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8 13:15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老师的思想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想要表达对老师的哪些方面进行赞美和思考。例如,可以写老师的敬业精神、关爱学生、严谨治学等。
2. 选择素材:围绕主题,搜集相关的素材,如老师的经典事迹、教学故事、与学生的互动等。素材要真实、具体,能够体现老师的优秀品质。
3.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安排:
a. 引言:简要介绍老师的基本情况,如姓名、职业、教育背景等,引出主题。
b. 主体:分几个段落,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老师的优秀品质和事迹。每个段落可以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并举例说明。
c.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老师的优秀品质,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4.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简洁、流畅,富有感染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a.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文采。
b.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述,让读者感受到老师的形象。
c. 注意句子结构:长短句结合,使文章富有节奏感。
5. 思想内涵:在作文中,不仅要赞美老师的优秀品质,还要表达自己对老师的
作者:史振平(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当前,在全国上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大背景下,每名承担立德树人神圣职责的教师都应用教育家精神引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努力做一名教育家型教师。那么,教育家型教师的灵魂和精髓是什么呢?
笔者以为,是思想。当然,这里的“思想”,我们泛指正确的思想。
什么是思想呢?通俗地讲,思想即理性思考后的想法、观点、主张。帕斯卡尔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思考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思想”并不只有名师、大家、伟人、哲人才会有,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应有自己的思想。已故情境教育的创世人李吉林先生说过:“我觉得,即便是小学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当然,思想需要在长期的实践磨砺和读书感悟中慢慢涵养,逐步生成,不断完善。
教育家型教师应怎样涵养生成自己的思想?
一要在躬耕实践中涵养孕育。教育家都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是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家的思想也是在实践中、在校园里、在课堂上慢慢萌发、逐步形成的。实践是思想产生的土壤。没有实践的长期滋养、孕育,思想是不会产生的。所以,教师要重视实践、倾情实践,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慢慢产生思想,不断完善提升。立志成为教育家的教师是不能离开教育教学实践的,离开了实践,思想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洛夫中学躬耕一生,才成为影响全球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立晓庄师范并长期实践,才形成“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九十多岁了依然进课堂听课学习,才成为令人钦佩的“人民教育家”。这都说明,教育家及其思想的产生,是万万离不开实践这片丰厚的土壤的。
二要在理论修养中涵养提升。思想是需要有一定高度、深度的,没有高度、深度,便是人云亦云、泛泛而谈。那么,这高度、深度从哪里来?从理论学习中来。教师要系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思想观点,在持续不断的理论学习中涵养思想。有的教师可能会说,我教好我的课就行,理论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认知,因为实践离不开理论,理论也离不开实践,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完善,实践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会更加精彩,没有无实践的理论,也没有无理论的实践,理论加实践,才共同构成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要在读书学习中涵养拓宽。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路径。教师要成长,这条路必须要走,绕不过去。而教师认知的储备,视野的拓宽,思想的磨砺,也必须在读书学习中去完成。各行各业,所有成就卓越者,都得益于读书,离不开读书。华为之所以在高科技领域令欧美恐惧,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其创始人任正非和他的读书学习。任正非出发的标配是一个人、一个拉杆箱、一本书,飞机飞行两三个小时,他便读完了一本书。叶圣陶先生自幼听书、读书,还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读书法”。像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以及当下所有名师、名校长、名专家,无不是在读书学习中不断成长成功的。所以,教师应坚持读书,终身学习,在读书学习中不断开阔视野,涵养思想。
四要在深度思考中涵养培育。思考对人成长乃至整个人生具有无比巨大的作用。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说:“教师是反思性实践家”。思考是思想产生、形成的必然途径。思想、理念产生的过程,都是长期实践后深度思考、痛苦扬弃的过程。一个人不思考,便没有深度,说话做事流于肤浅;便不能发现问题,而没有问题的发展只能在原点打转。只有善于思考且作深度思考的人,才能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前进。
教育名家都是善于思考且作深度思考的人。李希贵在担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时,倡导机关人员每日深度思考一小时。魏书生提出校长要广思、要能思、要细思、要三思、要反思。数学名师吴非强调,一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因此,教师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尤其是要学会归纳性思考、演绎性思考、批判性思考、反思性思考、系统性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认知,探究规律,涵养思想。
五要在专业写作中涵养凝练。目前存在一个现象:很多教师教学成绩非常突出,但专业成果很少,所以难以向更高层次进阶。教师缺乏写作能力会制约专业发展与成长。写作是校长、教师成名成家绕不过去的坎,成为一名教育家型教师,必须认真修炼提升语言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教育名师、名家大都著作等身,苏霍姆林斯基一生撰写《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等专著多部,他的作品和他本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教师;魏书生先后出版了《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等著作20多部。此类案例,举不胜举。
文章、著作与思想存在什么关系呢?文章、著作一般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体系或思想引领下的经验与方法体系。可以说,文章、著作是作者思想的集成,是“看得见的思想”。而只有在专业写作中,教师才能不断梳理、提炼自己的思想、经验,是思想经验不断成熟、完善、提升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学会写作、坚持写作,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方面写起,在写作中凝练、升华思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
来源: 教育家杂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山东教育者手记”,为山东大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那些触动到你的瞬间。(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济南市催马小学教师 高新超
时光如潺潺流水由岁月的年轮静静缓缓地流向了记忆的深海。站在执教生涯的第二个年轮里回望,那些初为人师时的彷徨与迷茫,那些记忆深处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都化作成长路上深深浅浅的足迹。
仍记得在无数深夜反思时自己的辗转难眠: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明明一切都很顺利,为什么结果是这样的呢?为何满腔热忱换不来理想的教育图景?办公室前辈那句“去读书吧”的叮咛,为我推开了一扇新窗。我犹如一条即将干涸的河流,在书籍的海洋中疯狂的汲取水分,也学习到了许多优秀的经验,但总觉在实施过程中收效欠佳,直到我翻到《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我惊觉教育艺术的精髓——原来教师的语言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更是塑造心灵的刻刀。
如今我的案头常驻一张特殊的清单,上面记录着我理想中班级的样貌:晨读时的书声琅琅,课堂上的思维激荡,走廊里的问候声声……每日清晨午后我都浏览诵读,这些文字也渐渐内化为我教育的指南针。正如书中所言:“语言的表述需要瞬间爆发力。很多教师的想法是‘我需要在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后再进行指导’,而实际在多数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仔细思考。如果教师在日常经常浏览关于学生理想形象的清单,当需要对学生进行教导时,恰当的教导语言就能脱口而出了。”
通过学习与思考,改变在细微处悄然发生。这种改变不仅仅在于我自身,也发生在孩子的身上。面对羞怯的学生,我不再止步于班会课的集体教导,而是以持续的“早上好”温暖相待,刚开始,孩子们的脸上总露出惊讶的神情,之后渐渐开始对小声回应,直到那个总是低头疾走的女孩终于扬起笑脸主动问候时,我看见了教育最美的模样。课堂提问时,“看看谁是第一个思考出答案的?”替代了曾经的质问,孩子们眼中的星光便如春笋破土般涌现。
通过阅读,我渐渐明白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也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当如活水,既要保持自身学识的清澈流动,更要以恰当的方式润泽每个生命的成长。正如朱熹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河,正需要这永不停歇的阅读活水来滋养奔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