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9 17:15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什么”的思想填空作文,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什么”指的是什么。主题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如“幸福”、“梦想”、“自由”等,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家乡”、“友谊”、“科技”等。明确主题有助于后续的写作。
2. 深入思考:在确定主题后,要深入思考这个主题的意义、内涵以及与自身的关系。思考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社会现象、历史故事等,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
3.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思想填空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主题,正文部分展开论述,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4. 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作文的关键。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语句通顺,避免语病; - 词汇丰富,避免重复; - 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 适当引用名言警句,增强说服力。
5. 举例论证:在论述过程中,要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论证。这些例子可以是个人经历、社会现象、历史故事等。举例要具有代表性,能够有力地支撑论点。
6.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要鲜明,有说服力。同时
诚实的自由,阳光的人格
——赵振华散文集《阳光的味道》序
作者:宗白
法国最早和最伟大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指出:“平民在写作时往往会离开自己的心灵,去向社会上层阶级借来抽象的、概括性的东西,这实在是错误的。他拥有一大优点,但却毫不加以重视,这个优点就是不说套话。不像我们,着了迷似的追求那些腐词滥调和古老模式,偶一动笔,则陈言满纸。”
米什莱此语,恰好从一正一反道出了《阳光的味道》的“一大优点”和避免了的“错误”。《阳光》的四个单元全方位展现了一个青年作者的生活行走、情感流动、观察体悟、思想生长。作者以自己的经历,为广大的读者提供了意在平民、指向个人的文学样本——或说一种文学实验。
庾信在他的《哀江南赋》序文中说:“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阳光》第一个单元就从乃父乃母讲起。记人,又以一幢“老房子”为肇端。老房子建在“牛嚎”的传说根基上,赵家人不但敢建,还在牛嚎的想象中读取一家人的“洪福”。趣味叙事中蕴藏着人的豪气,未曾明言,却深有春秋意蕴——“家风”由此形焉。特别值得提出,在这篇具有象征价值的肇端之文中,出现了一只“檀木书架”,它又是肇端中的肇端,是草蛇灰线于全书的一缕文脉——“世德”由此肇矣。
胡适先生说:“哥仑布发现美洲固然可算得立了不朽之功,但是他船上的水手火头又怎样呢?他那只船的造船工人又怎样呢?他船上用的罗盘器械的制造工人又怎样呢?他所读的书的著作者又怎样呢?”在《阳光》里,正是有这样一些“水手火头”。《阳光》并没有“去向社会上层阶级借来抽象的、概括性的东西”,成功地避免了常见的“错误”,却凭藉作者的平民定位和平民意识,无意间深入到了关于个人与国族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深度话题中。我喜欢《阳光》,且愿为一序,正是出于此一价值所在。
现代现实主义戏剧创始人、挪威著名戏剧家、诗人易卜生说:“我做书的目的,要使读者人人心中都觉得他所读的全是实事。”《阳光》无一借重“古老模式”,凭藉自己的“力量所在”,实现了令人信服、全程感人,奥妙全在没有“离开自己的心灵”而真实为文,老实叙事。
《阳光》全书充满了无雕无琢的朴实叙事,看得人不时会心而笑。这使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愈是诚实、朴实,就愈是能赢得读者,赢得文学。这让我联想到易卜生的另一句话:“我无论作什么诗,编什么戏,我的目的只要我自己精神上的舒服清净。”赵振华在将样书交给我时说:“我笔写我心,如此而已。这一值得珍视的“真实品格”,属于《阳光》作者,也属于她脚下的应县这块土地。
在当今社会,浮躁的现代人应该多些安静的思考,少些追逐名利之心,多给自己的心灵留点空间,去看看天上的云,听听耳边的风,闻闻眼前的花,让生活中充满诗意的宁静,佛性自然就会在我们的心里。作品的结语,不但结出了一文之深旨,也结出了一地的文化品格,而这品格是具有非常深刻而强烈的民族性的。
文化是土地,文学是树木。“土地”的地质构造决定“树木”的长成。诚实如佛的文化之土,生出明亮如“阳光”的文学之花。读《阳光》,当如是观。
语言文字都是人类达意表情的工具;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便是文学。这是胡适先生的文学论。尽管赵振华一再说“我的文字很稚嫩”,但《阳光》里“达意达的好”“表情表的妙”的地方却在在皆是。胡适先生又说:“文学有三个要件: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能动人,第三要美。”我以为,《阳光》中的大部分篇什做到了这三点。
今天我看到《阳光》,不但要为之认认真真作序推荐,而且我还提醒自己,以后作散文也该如《阳光》这样老实铺叙,不放过很多还原生活细节的故事。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愈是诚实、朴实,就愈是能赢得读者,赢得文学。这也算是我读《阳光》的一个意外收获吧。(宗白)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强有力的监督,是维护纪法权威、有效开展审查调查和问责处置的基础。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对标“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回看自己从事监督工作的一些经历,更加深刻领悟到,纪检监察干部的初心使命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点滴工作中的担当如铁、奉献如常,面对违纪违法行为动真碰硬、面对硬仗迎难而上,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纪检监察机关从成立之日起,初心就是加强党内监督、保证党的先进纯洁、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当前我们担负着“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正是这一初心的时代要求。党的十九大后,某单位在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出现错误,造成严重后果。但是,该单位有关领导刚开始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为是业务部门的失误。谈话中,我们分别与多名领导干部一起,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共同提高政治站位,帮助相关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查找做到“两个维护”方面的差距和不足。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扎实有序的调查取证,认定该单位党组存在政治责任履行不力等问题,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全面整改,严肃追究了多名领导干部的责任,取得了较好效果。
2017年底,组织对某领导干部进行审查,并同步起获巨额现金和大量贵重物品。审查谈话期间,他充满疑惑地问“我怎么一点都没有察觉?”这与我们做细线索处置、凝聚监督合力不无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曾收到有关上述人员的信访举报和巡视线索。特别是他提任某单位主要领导后,信访、巡视、派驻、专案等各种渠道反映他涉嫌贪腐问题。为此,我们深入分析这家单位的政治生态,“一言堂”“小圈子”等问题逐一浮出水面。这件事使我认识到,监督不是“一阵子”,也不是“单打独斗”,做好监督工作,必须树立全局理念,把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贯通起来,凝聚合力、重点发力,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监督检查与审查调查有效衔接,发挥监督体系的整体质效,使监督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更加有力。
探索增强监督职能,把监督实实在在做起来、做到位,切实做到监督常在、形成常态,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前路艰险多,挑战更多,作为监督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战士不当绅士,敢于唱黑脸、当包公,不怕得罪人,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为做实做细监督第一职责砥砺奋斗。(吴沭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干部)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