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6-17 00:49
写作核心提示:
钢结构加工制作合同作文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一、明确合同双方
1. 合同主体:明确甲方(买方)和乙方(卖方)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2.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明确双方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及授权情况。
二、明确合同标的
1. 钢结构类型:明确约定合同所涉及的钢结构类型,如钢结构厂房、钢结构桥梁、钢结构网架等。
2. 规模和数量:明确约定合同所涉及的钢结构规模和数量,包括长、宽、高、重量等。
3. 材质和标准:明确约定合同所涉及的钢结构材料种类、规格、产地及质量标准。
三、明确合同条款
1. 交货时间:明确约定钢结构加工制作的交货时间,包括交货日期、交货地点等。
2. 付款方式:明确约定合同款项的支付方式,如预付款、分期付款、验收合格后付款等。
3. 验收标准:明确约定钢结构加工制作的验收标准,包括质量、尺寸、外观等方面。
4. 违约责任:明确约定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约行为及相应的违约责任。
5. 争议解决:明确约定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
四、附件和补充条款
1. 附件:包括设计图纸、材料清单、
一次突如其来的工伤事故,一份理赔协议,背后竟暗藏一条黑色产业链。本该保障劳动者和用工单位权益的雇主责任险遭遇精心设计的骗保陷阱。一份减轻职工家庭后顾之忧的能“救命”的保险,却成为有些人牟利的工具。本期节目关注江苏南京警方破获的一起保险诈骗案,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那么骗保团伙是如何作案的,来看江苏刘先生的遭遇。
刘先生的父亲是江苏扬州一家工厂的员工,主要负责船上管道的维修安装。一天傍晚,刘先生突然接到了父亲同事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的父亲人在医院。
家属刘先生:当时肯定去问老板,是哪家医院?他就含含糊糊地说在抢救室,最后一直把我们拖到晚上12点的时候,说人已经在殡仪馆了。
因工伤离世“保险公司”找家属谈理赔
刘先生的父亲是在工作时出的意外,属于工伤,但由于刘先生的父亲并不是工作单位的正式职工,而是外包人员,所幸,他在入职前,工作单位出钱委托第三方公司购买了雇主责任险。在刘先生与他父亲工作单位协商赔偿事宜时,两名自称是“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打包协议”。
家属刘先生:他直接拿出个单子,所有的丧葬费、管理费、精神补助费、死亡补助金一起包含在里面,然后跟我们谈。
双方就赔偿项目、计算标准等细节进行了多次沟通,经过几天的协商,双方达成一致。
家属刘先生:最后我们就达成了个91万,把该签字的该签字,该盖章的盖章,把这个合同签了。
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可没想到,2024年4月,南京警方专程赶到扬州找到了他,了解几年前这起事故的赔偿事宜。
家属刘先生:我们才知道他们最终在保险公司拿了130万,只给我91万。
130万变91万理赔款为何“缩水”
本该是130万元的工伤理赔款,怎么就变成了91万元。民警在这宗理赔已经结束好几年后又找到了当事人刘先生,这让刘先生有点蒙,继而震惊中间39万元的差额究竟被谁拿走了?当时来和他谈理赔的真的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吗?想要解开这种种疑问,还要从南京警方办理的另一起案件说起。
原来,南京警方当时正在办理一起保险诈骗案,涉案公司正是当初跟刘先生协商他父亲赔偿事宜的两人所在的公司。这家公司也不是所谓的保险公司,而是一家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这家公司之所以进入警方的视线,还要从一封举报信说起。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经侦大队民警蒋校逸:去年4月份我们接到辖区内一家保险公司的报案,称其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举报南通某企业涉嫌保险诈骗,我们就向其询问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保险诈骗,他们就告诉我们是雇主责任险。
什么是雇主责任险?它是保险公司赔付给用工单位的一种保险,补偿的是用工单位因赔偿工伤亡员工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吴明森:用工单位购买雇主责任险,实际上一是对工人的一种保障,因为工人一旦出现了这种工伤亡的事故,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偿。同时也是对雇主的一种保护,他可以支付相对较低的投保金,然后一旦出现事故的时候,他赔付给工人损失由保险公司来进行赔付。
出险率高起初保险公司并未起疑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家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从购买雇主责任险的第一年前起,出险率就很高,但由于投保公司所属行业的特殊性,保险公司并没有起疑心。
保险公司负责人:我们只能是认为承保的险种它出事的概率比较高,因为每个行业它不同,有些造船厂做钢丝绳、钢结构,包括像木材加工、纺织这些都是高风险的行业,那么它的案发率比较高。
公司投保4年赔付率高达400%
此后这家投保公司连续四年,每年受工伤的人数在增多、伤势都普遍很重,一度保险公司对这家公司的赔付率达到了400%,明显超过了正常保险的赔付率。
保险公司负责人:当我们发现这些赔案,每一笔都是顶着上限。某一些险种的赔付率正常应该会在百分之80%~90%,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可能赔付率在100%、110%都有可能,但是像这种完全爆表的超额赔付的险种也确实比较少。
截扣理赔款重复买保险骗保手段花样多
在保险公司收到的匿名举报信中,举报人用红色字体标明这家安全管理公司涉嫌保险诈骗,并通过截扣理赔款,重复购买保险的手段骗取保险金等问题。再联想到这家投保公司的种种异常,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开始对这家公司投保的各个流程进行核查。
保险公司负责人:我们在进行回访的时候就发现我们没有办法联系到当事人,我们所收到的理赔材料这个电话号码就是错的。那么我们就怀疑这些案件是不是都有问题。
故意输错电话号码让理赔人“失联”
故意输错电话号码,联系不上理赔工人,察觉到猫腻的保险公司向警方报案。民警通过初步调查发现,这家安全管理公司为全国各地上万名工人投保、购买保险,但公司员工仅有5人,实际公司经营规模与其账户上的资金流水存在巨大差异。随后,警方又找到收款员工的账户核实。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经侦大队民警蒋校逸:首先我们从保险公司调取了这个公司所有的理赔数据。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就是工人实际获得理赔款是明显少于这个公司向保险公司去索赔的理赔款,而且这个差额非常大。
那么,保险公司赔付的钱到底有多少给到了这些发生意外的工人家庭呢?为了进一步核实案情,民警多方寻找工人及其家属。
经查,当时刘先生收到父亲的死亡赔偿金等以及各项赔偿合计91万元,而这家安全管理公司从保险公司理赔获得的补偿金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经侦大队民警蒋校逸:这家公司通过向不同的保险公司重复索赔,共计获赔130万元,利用刘先生父亲这一事故就获利30余万元。
而刘先生家的遭遇并非个案,通过走访,警方找到了多个有类似情况的工人家庭。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经侦大队民警蒋校逸:这个伤者姓徐,他当时是在柳州一个工地上做切割工,切割的时候不慎将左手的小手指锯伤了,最后导致小手指完全切除了,等于残疾了。最后这家涉案公司只赔了他28000元,但是却让他在这个协议跟收条上签的金额是128000元,整整就相差10万块钱。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吴明森:实际上工人在从事的高危行业,一旦出现了工伤事故之后,对工人的伤害是巨大的,有的工人甚至丧失了劳动力,他们以后的这种生活就没有了经济来源,这个时候工人应当可以获得相对金额较高的赔付金额来保障他以后的生活,但是他应该得到的赔偿没有得到。
压低赔偿价格赚取差价
警方调查发现,这家涉案公司一边向保险公司抬高赔偿价格,另一边又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向实际受伤的工友压低赔偿价格,为的就是获取更多中间的差价。有时,这家公司甚至会向职工隐瞒购买保险险种的情况。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经侦大队民警蒋校逸:邵先生当时是在扬州的船厂工作,然后工作期间不慎被钢丝溅射到眼球,最后导致眼睛失明了,眼球被完全摘除了。其实涉案公司给他买了两份保险,一份雇主责任险,还有一份团体意外险,总赔付的金额一份是15万元,一份是32万元。邵先生只获得了32万元,另外15万元就被涉案公司拿走了。
经民警调查,该涉案公司疑似进行保险诈骗高达上百余次,在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保险欺诈行为。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经侦大队民警蒋校逸:该公司第一是对保险非常专业,第二他对整个保险诈骗的环节也非常专业。它虽然说名义上是一个中介公司,其实是一个组织架构非常严密的犯罪团伙,专门从事保险欺诈这种行为。
去年9月,南京警方联合南通、合肥等地警方,成功抓获包括主犯陆某在内的犯罪嫌疑人11名,并查获保险合同、理赔档案、进出账本等证据材料。
如何瞒天过海实现“两头骗”?
“两头骗”,是这类案件极其典型的特征。在保险公司和工人之间,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悄然上演。涉案公司一边向保险公司抬高理赔款,另一边极力压低工人的赔偿金,从中赚取中间差额,牟取了巨额非法利益。那么,他们是用什么手段瞒天过海,在几年间让保险公司和工人都毫无察觉的呢?犯罪嫌疑人到岸后,交代了他们的骗保全过程。
成立公司主动承揽保险代买代赔业务
经查,主犯陆某2009年在江苏南通成立了这家安全管理公司,主要为建筑业、制造业等高危用工行业提供安全培训、安全管理等服务。而当时,有些用工单位就会把为外包人员购买保险、理赔等相关工作,全权交给陆某的公司。
于是,该公司的业务重点,逐渐转向了保险代买、代赔等中介业务。陆某亲自负责对接相关用人单位,承揽为钢筋工、钳工、装配工、高空作业人员等高危工种购买雇主责任险业务,而为了省掉意外发生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用人单位也乐于将这些业务交给陆某的公司。
犯罪嫌疑人陆某:用人单位期望我们能把它钱赔掉,省心。
冒充保险公司人员与家属协商理赔
除了用人单位正常支付给陆某公司的中介费,陆某发现在这个对接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油水可以捞。而一旦意外发生工人出现工伤或工亡,陆某他们往往会假冒成保险公司人员出面,直接与受伤工人或者家属协商赔偿事宜。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经侦大队民警王永金:首先要打压伤者家属,让他们降低心理预期。但是涉案公司和保险公司讲的时候,会说很严重,要住院,要各种费用。
协商赔偿时,该团伙会利用对方急于得到赔偿的心理,诱使工人或其家属签下高于实际获配金额的协议,或者干脆在协议中将金额等关键信息空着,后期再根据需要填写。
伤者家属傅先生:我父亲说银行卡都被拿走了,然后就是打收条,签完字,空白纸他们拿走。
经警方查明,该团伙还会通过撤回转账、伪造截图等手段获取并未实际发生的支付凭证,以此作为理赔的证据。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王伟:雇主责任险它的受众群体可能不能够了解到这个险种它的保障范围以及它的保障金额,甚至于也不知道它的索赔流程,正是利用了一些受伤员工的信息不对称或者是信息的滞后,从中截留部分他们的保险赔偿金。
在多地开设公司逐渐规模化职业化
陆某等人还把公司开到了合肥、上海、天津等地,不断复制这种作案模式,公司内分有三个行政部门,分别是信息部、理赔部、财务部。信息部负责收集高危用工企业的员工的数据,理赔部负责向保险公司索赔,财务部负责向伤者转账,以及向保险公司收款入账。他们也逐步成为一个规模化、职业化的犯罪团伙。
南京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第一侦察大队教导员张熙:他们的整体手法比较隐蔽,通过第三方公司的包装来伪造用工合同,倒置工伤事故出现的时间,甚至夸大工伤的认定,去骗取保险公司的保费。一定程度上有一些中介,甚至之前在保险公司有过工作经历。
目前,陆某等5名主犯已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警方提醒,若发现涉嫌雇主责任险诈骗或其他保险诈骗犯罪活动,请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等部门举报。
南京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第一侦察大队教导员张熙:第一,要及时识别异常。如果雇主让你去签一些空白的劳动合同,或者一些工伤认定或者医疗事故认定,那么你要提高警觉。第二,要及时保存证据。劳动合同、工伤认定你本人要及时把它保留好,作为一个证据。第三,要拒绝参与诈骗。如果雇主让你共同参与到雇主责任险诈骗的活动当中去,要及时予以拒绝、阻止。
(记者张李彬刘建辉张译丹李想)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雨辰
图片来源:图虫
6月3日晚间,鸿路钢构(002541.SZ)发布公告,宣布全资子公司安徽鸿翔建材有限公司与中国十七冶集团签订振石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项目的钢结构成品采购合同,合同暂估价4.58亿元,钢结构制作量约9.14万吨。
鸿路钢构称,该合同金额约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215.14亿元的2.13%,预计将对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和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6月4日,时代周报致电鸿路钢构,并向董秘发送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对方尚未作出回应。
鸿路钢构获大单,一季度合同额超70亿
鸿路钢构是钢结构制造商龙头,公司主要以钢结构及配套产品制造业务为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工程业务为辅。
钢结构的下游主要是制造业、基建及公共建筑类投资。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成交面积为判断后续需求的前瞻性指标。
光大证券研报的观点表示,2024年7月以来,工业用地等单月成交面积已多个月度同比实现正增长,结合土地从成交到开工一般6-12个月,判断国内钢结构需求拐点将至。
值得一提的是,鸿路钢构上述4.58亿元合同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累计新累计新签销售合同额人民币约70.52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25%,全部为材料订单。产量方面,鸿路钢构一季度钢结构产品产量约104.91万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14.29%。
业绩方面,鸿路钢构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15亿元,同比增加8.78%;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下降32.78%;但扣非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大幅增加31.27%。
华创证券分析师单戈在研报中指出:“(鸿路钢构)2025 年一季度销售合同金额同比回正,产量大幅增长,经营拐点或出现。”
行业整体呈扭亏态势
钢铁行业的复苏迹象不仅体现在鸿路钢构一家企业。2024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下降50.3%。进入2025年一季度,多家上市钢企业绩报告显示,行业正从利润下降的寒冬中缓慢复苏。部分企业已扭亏为盈。
其中,安阳钢铁(600569.SH)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18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4.84亿元;新钢股份(600782.SH)、五矿发展(600058.SH)、三钢闽光(002110.SZ)和首钢股份(000959.SZ)均实现同比扭亏为盈;山东钢铁(600022.SH)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0.14亿元,同比和环比均大幅减亏。鞍钢股份(000898.SZ)和重庆钢铁(601005.SH)等企业也实现了同比减亏。
重庆钢铁在2024年全年亏损31.96亿元后,2025年一季度亏损额收窄至1.17亿元。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重庆钢铁董秘匡云龙称,公司一季度经营业绩“实现了根本性扭转”,归母净利润减亏,3月利润总额扭亏为盈。公司将“实现2025年业绩扭亏”作为经营目标之一。
6月4日,上海钢联钢材事业群建筑钢材分析师吴建华向时代周报分析指出,钢铁板块上市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大多实现扭亏,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一季度原材料价格明显走弱,煤焦、铁矿石价格同比下跌约20%左右,成本下降明显;另一方面,多数企业生产效率提高,部分企业通过推进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提升生产效率,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加快钢铁产品结构优化,进而提升盈利水平。
“从需求层面来看,目前机械、汽车、能源和家电等下游行业对钢铁的需求增长较为明显。”吴建华进一步表示,机械行业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新兴设备用钢需求显著,预计2025年需求增长近300万吨。汽车行业,新能源车普及和政策支持,加上传统车更新换代,预计2025年钢材需求超6000万吨。能源领域,包括光伏支架、风电等新能源和传统油气领域对钢铁有需求。家电行业,国补政策和消费升级推动家电以旧换新,增加用钢需求。
东吴证券研报观点称,2025年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5.8%,延续景气态势,其中水利表现亮眼;地产投资端仍承压。结合水泥3月产量和建筑业PMI数据,开工景气持续改善,但新开工项目落地偏慢。增量财政政策支持和融资端改善的效果将逐渐显现。近期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扩内需预期增强,基建投资和重点区域建设有望获政策加码。随着财政发力及地产“止跌企稳”政策组合拳落地,基建地产链景气度有望回升。
此外,原材料价格波动仍是关键变量。吴建华预测,2025年铁矿石、焦炭、焦煤等原材料价格可能震荡下跌,主要由于供应充足而需求震荡偏弱。这将减轻钢铁企业成本压力,提升盈利水平。但若钢材需求持续疲软,价格下跌,可能会减少原材料价格下降带来的成本优势,限制盈利增长幅度。
二级市场方面,截至6月4日收盘,鸿路钢构上涨0.44%,报收18.45亿元,当前市值约为127亿元。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