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06: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中国青年网心得体会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想要表达的心得体会主题。是关于中国青年网的平台功能、内容质量、传播效果,还是关于其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等。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中国青年网,说明你接触它的背景和原因。
b. 正文:正文部分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平台功能:介绍中国青年网提供的各类功能,如新闻资讯、论坛交流、公益活动等。
- 内容质量:评价中国青年网发布的内容是否具有时效性、权威性和深度。
- 传播效果:分析中国青年网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效果,如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等。
- 影响力:探讨中国青年网在引导青年思想、促进青年成长等方面的影响力。
- 个人感受: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中国青年网的看法和感受。
c.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你对中国青年网的认可和期望。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a. 逻辑清晰:确保文章结构合理,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b. 语言生动: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c. 客观公正:在评价中国青年网时,既要
“无傩不成村”,在安徽九华山脚下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这里的“傩”字说的是安徽池州傩戏。傩戏在乡野间流转百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难以用文字勾勒其形。这让安徽大学民间戏剧与地域文化专业硕士研究生陈浩渺对傩戏的探索陷入了瓶颈。
2023年,陈浩渺循着网络上的一条傩面变装视频来到池州,见到了90后村干部许鑫磊。许鑫磊用镜头捕捉傩戏最本真的样态,让原本散落在民间各不相同的唱腔韵律、面具纹样,在他的剪辑中显影为可追溯的数字谱系。透过许鑫磊的镜头,陈浩渺不仅能一次性分析14家傩戏会近10年来的传承趋势,还见证着一个个傩面的诞生。
近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在大会主论坛上,陈浩渺分享了这场关于傩戏的“数字重生”。“在网络世界也能有‘田野体验’!这是时代赠予我们的广阔天地,当代青年正在世界文明的舞台上唱响一场独具中国特色的网络大戏。”她说。
在为期两天的大会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无论是主论坛,还是“网络文明培育”等分论坛,“青年”与“文明”都是频频出现的关键词。
以青春赤诚,绘时代画卷
主论坛上发布了《青年网络文明倡议》,呼吁维护清朗空间,共建网络文明。以青年担当,领社会风尚;以青春赤诚,绘时代画卷。
在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论坛上,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表示,“我们要关注青春力量,激发青年为网络文明交流互鉴注入生机活力”。
在陈浩渺看来,青年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接受者,更要成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推动者。当傩戏遇到数字化,传统戏曲在网络的助力下不断焕发新活力,吸引了加拿大摄影师跨越重洋预约参观、法国华裔青年复刻傩舞动作。2024年元宵节直播时,共同“云观傩”的网友多达30余万人。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学生张许熠自13岁起,便开始在网上分享数码产品的使用心得和科技知识。他尝试将科技知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截至目前,他已创作100多条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张许熠认为,“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络文明建设是有温度的价值传递
作为一名安徽人,00后创作者郭昊曾执着于“复刻”传统文化:拍徽派建筑,就聚焦飞檐斗拱的精巧;拍皖南风光,就追求“水墨画卷”的意境。“你拍的山水像明信片,但我更想看到山水里的文化心跳。”一条网友留言点醒了他。
郭昊开始尝试“文化转译”:在《非遗鱼灯》系列里,他让鱼灯在现代的灯光中“游动”,用年轻人熟悉的配乐解构传统纹样;在《六安千里江山图》短视频里,他将古画与现实中的风景同框对比,让观众看到“现实中的青绿山水”。在他看来,“当古老智慧接上年轻人的‘频道’,文明传播才能真正‘入脑入心’”。
今年3月,一场黄梅戏《六尺巷·宽》竖屏高清直播在网络上收获大量好评和点赞,以“倾宁夫人”为原型的AI形象和一系列AI普法短视频也登陆线上平台。新颖现代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形象的创新型表达,让家风文化被更多年轻人看到。中国剧协副主席、著名黄梅戏演员韩再芬说:“今天,我们借黄梅戏让‘六尺巷’故事跨越时空;明天,期待年轻人带着文化自信,将‘以和为贵’‘德法共治’精神融入新时代。”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1976年,北京卫戍部队开始负责日常升旗任务。在中间这段时间,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是谁负责升起的?答案就是胡其俊——一名北京市供电局的普通工人,他独自一人在天安门广场升旗26年,书写了一名普通劳动者对祖国“清澈的爱”。然而,因为历史影像的缺失,这个故事蒙尘已久。
2024年,总台央视网推出主旋律短剧大片《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AI重现首位旗手时空之旅》,用AI重现胡其俊26年来升国旗的生动场景。在央视网党委书记、董事长,央视频公司总经理过彤看来,网络文明建设从来不是冰冷的算法博弈,而是有温度的价值传递。这也正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最佳注脚。
“解剖”真相、传递正义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空间和国家战略资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说,守护网络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越来越多的人以镜头为舟,以科技为楫,携手推动网络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四平警事团队和海南警方用情景喜剧的方式普法,将枯燥的法律条款转化为数千万粉丝喜爱的警界脱口秀。
安徽黄山朱开源的留言,推动了当地高铁站和多个景区景点旅游公交专线的开通;山东郓城网友的留言要回了工友们598万元的工资……如今,人民网“人民建议”已促成540万件企业和群众的声音被倾听、被回应。
故宫文物摄影师朱凯用镜头记录故宫,还为百万件文物拍摄证件照,把它们变成数字故宫的基石。
8年前,朱凯接手全景故宫项目。一名从未来过的初中生留言:“谢谢你们,让我看到了故宫下雪的样子。”那一刻,他忽然明白,自己的镜头不只是记录故宫,更是为远方的陌生人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门。
面对“播放量焦虑”,郭昊曾有过动摇:要不要为博眼球设计“爆点”?当他来到安徽泾县的宣纸厂,看到老师傅们趴在案头,用放大镜修补0.1毫米的纸纹,一坐就是半天,他的心中有了答案。有位老师傅说:“我们补的不是纸,是文明的脉络。”郭昊意识到,如果说手艺人用指尖守护文明的物质载体,那创作者就该用镜头守护文明的精神质地。
安徽省公安厅法医、作家秦明13年笔耕不辍,撰写小说16部、科普书3部,拍摄网剧6部,把法医学知识植入人心。在他看来,网络名人的笔和镜头应“解剖”真相、传递正义。以“活水源”之姿,以“风向标”之效,以“润滑剂”之力构建文明之网,让正义在舆论场中永不迷途,这是网络名人的责任和担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已从教20余年,目前担任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已经11年。近几年,在国家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我深刻感受到教学因数字技术的融入而不断提速发展,特别是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成为了引领我专业成长的灯塔。
信息科技课的教学长期面临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更何况教学相对薄弱的西部地区学校,开好信息科技课是我一直的追求。2022年,我在一次教学培训中,第一次接触了国家平台,当时我感到兴奋又迷茫,兴奋于它丰富的资源,又迷茫于如何选择资源。经过几个月的探索,我发现平台的课程视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通过课上播放平台教学视频、动画演示等激发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兴趣。
这仅是旅程的开始。
深入了解平台资源后,我开始探索将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创新。通过利用国家平台群组功能,我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创作成果,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如在讲解五年级信息科技课程“无处不在的算法”时,播放相关视频后,我让学生通过群组功能在线讨论算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互动及时又高效,明显提升了学生的讨论热情和教师的教学成效。
国家平台丰富的资源也促使我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数学运算讲方法”一课教学设计中,我将自己在国家平台常用的优质资源以及自己的教学资源,系统化整理成个性化教学资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知识点,并提供微课、编程以及人工智能“豆包”问答平台等学习资源的链接,便于学生挑选合适的学习工具。提供的资源中,还分为了面向基础较弱的学生和有自主探索能力的学生两个页面,为不同学生提供针对性学习资源。这节教学案例得到我所在的国家平台江西严剑专家指导团队工作室成员的一致认可,并最终上传至国家平台。
近期,我充分利用国家平台群组功能,创建学习共同体,和学校多位教师一起分享教学心得、探讨难题。在教育领域,教师扮演着探索者和实践者的双重角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主动用好国家提供的平台和资源,助力个人专业成长,从而助力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