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03:15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思想”与“群众路线”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和立意: - 明确作文的主题是探讨思想与群众路线的关系,还是分别阐述两者的内涵和重要性。 - 确立立意,即你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比如强调思想对群众路线的指导作用,或者群众路线对思想发展的促进作用。
2. 结构安排: - 开头:简洁明了地引出主题,可以引用相关名言、事例或数据,吸引读者兴趣。 - 主体: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论述思想与群众路线的内涵、重要性、相互关系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 结尾:总结全文,强化主题,提出建议或展望。
3. 内容充实: - 理论阐述:对思想与群众路线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进行详细阐述,确保内容有深度。 - 事例论证:结合历史事件、现实案例或个人经历,具体说明思想与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成效。 - 数据支持:引用相关数据,如政策文件、调查报告等,增强说服力。
4. 语言表达: -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注意句子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文采。
5.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群众路线是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1943年6月,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精辟概括: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还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赓续故事
第31集团军某连持续开展“连队建设大家谈”活动——
听一听来自官兵的呼声
■曾 涛 马 奔 本报特约记者 吴科儒
“人人献一计,连队添活力。”6月15日,记者在第31集团军某装甲团采访,碰巧赶上装步一连开展“连队建设大家谈”活动。
俱乐部讲台上,副连长张以钊担任主持,讲台一侧,两名战士负责记录,将大家的意见建议同步投影在墙上。
“组织5公里越野时可以专门安排一个人报时,方便掌握进度。”列兵石壮壮率先发言。得到主持人肯定后,他又接连提了3条建议。
“连队把早上起床集合速度作评比,导致不少官兵提前起床……建议取消这项评比!”司务长魏东占的发言,让大家把“炮筒”对准了连队管理。
“干部战士一起娱乐的时间不多”……随后,战士们又“集中火力”给其他干部提意见,条条见人见事,句句戳到痛处。一会儿工夫,12名战士相继发言,把公寓房使用不合理、手机管理有漏洞、晚点名时间过长等问题翻了个底朝天。
“‘连队建设大家谈’这项制度开展以来,受到官兵普遍欢迎,大家越提意见关系越亲密,提出了团结力、战斗力。”八班长陈立介绍说,1964年全军大比武,八班战士总结出7种利用地形地物的要领、28种克服障碍物的方法,获得班战术总分第一名。
“官兵提意见建议刺刀见红、不留情面,却促进了连队管理教育。”指导员周浩说,早在1988年,连队就是全军第一部《基层建设纲要》的试点单位和“优秀士兵”条件的诞生地,官兵们用爱连如家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管理教育模范连”内涵。
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讨论还在继续,透过唇枪舌剑的激烈发言,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句句诤言的背后,是一颗颗滚烫的兵心。
作者:薛伟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副书记、研究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在思想认识上解决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对于我们深入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建立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在群众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各项工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造性运用。其中,“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谁”的问题;“一切依靠群众”,涉及推动工作的根本动力源泉,“依靠谁”的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调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我是谁”、“从哪里来”的问题。“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前三点的基础上,“怎么办”和“往哪里去”的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色。党的群众路线与我国传统民本思想有着较深的内在联系,其概念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孕育产生,主要内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党对群众路线做过多次系统总结。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概括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四个主要思想观点。1956年,党的八大将群众路线写入修改后的党章。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明确、简洁的理论概括。1992年,党的十四大修改的党章加入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表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论述。这些论述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着眼于新时代中国具体国情,着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做出了符合时代特点的新阐述。这些论述鲜明地体现了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和创新,为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提供了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秘诀
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这个传家宝,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能”,进而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群众路线融入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形成了包括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知识、纪律和作风在内的优良素养,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秘诀。
彰显信仰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人民立场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党员在心中明确“为了谁”,搞清“依靠谁”,明白“我是谁”,立场和观点就升华为崇高的信仰和使命,深深扎根于服务人民的创造性实践。
彰显真理的力量。群众路线是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的深刻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基础上,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彰显人民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彰显知识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党的性质和使命,要求党必须注重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持续提升素质能力。既要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彰显诚信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忠诚于党和人民,信守组织纪律,勇于自我革命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只有内心真诚,善于自我反省,才能守住内心,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自我反省和教育,必须接受群众监督,诚恳请群众评判。
彰显行动的力量。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的,不破不立,不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和藩篱,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难以保证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一切为了群众,说到底,就是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敢于直面问题解决矛盾,以务实的作风争取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关键是实施正确的行动。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既要在历史风云中看清楚为什么党的群众路线“行”,可以让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中国的时代难题,更要弄明白未来如何弘扬群众路线的“行”,保持中国共产党的“能”,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我们要切实发挥政治路线的价值导向作用,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拿出具体政策措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绘就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画卷。
首先要信仰群众路线、高扬群众路线。最科学的思想方法本身就是行动的逻辑,理论的彻底终将转化为情感的真挚,转化为信仰和笃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政治立场、政治观念决定着人的能动性发挥。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就不会迷失方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就不会精神懈怠、丧失动能。
要因势利导、积极作为,拿出切实举措。群众路线的落实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是发展而不是静止的,需要把握总体形势,顺势而为,使形势向着最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成为必然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这些论述,为我们当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
既要措施得当,也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来源: 《红旗文稿》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