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三年级思想品德课》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02 10:25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三年级思想品德课》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三年级思想品德课作文注意事项
一、明确主题,把握方向
1. 遵循教材内容:思想品德课作文应紧密围绕教材中的主题进行,确保作文内容与课程内容相一致。
2. 关注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使作文具有现实意义。
二、选材要丰富,贴近生活
1. 素材多样化:选取不同类型的素材,如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素材,使作文内容丰富多彩。
2. 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选取具有生活气息的素材,使作文更具真实感。
三、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1. 开头引人入胜: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引出主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主体部分层次分明:将作文内容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结构清晰。
3. 结尾点题:在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四、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
1. 词汇丰富:运用恰当的词汇,使作文语言生动、形象。
2. 句子通顺: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语言的流畅性。
3. 修辞手法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五、注重思想性,突出教育意义
1.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作文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政治联姻变夺命陷阱!康熙女儿被家暴致死真相*

您敢信吗?堂堂大清公主,竟被丈夫当胸一脚踹死在蒙古包!更魔幻的是,亲爹康熙知道后居然忍了整整十年才动手报仇?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场史上最憋屈的家暴案,看看千古一帝是怎么玩转复仇剧本的!


▶草原包办婚姻埋祸根◀


1692年的北京城燥得人心慌,18岁的端静公主攥着赐婚圣旨,手指关节都发了白。她爹康熙刚给她定了门"好亲事"——蒙古喀喇沁部的世子噶尔臧,听说是个身高八尺的蒙古汉子。


这婚事表面看着光鲜:喀喇沁部从努尔哈赤时代就是铁杆小弟,光是乾隆朝就嫁过去179个格格,平均每年要送走3个姑娘。但端静心里门儿清,这哪是嫁女儿?分明是给蒙古王爷家送人质!


送亲队伍出发那天,百余辆嫁妆车把官道堵得水泄不通。老太监亲眼看见,公主把最爱的翡翠耳坠埋在了宫墙角的石榴树下——这姑娘压根没打算活着回来!


▶当文艺女遇上钢铁直男◀


婚后的头两年还算凑合。噶尔臧虽说大字不识几个,倒也知道这是皇帝老丈人的眼珠子,每天雷打不动送只烤全羊到公主帐里。可时间一长,文化差异就成了要命的事。


端静在帐篷里弹《汉宫秋月》,噶尔臧嫌琴声跟蚊子叫似的;公主吟诗作画,他嗤笑"还不如摔跤好看";更绝的是有次公主穿了京城捎来的丝绸睡衣,这莽汉居然嚷嚷:"布料这么薄,是想勾引谁?"


最要命的是牧场纠纷。康熙为了防蒙古坐大,硬是把喀喇沁部的草场砍了三成。噶尔臧天天跟部众喝闷酒,有次醉醺醺冲进帐篷,指着公主鼻子骂:"你们爱新觉罗家就没把咱当人看!"


▶致命家暴震惊朝野◀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1710年冬天的某个雪夜。喝得五迷三道的噶尔臧听见风言风语,说公主和侍卫在帐里"弹琴说爱"。这莽夫抄起马鞭就往回冲,逮着正在绣荷包的端静就是当胸一脚!


史料记载,公主"胸骨尽碎,血溅三尺",当场就咽了气。更绝的是噶尔臧接下来的骚操作——拿着治丧银子包养小妾,还在葬礼当天跟大臣媳妇滚床单!这波操作直接把康熙气到吐血。


▶帝王复仇的顶级拉扯◀


紫禁城收到八百里加急那天,养心殿的地砖被康熙踩裂了三块。但您猜怎么着?这位铁血皇帝硬是咬着后槽牙说了句:"给驸马爷送二十车好酒!"


吃瓜群众都懵了:闺女都被踹死了还送酒?康熙这老狐狸憋着大招呢!


第一招:温水煮青蛙。噶尔臧不是爱喝酒吗?康熙专门从山西调来百年陈酿,还"贴心"配了西域秘制的催情药。不到半年,这驸马就成了整天流连妓寨的废人。


第二招:社死套餐。康熙让翰林院出了本《蒙古风俗考》,明着夸草原民风淳朴,暗地里把噶尔臧家那点丑事编成段子。现在您去蒙古旅游,还能听着牧民唱"喀喇沁王爷爱打老婆"的民谣。


最绝的是第三招:物理+魔法双重打击!康熙把驸马关进公主故居,地底下埋了七个装人血的陶罐,墙上糊满黄符纸。据说每逢雷雨天,屋里就会传出女人的哭声...


▶恶人终食恶果◀


被关小黑屋的噶尔臧日渐疯魔。看守说有天半夜,他突然跪在地上哐哐磕头:"公主饶命!我再也不敢了!"等侍卫冲进去,发现他正抱着马桶当公主牌位拜。


捱了整整十年,1722年寒冬,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王爷终于咽了气。您猜康熙怎么处理的?他让人把驸马和公主合葬,却在墓碑上玩了手绝的——噶尔臧的名字被凿得只剩个轮廓,远看就像给公主名字跪着!


这场跨越十年的复仇大戏,康熙既没撕破满蒙联姻的脸皮,又给闺女讨了说法。但您细品品:那些远嫁的公主们,哪个不是政治游戏的牺牲品?史书上寥寥几笔的"和亲",背后藏着多少以泪洗面的日夜?


如今去喀喇沁旗旅游,导游还会指着公主坟开玩笑:"这就是最早的PUA反杀案例!"但笑着笑着,心里总归有点发酸——在那个年代,金枝玉叶的命,有时候还不如草芥啊!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少年儿童成长和少先队工作纪实

“小学、中学甚至是幼儿园,会在人的一生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将话题再一次聚焦“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兴则中国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关心关怀少年儿童成长成才,为少先队工作指明前进方向,引领新时代少年儿童事业绘就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广大少年儿童向阳生长,逐梦前行,必将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奔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初夏,万物并秀,生机勃发,四川南充嘉陵区之江小学校园书声琅琅。

就在一年前的5月,“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这所学校的孩子们收到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珍惜美好时光”,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大家,“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必须“在这个时期就注意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五岁时妈妈买了小人书,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刺字不疼啊?’妈妈说,虽然疼,但岳飞会始终铭记在心。我记到现在。”回忆童年时光,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

2024年9月29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第一实验小学学生手持国旗快乐奔跑,喜迎国庆节。新华社发(张春雷 摄)

言传身教,语重心长。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考察,第一站走进校史馆。

1948年创办于河北西柏坡,1949年随党中央迁入北京,育英学校承载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

“让每一位育英学校的学生牢记学校的光荣历史,铭记党的关怀,赓续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浸润心田。

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清晨,迎着灿烂的朝阳,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学生排成整齐队列,挺起胸膛,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5年多前的场景,许多同学记忆犹新。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校考察时,用老校长的一段往事教育孩子们:“新中国成立当天,在当时还是澳葡管治的时候,杜岚老校长毅然升起了五星红旗。这种强烈的爱国心和勇气,是一个带有标志性意义的爱国主义表现,也映照出澳门广大同胞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岁看到老,我们培养爱国主义也从小开始”,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经常到内地去走一走,看一看祖国大好河山。学好历史,学好中国的历史”。

立少年之志,筑信仰之基,迈好“人生第一步”。

2025年3月28日,在“壮蒙一家亲 共筑中国梦”手拉手主题云队会上,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四(1)中队队员通过网络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第十二小学四(9)中队队员一起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回想起自己当年入队时的情景:

“记得入队时心怦怦跳,很激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是一种荣誉。”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

2020年7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强调“新时代,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亲自关心,亲自指导,亲自推动。

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全党全社会要重视少先队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和保障,为少先队员健康成长和少先队事业发展创造条件。”

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制定出台,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下发的专门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文件。新时代以来,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牵头、团教协作、社会协同的新时代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2024年9月30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向英雄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在彭山区烈士陵园举行,少先队员在仪式上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新华社发(翁光建 摄)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2024年5月30日,在来自全国56个民族400多名少先队员的注视下,一面曾“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冉冉升起。

鲜红的旗帜,希望的星河,闪耀着亿万少年信仰的光芒。

“关心关爱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春回大地,北京永定河畔绿意盎然。

2025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同少先队员们一起铲土造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在万物生长的时节,种下绿色的希望。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13年同少年儿童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从小就给它扶正了”“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我们共同给树苗浇水,实际上也在为你们浇水”……一句句亲切的叮咛,深情寄望一株株“小树苗”早日成为栋梁之材。

2025年4月25日,西藏那曲市小学生在植树。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亿万家庭和谐幸福,事关国家民族发展大计。

“坚持德育为先”“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让孩子们跑起来”“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从小培养劳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从节日里的问候祝福,到在地方考察时的悉心教诲,再到尺素传情的殷殷期许,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字字千金”。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每个孩子都是不可辜负的希望。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走进最困难最脆弱的儿童群体。

“习爷爷来看我们了!”正在排练迎春节目的孩子们纷纷围了上来。总书记蹲下身,疼爱地抱起一名小朋友。

看到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说,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教育的目光“更多投向墙角处不起眼的苔花”。

石柱县中益乡地处武陵山区,山高沟深、土地贫瘠,曾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中益乡小学。

“‘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2024年11月21日,在地处乌蒙山区的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亮岩小学,学生在供暖的教室内学习。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既需要公平的机会,也需要良好的环境。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到河北正定任职后不久,就对全县学校危房进行了普查。在之后的一次实地调研中,发现还算富裕的北贾村,小学校舍却很破败。

“就你们村的条件,不应该把小学搞成这个样子,完全有条件把学校好好改善。”习近平同志责令村干部限期维修,临走时强调,“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孩子们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牵挂于心。

2024年6月18日,在青海省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

总书记先后走进食堂、宿舍、教室,关心学生们的饮食、住宿、学习情况。看到宿舍盥洗室内,洗衣机、吹风机一应俱全,总书记关切地问“冬天都有热水吗”,强调要“全天候供应热水,保证孩子们的洗漱”。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

2024年6月18日,学生在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打篮球。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

在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之际致贺信,激励广大少年儿童工作者“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在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之际深情寄语,要求共青团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制定《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从顶层设计上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撑牢孩子们的“保护伞”;出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少年儿童构建更包容、更优质的教育生态……

2025年4月24日,在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支教教师带领学生晨跑。新华社记者 徐宏岩 摄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完善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全方位护佑少年儿童茁壮成长。

“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

家住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的普巴拉姆、普布次仁姐弟俩,珍藏着一张同习爷爷的合照。

2021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姐弟俩的家,同大家围坐聊天,亲切询问孩子们的梦想。

“我长大以后要考大学,然后成为一名医生。”姐姐普巴拉姆说。弟弟普布次仁则想成为一名运动员。

在总书记的殷切鼓励下,姐弟俩勇敢地追梦、圆梦。

2023年,普巴拉姆考入林芝市第一中学,向着她的“医生梦”稳步前行。普布次仁则被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录取,朝着“职业运动员”的目标迈进。

2024年9月27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采取“藏加模式”教学的五年级一班的藏语文课上,准木周老师指导藏族学生以家乡草原风物为主题写作藏语文作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京市八一学校科普实验室。得知学生们正在研发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总书记十分高兴,叮嘱孩子们:“你们的小卫星发射时别忘了通知我一下。”

三个月后,孩子们在自己设计研制的科普小卫星发射之前,写信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

“培育科学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总书记在回信中这样勉励大家。

2024年5月30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希望小学的学生们在迎“六一”活动上观看机器人舞蹈表演。新华社发(庄歌尔 摄)

以梦为笔,少年绘就美好未来。

难忘同习爷爷在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的那次会面,聋哑女孩王雅妮铭记总书记“好好学习、学业有成”的嘱托,将青春绽放在特殊教育的三尺讲台上,帮助更多残疾儿童实现梦想;

犹记得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读书时向习爷爷汇报参加网球比赛的经历,热爱运动的米增昊牢记总书记“把有限的精力用在你最能发挥的方面,争取做最好”的勉励,在大学期间加入了网球校队,将这份热爱保持至今;

以一首《国旗国旗真美丽》获得习爷爷称赞的大凉山女孩吉好有果,唱着歌走出了大山,登上了成都大运会开幕式舞台,希望带领更多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

……

2025年3月25日,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中心小学学生在跳芦笙踩堂舞。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少年之梦,更是中国之梦。

“我看到你们,就想到了我们民族的未来。”

2015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同各族少先队员、老少先队工作者们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面对孩子们热切的目光,总书记的话温暖而有力——

“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

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2021年6月29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灯光璀璨。

习近平总书记为“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以党内最高荣誉礼赞功勋楷模。少先队员向勋章获得者献上美丽的鲜花,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两天后,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代表面向天安门,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深情祝福,作出庄严承诺。

“奋斗正青春!青春献给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2021年7月1日,在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师生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新时代少年儿童意气风发、昂首阔步向前进。

文字记者:丁小溪、董博婷、王鹏、齐琪

海报设计:李梦帆

统筹:金小茜、张惠慧、马晶、王宇轩、孟洁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