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2 12:27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零食促销活动方案的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活动目的:在作文开头,首先要明确零食促销活动的目的,如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销量、吸引新顾客等。
2. 了解目标顾客群体:针对零食产品的特点,分析目标顾客群体的年龄、性别、消费习惯等,以便制定更符合他们需求的促销方案。
3. 确定促销主题:根据活动目的和目标顾客群体,提炼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促销主题,如“狂欢美食节”、“限时抢购”等。
4. 制定促销策略:从以下方面制定促销策略: a. 优惠力度:确定折扣、赠品、满减等优惠力度,以吸引顾客购买。 b. 促销时间:根据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促销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c. 促销渠道:选择合适的促销渠道,如线上平台、线下门店、社交媒体等。 d. 促销活动形式:设计丰富多样的促销活动形式,如抽奖、团购、限时抢购等。
5. 突出产品特点:在作文中详细描述零食产品的特点,如口感、品质、营养价值等,以增强顾客购买欲望。
6. 保障活动效果: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如库存压力、物流问题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7. 预算规划:合理估算活动成本,包括宣传费用、优惠力度、赠品
卷价格、卷食材已经是食品行业商家“0帧起手”的基操,但门槛低、同质化严重、消费热情衰退快,也加速了业内从爆款到“死掉”的速度:近三年大火的椰子水市场增速大幅放缓,大多数品牌的营收增幅不足10%;受餐饮门店数量减少和库存压力影响,冻品行业成年度裁员重灾区;过半数热门新茶饮品牌在2024年8-10月期间门店营收负增长(壹览商业)。
而2024年,能够出圈的爆款食品透着一股“疯劲儿”。
捆绑“麦学”而爆火的同款熏鸡,在节目播出后三天网店销量暴涨100倍;被全网讨论的“八个瑞士卷我能吃几个?”让各大线下商超卖空了烘焙货架。
这类爆款踩中了偶然,而食品界更多营销属于主动创造情绪买点:哈尼牧场给牛肉干取了个新名“牛脆脆”,借助李诞直播间成为“听故事最佳搭配零食”,今年双11在小红书拿下1500多万销售额;单卖乌龙茶未必好卖,商家跟伏特加等酒类组合成“便利店调酒单”,在小红书有2.4亿篇笔记;主打女性低度酒的锐澳,推出“强爽8度”,主要是为了激起男性消费者的挑战欲。
以往,这些动作被称为场景营销、搭售,或拓宽目标人群,如今则被统一冠以“抽象”之名。当低价故事已卷无可卷,食品品牌试图用更猎奇的口味、包装、故事来捆绑年轻消费者们爱“发疯”的情绪,最大限度承接住“泼天的富贵”。
谁接住了“爆梗”流量?
爆梗年年有,能蹭出真金白银的不多。
以今年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热搜的“熏鸡事变”和“八个瑞士卷”为例,把熏鸡换成烧鹅、瑞士卷换成泡芙,并不会改变事态演变的本质,能不能承接“泼天的流量”,考验的还是商家快速应变和渠道能力。
芒果TV离婚综艺《再见爱人4》播出后热度持续走高,不仅带火女嘉宾麦琳,更带火熏鸡、奶皮子和青团等食品。百度指数显示,节目播出的近7天,麦琳的搜索指数均值都在20000以上,是董宇辉同期的10倍。节目播出后3天时间里,“麦琳同款”张金涛熏鸡线上销量增长100倍;在淘宝、抖音等平台中的同类产品,只要加上“麦麦同款”的贴片素材,也能有不错的销量加持。
流量当前,芒果TV火速在视频下方上架了69.9元一只的熏鸡、59.9元三盒的青团等产品。肯德基则以更快速度率先绑定“麦麦熏鸡”,抢走了原本可能属于麦当劳的“风头”:
1.快速反应:“熏鸡事件”播出时间为11月28日,肯德基在7天后就成为“行业指定赞助商”,出现在了正片的字幕横幅、暂停浮窗、嘉宾后采间等位置上;
2.准确玩“梗”:作为离婚综艺,《再见爱人》的赞助商相比其它综艺来说不算多,且“熏鸡”在节目中也并非正向话题,但肯德基大胆借用麦琳语录“配拥有”“在你的心趴上”作为宣传文案。本就擅长通过“疯四”营销策动网友进行UGC创作的肯德基,如今更主动为网友提供了“疯狂熏鸡四”的创作弹药,持续出圈;
3.价格锚定:女嘉宾在节目中购买熏鸡时的花费成为争议点,肯德基也抓住这点精准放大,将价格定位在25.9-29.9元区间,以体现全鸡产品的物美价廉。
另一个因情绪营销火爆的单品是瑞士卷,承接住流量的是拥有自营烘焙类目的商超品牌。
当网友针对“八个瑞士卷怎么分”的话题讨论夫妻关系、家庭问题时,也带动了线下商超的烘焙区销量显著上升。据观察者网报道,上海地区盒马的瑞士卷销量增长2600%。大润发则告诉一财商学院:“瑞士卷事件”发酵三天内,大润发瑞士卷单天销量是日常4倍,且在话题热度回落后近半月内 ,仍有平销期1.5-2倍的销售额。
营销上,各商超也相当快速跟进热点,抓住“配得感”情绪进行营销:盒马门店打出标语“一盒8个,瑞士卷自由”“一盒8个,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京东七鲜表示“都别问了,管够”,并进行瑞士卷抽奖活动;大润发则在App端增加“瑞士卷主题”开屏和首页展示位,并在线下增设瑞士卷广告和货架,线上线下联动营销。
情绪营销,好用在哪?
当社交媒体将“抽象”作为2024年度关键词,网友开始更广泛地讨论它,并用它来形容一切叛逆、新奇、发疯、窝囊、自嘲、无意义等行为与情绪。抽象就此成为一种圈层暗号,让用户具有超高的认同感和二创热情。
抖音#抽象 词条热度为838.4亿次播放,小红书#抽象 相关笔记超1000万条,“搞抽象”的评论数量超1.6亿次。这样的高流量情绪出口给品牌营销打开了思路,在我们看来,那些被网友冠以“抽象”的食品情绪营销主要分两种,一是产品的新奇口味,二是传播时的创意文案。
新奇口味,更易获得自然流量。有讨论度、有流量就存在潜在成交机会,以“香菜口味”为例,该类产品让“香菜党”的小众需求被放大而产生惊喜情绪,也让“反香菜党”因厌恶产生逆反、吐槽情绪,都能激发产品在社交媒体的讨论度。2023年5月,白象推出香菜面后,一年卖出2800万+单,小红书#白象香菜面 笔记数量超3000篇。尽管口味会天然阻隔掉“不吃、不爱吃”该食物的群体,但“香菜热”仍蔓延至2024年。
据一财商学院不完全统计,2024年食品品牌“香菜”口味出新如下:
4月,汇源推出100%香菜汁,单周销量超8000单,主打“1盒=15颗香菜”的高纯度,并随产品附赠“香yue专用”的呕吐袋;天津老牌乳企海河牛奶推出香菜牛油果牛奶,被网友戏称为“天津人自己的豆汁儿”;
6月,冻品品牌粮全其美推出香菜含量≥10%的半成品香菜饼;
9月,李子园也正式推出香菜甜牛奶,官方打出宣传词“你的菜,来了”;
10月,“速冻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先后推香菜油条和香菜肉肠;
12月,王小卤推出香菜味虎皮凤爪等。
抽象文案,更易获得共鸣。获得高讨论度的文案,大多以“打工人嘴替”形式出现,用谐音梗或自嘲式的表达重构内容,直击用户痛点,帮品牌快速识别、筛选“懂梗”“疯到一块”的群体。
情绪公式,如何拿捏?
总的来讲,情绪营销公式可以概括为爆款SPUx情绪买点x人群。
每个品牌的核心SPU基本固定,但寻找情绪买点和快速找准人群时,都需要聚集足够多“人”的平台,小红书是其中之一。
情绪上,笔记可以是商家收集“情绪要素”的灵感素材,随手吐槽的“牛马续命水”可以成为下一个饮品商家推新品的昵称。“只有打工人才能懂xx的含金量”“懒人三秒可冲”等文案能替换平平无奇的“好喝”“方便冲泡”,更好地融入当下人群语境。
人群上,人们更愿意相信“同温层”的意见,利用这一点小红书用“人群反漏斗”模型帮商家优先匹配核心人群。以食饮类目为例,据2024小红书食饮大会公开数据,平台有20万个食饮SPU、56万属性词、900万情感词,超精细的标签颗粒度,不愁找不到能“疯”在一起的人。
以大润发年销量破亿的“润发脆脆蛋挞”单品为例,能够成为年度爆款单品,拿捏情绪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1.顺消费意愿选品:相比榴莲千层等产品,蛋挞的大众接受度较高、且品牌集中度低。因此,在打造爆款时,主打大众市场的大润发倾向于选择蛋挞品类,并以此作为扩大烘焙品类市场份额的抓手;
2.线上打“口感+性价比”:大润发先是对产品进行重命名,以“脆”为名更能增加记忆点,酥脆口感在社交平台会被呈现为“tree tree的”品类,更易于搜索和传播;同时在达人传播侧,借势肯德基“疯四”打心智,以“每天都能过疯四的神仙日子”等话题突显性价比;
3.线上种草配合线下陈列:增加烘焙产品货架数量、在烘焙区入口通道增设试吃,并将“焦糖色”“花朵形”等产品特质做成醒目广告展示,让线上被种草的消费者一眼就能找到产品。
近两个月的密集推广后,小红书出现大量“自来水”笔记做测评、做试吃,形成了可观的自然流量,还涌现出诸如“减肥,误食了4个润发脆脆蛋挞怎么办”的正向“抽象”评价,而这条链路的成功经验,也被大润发复用在后续的单品推广中。
情绪营销的成功既离不开商家对核心产品的细致打磨,也是品牌愿意以倾听、认可的姿态换位思考的体现。无论是“热梗”更新的速度,还是互联网情绪的流转都在加快,多年消费市场教育下的年轻消费者变得更敏锐、更反营销,无论是“发疯”还是“抽象”都要掌握好度,逆反后的“祛魅”和“下头”也可能成为压垮品牌的洪水猛兽。
“泼天的富贵”不常有,用更聪明的方式将品牌心智将消费者拉回感性状态,才是成功的关键。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作者:Max
2025年,零食行业迎来重塑。在Z世代健康意识觉醒与银发经济崛起两大消费趋势的驱动下,健康零食与放纵零食(这里放纵指的是能带来享受或慰藉的零食,而不仅仅是健康有营养的零食)呈现两极分化的需求走向。
一方面,追求健康生活的消费群体对零食提出更高要求,天然成分与功能性价值成为核心诉求;另一方面,放纵依然强烈,消费者依旧渴望丰富、颓废的美食。
图源网络,仅作分享,侵删2025年春节,三只松鼠坚果礼盒销量突破23亿元,同比增长55%;良品铺子“益生元西梅”凭借“0添加防腐剂+高膳食纤维”斩获行业大奖;而喜识冰糖葫芦通过“减糖+盒装零食化”实现从街边小吃到国潮品牌的转型。
这些看似分散的案例背后,折射出一个清晰的行业趋势——消费者对零食的偏好已从“折中选择”转向“非此即彼”。
要么极致健康,要么极致情绪价值。
曾经占据货架C位的“中间派”产品(如高糖高脂的常规饼干、缺乏功能性的零食礼盒)逐渐失宠。这些中间品牌既没有在在健康驱动下创新,也没有满足消费者情感价值的放纵。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健康零食市场规模增速达23%,远超普通休闲零食,而同期“联名IP礼盒”“巨型零食桶”等情绪化产品销售额增长超300%。
消费者用钱包投票,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中庸”策略失效,产业必须向两极进化。
这两年越来越多拗口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开始被大众消费者熟知,人们开始更仔细阅读标签,对成分表的审视已细化到“是否含氯化钾”、“甜味剂是否天然”;0糖、代糖、阿斯巴甜、脱氢乙酸钠等食品添加剂现在被消费者像食品侦探一样研究。
他们拒绝看不懂的化学名称,转而追捧配料表比说明书还短的产品。
市面上热销的“天然成分饼干”(仅含燕麦、蜂蜜、椰子油、坚果、盐),或是标注“0人工甜味剂”的果脯,亦或是简单到配料表只有100%椰子水的各大椰子水品牌,本质上都是在解决信任焦虑。
但另一方面,还有一大部分消费者认为零食本质就是用来享受的。生活压力让人更倾向于自我放纵,而零食作为触手可及的低成本快乐,很自然地成为都市人的减压充电站。
当压力来袭时,人们往往更在意当下的满足感——这是零食被赋予情绪价值的体现。
休闲食品领域的目前增长较快的就是那些扮演着明显的健康或放纵角色的品牌。
三只松鼠从 “坚果搬运工” 升级为 “制造型自有品牌零售商”,通过智能工厂实现每日坚果等产品的 “七日鲜” 生产周期,精准切中了消费者对 “轻负担零食” 的需求,让健康属性从营销概念落地为可感知的产品体验,成为健康零食标杆。
图片来源:三只松鼠
而放纵赛道更注重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价值,通过 IP 联名、限量包装成为 “社交货币”。
例如,乐事与初音未来推出的周边礼盒,将经典角色形象融入包装设计,在社交媒体引发大量 “开箱打卡” 活动,短期内带动乐事销量激增;好想来与《哪吒之魔童闹海》推出单价仅8.8元的正版授权盲盒,上线后迅速售罄,供不应求。
图片来源:乐事官方
这类产品通过打造 “即时快乐” 的消费场景,让零食不仅是味觉享受,更成为年轻人表达个性、分享生活的社交符号。
图片来源:好想来官方
回到最初的问题,2025什么零食卖得动?谁能赢得未来?
用真正健康的零食解决焦虑,用场景化的放纵零食释放情绪,形成双轮驱动的增长格局。零食产业的终极竞争,必将是“健康内核”与“情绪外显”的协同创新。
当消费者拒绝中位妥协,产业就必须告别“既要又要”的幻想。健康化与情绪价值并非对立,未来的赢家,必是那些既能用清洁成分赢得信任,又能用情感体验制造惊喜的品牌。
这场变革中,没有中间路线,只有极致生存。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