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1 05: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安全读后感的2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突出主题:确保作文围绕“安全”这一主题展开,突出文章的核心观点。
2. 简洁明了:由于字数限制,文章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
3. 结构清晰:按照引言、正文、结尾的结构安排,使文章层次分明。
4.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事例或个人经历,生动形象地展示安全的重要性。
5. 情感真挚:表达自己对安全的认识、感悟和体会,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6. 语法规范:注意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避免低级错误。
7.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8. 避免套话:尽量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使用过多的套话和俗语。
9. 结尾呼应:在结尾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与引言呼应。
10. 检查修改:完成作文后,仔细检查文章的字数、语法、逻辑等方面,确保文章质量。
以下是一篇关于安全读后感的200字作文示例:
《安全》读后感
近日,我阅读了《安全》一书,受益匪浅。书中详细阐述了安全的重要性,让我深刻认识到,安全是生命之本,是家庭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却有可能掉下危险。天降菜刀,广西男子腿筋被砍断;天降洗发水,深圳6个月大女婴被砸致头骨骨折……一段时间以来,高空抛物、坠物致人伤亡事件频发,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引发社会公众高度关注。
高空抛物、坠物引起的悲剧事故、意外事件触目惊心,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如何防范此类事故发生成为大家最关心的话题。那么,该如何守护“头顶上的安全”呢?
1
高空抛物坠物引发不少悲剧
“小孙女哇哇哭,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天,但一提起那个“从天而降”的杯子,住在浙江省杭州市琅琴湾小区的施女士还是有些后怕。8月12日,一个装有烟灰等物的杯子从高空坠落,砸中施女士的孙女。直到8月底,3个多月的宝宝手臂上还有一道深深的淤青没有褪去。
事发后,当地警方第一时间进行取证。同时,琅琴湾小区物业工作人员重点排查事发地点附近200户左右人家。由于找不到肇事者,该小区物业印制了200多张通知单,贴在电梯、单元楼以及事发地周边3个单元每家每户的门口,希望小区居民提供线索,也希望当事人主动站出来。但肇事者依然没有找到。
类似高空抛物、坠物引发的悲剧还有很多。
2019年5月,三门峡市湖滨区华创国际小区里,一名5岁男童被一块瓷砖砸中头部,经抢救无效死亡。三门峡市公安局经调查发现,砸中孩子头部的是过道地脚线瓷砖,瓷砖脱落后被一名6岁男童从窗户扔出。同月,深圳市南山区一名6个月大的女婴被两瓶高空坠落的洗护用品砸中,致头骨骨折。被砸3天后,孩子仍未脱离危险,出现呕吐、癫痫等症状。
去年年初,我市市民王先生的汽车停在自家楼下被高空坠物砸中,损毁严重。民警经多方查找,最终找到抛物人靳某。面对确凿的证据,靳某对自己高空抛物的行为供认不讳。
“4月22日下午,我们小区有人从高空往下扔小石子,非常吓人。”我市黄河大街北段某小区居民刘艳青说,除了抛掷小石子,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在巡查时还发现有人从高空往下扔儿童玩具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高空抛物、坠物事件也屡屡出现,成为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大隐患。
2
隐性风险如何防范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发生的各类高空抛物、坠物事故大体上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高层住户随手丢弃物品,致使楼下行人受伤,这种事故最为常见。第二种是建筑外墙附着物、广告牌等突然掉落,砸伤行人。8月29日,郑州市红专路与政七街交叉口附近一幢临街大厦上,一块巴掌大的水泥块落下,险些砸到一位男子和他的孩子。第三种是阳台花盆、窗户玻璃等坠落,砸伤他人。在我市一些老旧小区,绝大多数窗户装有外置防盗窗,一些市民将花盆摆放在防盗窗上,给楼下过往行人带来安全隐患。
屡屡发生的高空抛物、坠物伤人事件让人担忧,如何预防此类事故发生成为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有人指出,要根治高空抛物顽疾,关键在于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居民公德意识,根除陋习。采访中,市民刘佩佩认为,应该由物业公司、小区业委会等加强对高空抛物行为危害的宣传。“只有让他们知道这种行为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他们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也有市民认为,除了加强宣传,高层建筑的设计、建造应该更加重视门窗、幕墙的安全性。
高空抛物、坠物事件不时出现,也给小区物业管理带来了挑战。“很难抓到现行。”我市一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坦言,抓不到真正的肇事者,被砸到的业主就找物业讨说法,甚至指责物业管理不善,要求赔偿。“我们也是有苦说不出”。
在杭州等城市,部分小区已经开始尝试新举措。近日,为防止高空抛物,杭州一小区安装上线了47个摄像头,专门用来记录居民乱抛物行为。这些摄像头按照地理位置分布在每栋楼两侧,呈60~80度角仰拍,既能保证可以拍到各楼层各住户从阳台、窗户向外抛物的动作,又不会侵犯用户隐私。该小区物业表示,摄像头投入运行后,效果颇佳。
3
法律让高空抛物不再“任性”
有个别市民总抱着侥幸心理,以为往楼下扔东西不是什么大事。对此,我市执业律师陈银辉表示,这种行为有可能触犯危害公共安全罪。
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有效预防和依法惩治高空抛物、坠物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提出16条具体措施。
《意见》强调,要明确区分高空抛物和高空坠物,二者在责任人主观方面、社会危害性方面有很大不同,在刑事定罪和民事追责方面也要予以区分。在刑事审判工作中,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刑罚的威慑功能,用足用好刑法现有规定。对于故意高空抛物的,根据具体情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特定情形要从重处罚;对于高空坠物构成犯罪的,也要依法定罪处罚。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未尽到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造成建筑物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坠落致使他人遭受损害的,也要追究其侵权责任。
此外,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民法典对高空抛物的法律责任也有了明确规定。陈银辉介绍,民法典第1254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陈银辉告诉记者,民法典也对物业服务公司对高空抛物一事的法律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安全到底为了谁”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读了“安全到底为了谁”这篇安全短文,我也在对安全工作进行着心灵的拷问及深深的思索,正象短文中所说的那样:“安全的所有工作都有利于我,不利于我的是事故,任何期间出现的问题相比于事故都是小问题”,这个道理很通俗易懂。
但在现实工作中,有时我却对安全检查不理解,认为检查人员是在找茬、挑事、找麻烦,是在鸡蛋里挑骨头,尤其对安全惩罚更是有抵触情绪及逆反心理,毕竟我们的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赚钱养家,是为了让生活过得更滋润。都知道从长远看,安全惩罚对自己的安全工作确实有好处,让自己在安全工作上长记性、有触动,让自己在安全工作上少犯错、不犯错,让自己在安全工作上多些安全的因素,但当下的惩罚会让自己很难越过内心抵触、满腹抱怨这道坎。现在想想相比于事故来看都是小问题,相比于受伤害、被死亡而言,安全惩戒更是不足挂齿的小事,惩戒一次今生永不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
其实于安全工作而言,安全理念或安全观念决定着安全意愿,安全意愿决定着安全行为,日积月累的安全行为养成安全潜意识的习惯,安全习惯决着安全工作的结果。若有规范标准的安全习惯,便会取得零事故的预期安全结果,若有习惯性违章、违规、冒险作业及强令他人冒险作业的行为习惯,事故便会在不经意处酿成惨重的灾难。
安全工作同样遵循因果定律,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欲想得到什么果,必须得先种什么因,否则就是异想天开。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躺平的时候是别人一直在为你付出,躺赢的时候是别人为你提供了向上的爬梯。安全工作的过程付出是因,零事故是果,没有因得到的果带有侥幸的成分不会长久,没有果的因一定有缺陷、一定有疏漏、一定有漏洞。
自己是安全工作的内因,他律是安全工作的外因,内因对安全工作起主导及决定性作用,外因只有通过对内因的反作用、对内因施加影响,让内因发生质的改变,激发出内因的安全智慧及安全潜能,才能有实用价值。为此,安全工作一定靠自己,自己是自身安全工作的主人,自己是自身安全工作的主宰,自己是自身安全工作的主角,如同短文中所言:“自觉养成安全确认的习惯,于自己而言会受益终生”、“我们自身也应打造一个适合自身的防火墙,拒事故于千里之外”。
既然自己是安全工作的主人,便应该以主人的姿态对待安全工作,尊重生命、敬畏法律,不能因自己的失误给自己及他人带来伤害,不能触犯法律而被定罪量刑。法律的红线不可逾越,法律的底线不可触碰,重大责任事故罪、危险作业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重大劳动事故罪等等,只要我们不触碰这些罪责,我们就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更何况零事故是安全相关方共同期望的结果。
安全工作到底为了谁?短文中:“安全主要的是为自己,其它的全部是附件及馈赠品”。自己应拿出对安全工作的态度、对安全工作的理念及观念、对安全工作的意愿,拿出行动、拿出安全的行为,进而拿出零事故的安全结果;零事故的结果才是自我安全工作能力及自主安全管控的证据,任何形式的怕胸牌保证都是痴人说梦,糊弄小孩子的把戏,成人的世界里多些诚实、多些结果,多拿结果作为说话的依据,安全工作没有结果一切都会一票否决。
读了这篇安全短文后,更清楚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安全素质及安全能力,这是防范事故的最重要途径及最根本捷径,“出现紧急情况自己为难、难为的是自己”,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安全素质及安全能力不济使然。提升自己的安全素质及安全能力,自己还是内因,各种安全教训教育是外因,自己主动求学、求知及求问,主动思考、总结及提炼,主动训练、磨练及苦练,让自己的安全素质及安全能力满足及超越作业活动的需求,才能守护好自身的安全,同时也会对他人的安全起到正向的守护作用。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