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08:15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网络暴力的危害演讲稿,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演讲的主题是关于网络暴力的危害。在演讲稿中,要突出网络暴力的定义、表现形式、危害等方面。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演讲稿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在引言部分,可以引用一些网络暴力的案例或数据,引起听众的共鸣;正文部分,可以详细阐述网络暴力的危害,如对受害者、家庭、社会的影响;结尾部分,可以提出解决网络暴力的建议或呼吁。
3. 论证充分:在演讲稿中,要充分论证网络暴力的危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a. 对受害者的影响:网络暴力对受害者心理、生理、社交等方面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自杀等极端后果。
b. 对家庭的影响:网络暴力不仅影响受害者,还会波及到受害者家庭,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破裂。
c. 对社会的影响:网络暴力破坏了社会道德底线,加剧了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4. 举例说明:在论述网络暴力的危害时,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案例,使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网络暴力的严重性。
5. 呼吁行动:在演讲稿的结尾部分,要呼吁听众关注网络暴力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如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
12月27日,四川都江堰通报:散布大熊猫谣言嫌疑人被依法移送起诉。有两人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养了60多个小号,多次捏造、散布“美香”“添添”等大熊猫遭虐待等不实信息,并以此牟利十几万元。他们诋毁诽谤相关专家及从业人员,煽动网民抵制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
其中,针对相关专家的诽谤言论非常过分,一天几百个电话骚扰,个人信息被公开,网上铺天盖地地谩骂,甚至发展到线下的尾随、跟拍、辱骂,这是一件非常典型的网络暴力事件。
我们看到,网络暴力借助的是互联网平台,貌似是技术进步催生的“恶”。但其实,它也是由来已久的、传统的“恶”。
网暴,实质上就是一种私刑。私刑,就是指不按照法律程序和依据,私自对他人施加的刑罚。在我国历史上法治不彰的时代,私刑现象由来已久,比如明清时期的家族私刑,种类繁多且极其严酷,如活埋、沉潭等,违反了族规便可以不经法律私下用刑,包括羞辱刑、财产刑、资格刑、身体刑及生命刑。私刑在我国民间也很普遍,如对通奸罪的处理,常常涉及私刑。
而今,私刑通过网暴沉渣泛起,特别是羞辱刑,几乎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网暴私刑,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传承了集体作恶的传统,一哄而上,一顿网络乱拳,反正法不责众。二是道貌岸然,都在以捍卫道德或是某种崇高目的为标榜,仿佛就先天具有优越感和安全感,只要我是站在道德高地或所谓道义高地上,无论怎么用私刑,都无关紧要。三是背后有利益作祟,甚至有商业推手炒作极端言论、将相关当事人故意推上风口浪尖。网络私刑的集体作恶和道德高地这两个特点,让网暴者得以逍遥法外。
说到网暴,就不能不提刘学州。这孩子短暂的一生,遭遇了被原生家庭遗弃、拐卖、校园性侵霸凌、认亲之后亲生父母诽谤拉黑,在他被“网暴”之前,他就承受一系列线下的不公正待遇,他最后的希望是在网上寻找正义和温暖,但“网暴”最后成了杀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像这样代价非常惨烈的网暴,惩处非常困难。可是真的就无所作为吗?
我们有法条,去年9月,“两高一部”出台意见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一个特别好的意见是,检察机关可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网络暴力行为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因为面对铺天盖地的网暴,自诉难度很大,公诉就更具可操作性。比如2020年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事件,此案因为舆论发酵以及检察院介入,从自诉案件转为公诉案件,后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但在现实中,网络暴力案件转为公诉案件极少。因此,这样一条向善、务实的规定,值得称道。以后被害人就网络侮辱、诽谤提起自诉,法院经审查认为他举证有困难的,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帮助取证。
网暴行为肆无忌惮、难受惩处,其实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法不责众”。情节特别恶劣,致人死命的,要不要责众?否则,会不会越来越有恃无恐?
法律是最后的防线,要遏制网络暴力的泛滥,法律必须长出牙齿。不过,法律的源头,就是守望风俗、顺乎民情,与公序良俗相辅相成。最后的防线不能节节败退,而要挺立起来,就会激浊扬清。
社会观念也需要更新,比如在行政层面、道德层面,依法分清公域和私域,私德和私权的关系。比如一个有过失的人,是否就可以任人网暴?显然不是的。否则还是私刑大于公法。
再有,法律昭彰,惩处不能看人下菜碟,对大V要和对普通网民一把尺子。有些人在网上公然造谣诽谤,屡教不改,包括所谓的网络大V,他知道他在造谣在诽谤,但有恃无恐。为什么?他的违法成本极低,最多封几天号,但收益极大,收割的流量,背后都是商业利益。被诽谤的哪怕经济损失、名誉损失巨大,也往往不愿或难以自诉。否则可能被所谓大V号召粉丝再度遭受网暴。久而久之,这种恶俗的网络风气,也会蚕食公序良俗,甚至人的“三观”。法律面前必须人人平等,不管伤害的是公域还是私域,都应依法处置;也不因为网暴他人的是几千万粉丝的大V,就网开一面。
还要警惕利益背后参与网暴的同盟军——算法。为了追求用户参与度,算法就做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传播愤怒。久而久之,尊重科学就成了一句空话。
网暴,是一种众目睽睽之下的私刑,必须依法打击,否则它的泛滥,会让法律尊严倒塌,让科学理性失声,让社会互信崩塌。
(作者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原副社长。原文系作者在2024上海反网络暴力论坛上的演讲稿,刊发时有删节)
来源:李泓冰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国旗下的讲话---
校园暴力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要跟大家探讨学习和交流的话题是有关校园欺凌的问题。
01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主要表现是欺负、侮辱弱小的人,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孩子在学校被某个同学或某几个同学殴打,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被其他孩子抢走了等等,这种欺凌是肢体上的,也是比较常见的。
而有一种欺凌行为最不容易发现,就是言语欺凌。如果说肢体的欺凌比较多发生在男生与男生之间,那言语的欺凌,比较多发生在女生与女生之间。他们会用言语刺伤或是嘲笑别人,羞辱别人,给别人起绰号,甚至用威胁恐吓的言辞,给对方心理上造成伤害。
另外一种欺凌行为是近几年盛行起来的新兴的欺凌——网络欺凌。是一个不容易控制的方式,学生们会从社交网站、微信或微博上传递谣言或是恐吓的话语,或者恶搞某个同学的照片,拿同学的照片发毒咒等等。这种伤害很深,因为知道的人太多,一些孩子觉得丢人,无法接受网友的评价,会尝试自残、自杀等。
➰
自去年来,这样的事例我们同学通过新闻报纸网络等媒体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欺凌事件一旦发生,它不仅仅会使受害者的身体受到伤害,还会使受害者的心灵走向弯曲,使人精神受到痛苦折磨,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你身边人的生命安全。网上报道了江西某中学发生女生掮打耳光造成伤害的事件,事件曝光后,几名参与打架的女生迅速被公安部门带到派出所,接受处罚。这几名同学的家长也因监护不力,受到处罚。
听到这里,我们同学作何感想?校园本是宁静、和谐、愉悦的学习场所,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和虚拟网络的影响,这种校园暴力事件不时的发生,那么这种校园欺凌现象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呢?对此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教育局为我们学校配备了足以制服歹徒所需要的警械及其它装备,学校在今年暑假也改进了校园监控系统,确保学校的周边及校园都处在有效和清晰监控范围内;另外,学校也加强了值班,落实了责任。这一系列措施的采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通过此来切实加强校园安全保卫,确保我们师生的生命安全。
02
那么我们同学应该怎么做呢?
央视针对校园暴力所做调查
首先我们要学会一些面对校园欺凌时的应对方法:
1.当我们遇到校园欺凌时,害怕是没用的,要积极的心理暗示,表现淡定,有惊无恐,“坏人”是遇强则弱的,所以气势上要压倒对方。
2.若被很多学生围着,要明白逃为上策,这个时候就要斗智斗勇,尽量周旋拖延时间,逮到机会撒腿就跑;如果遇到对方先未动手,而是“谈判”,先尝试谈判,见机不妙撒腿就逃。
3.要明白人身安全是首位的,面对围困时要做个小人,不要去激怒对方,防止暴力发生或升级。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必要时, 向路人、同学、老师呼救求助。
4.当看到有同学被同学欺负时,应尽快报告老师,如果是看到低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介入驱散,防止暴力持续或升级。
5.上学和放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6.穿戴用品尽量低调,平时着校服上学,鞋子已舒适为主,不要过于招摇,也不要轻易地炫富或告诉他人家里的经济状况以及家长每个星期给的零花钱等;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7.节假日、周末平时零星时间不借着同学过生日、集体过节日、庆祝某些事情等的借口去KTV、酒吧、网吧、歌舞厅、游戏厅等鱼龙混杂的地方。
➰
其次也希望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1.上课期间,学校大门关闭, 任何同学都不得私自走出校门,特殊原因要离校,要持出门单班主任或年级组长、任课老师等签好字到门卫室等家长来接登记后方可离校,上学、放学时进、出大门,应主动着校服、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
2.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暴力的一条途径。 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3.发现校外有可疑人物要及时报告,看到同学遇纠缠和侵害,要及时回校报告或拨打110 求助。
4.冷静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同学之间的矛盾,都是小纠纷、小冲突、小摩擦引起,如一个不太友善的眼神、一句不文明话语、一个无意的碰擦,本是小事,但若不能冷静对待,就会酿成大害,引发冲突、斗殴,群殴甚至致人伤残死亡,媒体新闻报道那些恶性事件起因都是很小的事,因为处理不当才发生严重的不可挽回的结果。因此同学间的冲突并非深仇大恨,避免发生这样的悲剧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微笑,一句对不起,做到团结友爱、文明谦让。否则,心胸狭小,争强好胜,轻则受到学校处分,重则受法律制裁,到时候悔之晚矣。
5.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6.不要将你过去的同学招致到学校及周边,更不得借助他们解决同学间的纠纷。
03
对于实施校园欺凌者
会有怎样的惩戒
区教育局针对校园欺凌专门制定了《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加强中小学校园欺凌防范工作方案》,其中特别强调对于实施校园欺凌者要强化教育惩戒作用。方案要求对经调查认定实施欺凌的学生,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定学时的专门教育方案并监督实施欺凌学生按要求接受教育,同时针对欺凌事件的不同情形予以相应惩戒。
1.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实施欺凌学生应向被欺凌学生当面或书面道歉,取得谅解。对于反复发生的一般欺凌事件,学校在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的同时,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纪律处分。
2.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明显伤害的严重欺凌事件,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的同时,可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学生予以训诫,公安机关根据学校及时安排人员,保证警示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学校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实施欺凌学生纪律处分,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3.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必要时可将实施欺凌学生转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教育。未成年人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关规定,对构成严重不良行为的,按专门(工读)学校招生入学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
4.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处置以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主。区教育局和学校要及时联络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对依法不予行政、刑事处罚的学生,学校要给予纪律处分,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等处分,必要时可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工读)学校。对校外成年人采取教唆、胁迫、诱骗等方式利用在校学生实施欺凌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有关法律规定,对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最后,我呼吁:同学们,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预防和抵制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现在就做起。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审核 | 梁金英校长助理
撰稿 | 蒋天香校长助理
编辑 | 陈亦珂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