影师:林毅
图片:林艺摄影团队
来源: 光明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