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讲话语速快的人》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7 16:14

推荐《讲话语速快的人》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关于讲话语速快的人,写作时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那些讲话语速较快的人。在写作关于这类人的文章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明确主题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是赞美他们讲话速度快的优点,还是分析这种习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明确主题有助于后续内容的展开。
二、结构清晰 文章结构要清晰,层次分明。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1. 引言:简要介绍讲话语速快的人的特点,引起读者的兴趣。 2. 正文: a. 分析讲话速度快的优点,如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等。 b. 探讨讲话速度快的缺点,如容易让人感到压力、不易理解等。 c.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讲话速度快的利弊。 3. 结论:总结全文,强调讲话速度快的双面性。
三、用词准确 在描述讲话速度快的特征时,要用词准确。以下是一些常用词汇: 1. 优点:思维敏捷、口才了得、反应迅速、表达能力强等。 2. 缺点:语速过快、让人感到压力、不易理解、沟通不畅等。
四、举例说明 为了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这些案例可以是身边的人、名人或者新闻报道等。通过具体事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讲话速度快的利弊。
五、

语速快,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强

广东读者刘女士问:我在生活中常会遇到说话语速比较快的人,发现他们逻辑、办事能力也比较强。请问语速快的人会比较聪明吗,语速慢是笨一些吗?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解答:只凭语速快慢难以判断一个人的智商水平,可如果语速快的同时,反应也快,逻辑思维强,说话有条理,则说明这个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聪明”。但这并不代表说话慢或不善言辞的人就不聪明。

决定一个人说话快慢的因素很多,包括大脑神经的活跃程度、脑神经之间信息传导的速度,以及发声器官的肌肉是否发达。虽然大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但通过后天的训练口齿也是可以提升的。就好比相声演员的“伶牙俐齿”,也需要通过后天的刻苦练习才能达成。

除此之外,语速的快慢还与说话者的心理状态、性格等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人处于紧张、激动、愤怒时会不自觉地语速加快。说话的场合不同,语速也略有不同,比如私下闲聊时要比正式场合发言的语速快一些,因为闲聊时人们的思想顾虑较少,不必担心说错话。

再者,性格不同,语言表达习惯也有所不同。有些性格外向的人,较为情绪化,且善于表达,往往话多且快,如果不让其说完还会觉得心情憋闷,不吐不快;另有一些人,性格较为内向或是习惯深思熟虑,想得多、说得少,不热衷于表达,说话较慢。

生活中,不管是哪一种语言表达类型都属于个人习惯与风格,但要警惕突然的语速转变。比如平日里口齿伶俐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语速变慢;又或是以前不爱言谈、讲话慢条斯理的人突然开始话多起来,且语速加快,语无伦次。此时,周围的人应观察说话者的内心变化及遭遇,当心其是否有心理问题发生。因为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后,语速也会受到影响,比如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说话速度会变快,但往往逻辑性差、语无伦次、天马行空,还有一些人在患有抑郁症后语速会变慢。这些都应引起注意,一旦出现反常,需及时咨询心理医生。

对话李敬泽:说话也是一种表情,语速太快往往是急于“输出”

(⬆️点击收听音频)

本期节目到著名评论家、作家李敬泽,跟大家聊聊他的演讲集《空山横》,听李敬泽分享他在台上的感受,他对文学的理解,以及他日常生活中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一面。

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对话。如李敬泽所言,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两个人坐下来,眼睛对着眼睛地聊文学,是一次珍贵的体验,甚至略显奢侈。

文坛中的李敬泽,是很多人眼中的“天选之子”。六七岁的时候,李敬泽就已经在家看了各种版本的《中国通史》。16岁那年,他以河北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大中文系。毕业后他踏上文学之路,当编辑,写文章,长期任职中国作协,与作家作品打交道。

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李敬泽,独创了一套“敬泽体”的批评语言,想象奇谲,才华横溢。坊间还有一个二十几年前就广为流传的说法:文学青年进京三件事——登长城、吃烤鸭、见敬泽。种种传说叠加李敬泽略显严肃的五官,常常给人难以亲近的错觉。

生活中的李敬泽其实非常亲和,面对记者的采访,不说空话、大词,像聊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他说话语速不快,甚至有点慢。因为在他看来,说话也是一种表情,他不喜欢像“机关枪”一样急吼吼地“输出”,更喜欢对话、分享的感觉。

很多人以为李敬泽的日常就是开会、演讲、看书,但其实他跟我们每个人一样,有着具体的生活,他在家一样会躺在沙发上追剧,喜欢看紧张一点的谍战片、悬疑剧,不喜欢看八点档的家庭情感剧或现在流行的微短剧。

李敬泽是多面的。作家毕飞宇认为,李敬泽决不像大多数人所看到的那样温文尔雅,在精神上,他狂野,嚣张。“他有享乐的冲动,这个享乐就是撒野。如果说,历史是一堆即将燃尽的篝火,敬泽恰好从一旁经过,我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他一定会扯断一根树枝,然后,用这根树枝把猩红的篝火撒向天空,任狂风如潮,任炽热的火星在漆黑的夜空星光闪耀。那是他精神上的焰火,他定当独自享受独自逍遥。”

明明可以选择“独自逍遥”的李敬泽,却一直坚守文学的职责,站在台上,跟大众分享文学的微光与馈赠。

时间轴

【01:09】新书关于谈论文学,以及和文学有关的一切

【04:19】演讲集成的文稿带有声音,令人惊喜

【05:27】说话慢条斯理的“小李同志”

【07:45】保持对话的姿态,而非“机关枪式”的输出

【09:25】文学让我们得以保持对生活细微之处的关注力

【12:08】在AI时代下如何重新构建人文教育?重新思考人何以为人?

【14:55】人是语言的存在,世界的边界就是语言

【18:30】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存在媒介的误差

【22:20】在当今时代,保持面对面的对话关系弥足珍贵且奢侈

【25:01】保持开放和接纳,允许听见不一样的声音

【27:05】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

【29:03】保持倾听差异的能力,避免对自己刻板化

本期嘉宾:

李敬泽,批评家,散文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人民文学》主编,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评论集《为文学申辩》《致理想读者》《会议室与山丘》《跑步集》等,散文集《会饮记》《咏而归》《青鸟故事集》《上河记》《我在春秋遇见的人和神》《空山横》等。

本期主播:孙磊,羊城晚报文化副刊部记者

本期编辑:何文涛,羊城晚报文化副刊部记者

收听方式

推荐使用荔枝APP

你还可以在羊城晚报·羊城派、小宇宙、喜马拉雅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搜索花地有声关注收听,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

总策划:任天阳

总统筹:林海利

总执行:陈桥生

策划执行:鲁钇山 邓琼 吴小攀

音频采访:孙磊

音频剪辑:何文涛

海报制作:李焕菲 梁善茵

编辑:李芷涵

来源:金羊网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