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6-09 02: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最美相约》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你的观后感是要围绕影片的主题、情感、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方面来展开,确定你的主要观点。
2. "深入分析":在分析时,要深入挖掘影片的内涵,如主题思想、人物性格、社会意义等,避免仅仅停留在表面。
3. "结合自身":在表达你的感受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感受,使文章更具个性和深度。
4. "条理清晰":文章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通常可以按照“开头—分析—感受—结尾”的顺序来组织。
5. "语言表达":使用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你的观点和感受。
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 开头
- "引入影片":简要介绍影片的名称、导演、主演等信息。 - "点明主题":直接点明你的观后感主题,如“这部影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
### 分析
- "主题思想":分析影片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如爱情、友情、亲情等。 - "人物塑造":评价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如主角的性格特点、成长过程等。 - "情节发展":梳理影片的情节,分析其合理性和逻辑性。 - "艺术手法":评价影片在艺术手法上的运用,如摄影、音乐、剪辑等
慈善公益报(陆益佳)人文积淀,多方共济。江南福地,善美常熟。
循着2024年的慈善步伐,循着富阳路8号(江苏省常熟市慈善总会)的善美密码,善美常熟亮出新的善蕴。这一年,是常熟慈善迈向大众慈善、人人慈善的一年,是慈善文化厚植,创新慈善文化收获的一年,是慈善项目推陈出新、精准服务的一年。
这一年,江苏省常熟市慈善总会接受价值超7000万元的善款物资捐赠里,有波司登、龙腾特钢、农商行、开关厂、风范电力、福隆保洁等企业的爱心助力,还有12万人次参与“慈善一日捐”的真情奉献;20万字的著作《言子与慈善》经专家学者遍寻史料多次研讨,孜孜矻矻历次修改,最终形成初稿;占地80亩的言子苑集聚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正加紧筹建……
这一年,富阳路8号在与善美常熟同频共振里,继续翻开暖意悠长的故事。一笔笔善款在此汇聚,一个个故事在此述说。
2024年农历正月十八,常熟市慈善总会成立了新年的第一个冠名基金。爱心人士宗伟国、陈园夫妇以其名下虞恒食品有限公司的名义向常熟市慈善总会捐赠善款10万元,成立“学子善”爱心基金,用于困难学子帮扶。伴随着爱心基金的成立,企业也将慈善公益一事真正系统纳入其长期发展规划。
殊不知,顺利捐赠的背后,是一场焦急的奔赴。就在此前的两天,夫妇二人还在外地忙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霰打乱了原先的计划。面对恶劣的天气,夫妇二人毅然决定放下手头的事务,奔赴这场既定的相约,提前回常。此时的路面结冰湿滑,行进的路途异常艰难,好在他们最终顺利抵达了常熟,如约来到常熟市慈善总会郑重完成了捐赠。
在夫妇二人看来,这一天是一个充满感动又神圣的日子,是与慈善的美丽相约,捐款或许可以延期,但这份约定独一无二。“能够有能力为慈善事业作点贡献,我们感到很高兴,慈善事业有需要,我们定当全力以赴。”宗伟国、陈园夫妇深情承诺。时隔半年多,夫妇二人再次伸出援手,以其名下泗洪盐铁公司的名义捐赠50万元,用于支持常熟慈善事业发展。
江苏盐铁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捐赠50万元用于特色教育建设
其实在成立冠名基金之前,公司就已多次向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捐赠善款,也早已将关爱员工、回馈社会的善理念融入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在盐铁公司小巧精致的门厅布局里,勾画着公司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历程,串联着“责任、感恩”的善元素。这份实实在在用心做企业、用爱做慈善的情怀已深深融入企业的发展脉络。
在公司品牌形象的创意设计里,也有着一段特殊寓意。那是家乡常熟一条有着2100年历史的盐铁塘漕运河,一栋小屋隔河相望,记着家乡的养育,不忘来时的路。这份乡愁,也伴随着宗伟国、陈园夫妇带领企业一路成长,一路向善……
2024年11月18日,常熟市慈善总会再次迎来最年长的捐赠者。加起来已有192岁的老人王丰、王渭云夫妇又一次向常熟市慈善总会送来善款。2023年,老人捐出8万元,用于他们的第二故乡河北水灾救援以及本地慈善助学。这一次他们捐出10万元用于帮助大病患者。除了善款,老人还讲述了鲜为人知的一段经历,将这份沉甸甸的爱心亲自送到了富阳路8号。
王丰、王渭云夫妇捐赠10万元用于大病救助项目
2008年和2011年,老人先后患过两次大病,为此做过三次手术。说起自己的经历,老人深有感触,患病后,除了经济上的压力,人的精神压力更是巨大的,但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战胜病魔的武器。他嘱咐慈善总会,在带给病人善款减轻经济压力的同时把他的经历转达病人,给予他们更大的信心和力量战胜病魔,打赢身体的这场战斗。
“我是一名老兵,保家卫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光荣的使命,如今年纪大了,干不了什么活了,希望能尽一点绵薄之力,能帮到他们。”王丰说。而就是这样一位曾经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的战士,常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里的老兵,始终感恩党的培养,一生潜心慈善,离休后仍继续发光发热,奉献不止,经常结合自己曾经的工作经历讲述通信设备研发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培育下一代的报国之志。也是这样的一位曾与病魔抗争的老人,虽年逾耄耋,却仍常常想着“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最是真情能动人。当一笔笔善款在此汇聚,一份份爱心在此传递,被善意包围的富阳路8号,已然增添了许多美丽的注脚,这是善美常熟靓丽的标识,也化为慈善为民的生动场景,回应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年8月,善美常熟——沪虞健康专线合作签约仪式在常熟市慈善总会举行,专线抵达上海17家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常熟市慈善总会与汽运集团就如何为老百姓打造一条饱含城市温情一站直达的跨城就医线路达成共识,携手将好事办得更好。
常熟到上海,路途虽不远,但赶路急、停车难、转车累等问题困扰着许多急需看病的人,如今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便捷的就医服务更加呼应老百姓的所需所盼。而如何拓展慈善助医服务内容,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感受到来自善美常熟的温暖关怀,一直都是常熟市慈善总会精准行善的着力点。常熟汽运集团推出定制班线,实实在在解决了老百姓跨城就医的诸多不便,获得了高度赞许。善美常熟——沪虞健康专线信息经媒体发布后,也获得了2024年以来的最大回复量,评论最多的,都是点赞这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陈阿姨是这趟班线的老乘客了,陪老伴到上海就医,常常要往返上海华山医院。“以前要坐高铁转地铁,时间紧,人还吃不消,现在车子直接把我们送到医院门口。如果快点,还能坐着专线当天回来,真的特别好。”陈阿姨说道。
方阿姨与老伴也是这趟班车的老乘客。“今天我们去上海中山医院办理住院手续,这趟班车很贴心,还专门为我们配备了日用小礼品,座椅又舒适,像自己家人在送我们一样,都不用麻烦子女了。”方阿姨说。
专线的后台,专人客服忙碌而有序,帮忙订票、退票、改签、协调车辆,贴心服务已融入每一个细节中。截至目前,专线开通已为近万人提供了赴沪就诊服务。一趟趟善美专线穿梭城际,载着老百姓的期盼与希望,一路奔走。
东南街道金仓花园谭桂保的家中,是另一番温馨的画面。谭桂保向常熟市慈善总会讲述着她“功能性治愈”的喜讯。这是常熟市慈善总会慰问大病困难对象过程中的一幕。
谭桂保是药品援助项目常熟发药点的一位援助对象,2015年,她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从服用格列卫到达希纳,9年的时间,曾无数次往返医院,从刚开始查出患病,让她一度陷入绝望,到后来获得靶向药品援助和治疗,如今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谭桂保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激。
“慈善会的同志专程来看我,我的处方医生也一起来了,我特别感动,自从常熟设立了慈善发药点以后,我就在常熟第一人民医院发药窗口领取靶向药,如今我恢复得很好,感谢政府,感谢慈善会,感谢所有好心人!”谭桂保难掩心中的激动,当慰问一行人员离开谭桂保家中时,站在门口送行的她还连声“感恩,感恩”……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善行传递,温暖绵延。在具象的每一个视角里,在定格的一帧帧画面中,富阳路8号迸发出一个又一个“行善真好”的声音。
常熟市慈善总会“行善真好”标志
“毕业后,我选择留在常熟,这座城市给了我太多的温暖与机会。我希望能够在这里继续成长,回报这座充满爱的城市……”“如今,我已进入了常熟教育系统工作。善美常熟奖学金的获得,让我更加坚定了在常熟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的决心。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如何以坚定的信念去追求教育的真谛。”……言子基金受助者们在此留下了深情感言。“我带着刚满十八周岁的儿子参加了他人生第一次献血,以此作为他18周岁成人礼,一人献一百次不如一百人献一次,今后,我要带动更多身边人一起来行善。”无偿献血慈善慰问对象陆先生分享道。“爱心传递人间暖,慈善润泽百姓安”,八八长者为慈善送来书法作品真情寄语……2024年,“请你走进慈善总会、一起感受善美常熟”如火如荼开展。学生队伍、志愿者、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从市直部门到街道社区,从党政机关到各行各业,从党员干部到普通市民纷纷走进慈善总会,走近慈善、感受慈善,分享慈善,汇聚起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一股股合力,让慈心善举在虞城大地涌动不息,蔚然成风。
“在善美文化的引领下,从常熟一隅看向江苏大地,慈善氛围日益浓厚,慈善自觉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2024年10月,全国政协赴常熟等地开展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调研,人民政协报对常熟慈善作出评论。这道风景线,正映着今日常熟的文化更新,映着人心的向上向善,愈发夺目。
2024年11月,常熟市慈善总会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常熟原创《慈善之歌》作为全国唯一来自基层的节目参加中华慈善总会成立30周年文艺晚会,用歌声传递慈善精神,用歌声凝聚慈善力量。一次次的排练,一次次的打磨,慈善之歌从这里走向京城舞台。
常熟人作词,常熟人谱曲,常熟人演唱。“伸出我的手,伸出你的手……”善美常熟走向远方。记着真诚,记着朴实,《慈善之歌》将“伸手帮一把”的真挚情感徐徐展开,人间美好荡漾心间……
回首2024年,太多的“我们”因慈善而走到一起,因慈善而遇见更好。在一个个朴素真挚的善意里,在解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答卷里,富阳路8号见证着、述说着一个个善美故事。
作者:白者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