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6-19 17:14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关于自我评价与同学评价的注意事项
正文:
在学生生活中,自我评价与同学评价是我们了解自己、认识他人、促进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在撰写自我评价与同学评价时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一、客观公正
1. 自我评价: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既要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避免夸大其词或自我贬低。
2. 同学评价:在评价他人时,要公正无私,避免因为个人情感、偏见等因素影响评价结果。
二、具体明确
1. 自我评价:在描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时,要具体明确,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词语。例如,将“学习努力”改为“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主动预习、复习,成绩稳步提升”。
2. 同学评价:在评价同学时,要具体说明他们的优点和不足,避免泛泛而谈。例如,将“学习好”改为“各科成绩优异,善于总结归纳,乐于帮助同学”。
三、真诚友好
1. 自我评价:要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回避问题,勇于承认错误。同时,要保持自信,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有所收获。
2. 同学评价:在评价同学时,要保持友好、尊重的态度,避免使用侮辱性、攻击性的语言。鼓励同学发扬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共同进步。
四、注重实际
这些天,花志成走在学校的路上总会听到有同学叫他“大球星”。
“有那么一恍惚,我真觉得自己是个球星了。”花志成是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盐城队的一名球员,同时也是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的一名大一学生。
开赛刚满一个月,“苏超”不仅“火遍互联网”,而且上座率也已与国内最高水平的职业联赛比肩。两周前,赛事仅进行了两轮比赛就“出圈”的速度,出乎了球场内外的意料。
这个准备了半年的业余足球联赛,共有13支代表队参加,516人获得参赛资格,其中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球员337名。球员年龄最大40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24.09岁。除了一些足球老将,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绿茵场奔跑的个体户、大学生等“票友”。看着高中生在场上踢得热火朝天,有大学生球员一场比赛收获两粒进球,这些普通人因为“苏超”成为球迷心中的“传奇”。
图片截取自微信公众号“新华日报”(镇江队最小队员即将年满16岁,为初三体育特长生)
大学生球员点燃城市绿茵
5月27日“苏超”联赛盐城队主场对战泰州队以3比0拿下比赛后,观众如潮水般涌向球员通道,希望这个在场上“梅开二度”的球员能为他们签名。大部分观众是第一次知道“花志成”这个名字。
花志成说,只记得自己被观众“围困”了半个多小时,记不清签了多少个名字,但还是没法满足所有人。
看台上,父母在不远处注视着这个场景,眼里满是骄傲和欣慰。赛后,父亲见到花志成说的第一句话是:“儿子,你为家乡争光了!”
5月24日,在盐城vs泰州的比赛中,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足球学院)2024级学生花志成进球,帮助盐城队3:0赢得胜利。图源:微信公众号“南京体育学院”
“赛后我拿到手机,发现在我每一次进球的那个时间点,都有朋友同步发消息为我喝彩。微信里密密麻麻的祝福。”花志成说。
这几天,花志成的社交媒体粉丝翻了一番。“花花”“小花”“花哥”,粉丝们对他的称呼五花八门。
发给花志成的评论和私信铺天盖地。“许多球迷年龄很小,在看‘苏超’之前他们没有看过足球,现在想上场踢一踢。还有观众告诉我,自己边看球边在网上搜索足球比赛规则。”花志成说。
在花志成的班主任周霏霏看来,“苏超”对于这些孩子很好。“万一被更高级别比赛的教练看上了,对于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也是很好的机遇。”
从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退役后,周霏霏成为南京体育学院的一名足球专项课教师,今年她还兼着大一“足球班”的班主任。
最近,周霏霏发现踢过“苏超”的学生们成长了很多,“不像半年前刚进校队时那般腼腆幼稚,变得更懂事、更自信了”。
“几个孩子还私底下‘较劲’,比试谁的球技更好。”周霏霏说,在学校,他们互相学习技术,班级的足球氛围一直很浓烈。大一“足球班”有54人,周霏霏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在场上的位置。但有个别学生,周霏霏是通过“苏超”才发现他的潜力。
周霏霏带的这个班里,有一名叫祁睿的学生也报名了“苏超”。“在学校里我们一直将他的位置安排在右边锋,但在盐城对战淮安的比赛中,他用左脚打进一粒球绝杀对手。我才发现他左脚打门也很擅长。”周霏霏说。
最近几周,每周五最后一节课上完后,花志成和舍友祁睿都会匆匆赶到高铁站,坐上去盐城的列车。周日下午又赶回来,上周一的“早八”课。
祁睿和花志成不仅是舍友,还是盐城老乡。今年2月,两人报名了盐城队的选拔,经过几轮考核成功入围。现在两人常在场上连线,花志成是左边前锋,祁睿是左边后卫,“我们一起为家乡效力”。
年近不惑的球场“压舱石”
“苏超”的赛场上不仅有“青春风暴”,也有不少“老将”。
1986年出生的王飞代表苏州队再次登上了赛场,他现在的身份是一家主营暖通工程业务的建筑公司合伙人,40多天前他刚晋升奶爸。和花志成、祁睿不同,王飞现有的生活节奏只能分给“苏超”和足球50%的时间。
“6月10日之前是一周两训,10日后开始一周五训了”,王飞所在的苏州队截至6月13日“苏超”排名倒数第三,“出线”形势不容乐观,球队加大了训练强度,“现在接近于脱产训练了,但大家的热情依然很高”。
左上:比赛结束后花志成被球迷“围困”;左下:在“苏超”更衣室的绳晟(右);中:盐城队球迷在看台上高举围巾呐喊助威;右:花志成在比赛中(右一)。受访者供图
老将不老,在苏州队已经进行的两场比赛中,王飞作为中后卫首发出场并打满了90分钟。他欣赏C罗,因为C罗自律。
说到与足球的缘分,那是30多年前,小学二年级的王飞加入了校足球队;26年前,王飞入选江苏舜天俱乐部梯队,整个青春期都和绿茵场有关;一直到5年前,王飞还驰骋在中乙的赛场,曾多次作为客队主力回到家乡苏州踢球,还曾入选2019赛季中乙最佳人气球员。
苏州队里有的球员比王飞小了整整22岁。王飞用“青春活力、认真、有拼劲、简单纯粹”来形容这批年轻人,“球场上机会是同等的,有足够亮眼表现的球员,有机会被职业球队试训,或者从中冠联赛(国内第四级别足球联赛)打起,尝试往职业球员发展”。
同是35岁以上的老将,宿迁队36岁的球员绳晟的主业是3家烧烤店的合伙人,目前在队里还处于“饮水机管理员”阶段。
“草根球员”出身的绳晟,现阶段最大的心愿是上场踢球,享受全场欢呼——在他看来,那是职业球员才能有的待遇,而“苏超”让他离“球员梦”仅一步之遥。
说绳晟是“草根球员”一点也不为过。从小喜欢足球的他,一直没接受过专业训练,高考时体育单招还是走的田径项目。大一报到后得知学校有足球专业,他便找到班主任,“他们一开始不同意,当时一个劲地求班主任、主任、院长,后来才同意我转专业”。
大学毕业后,随妻子来到苏州定居的绳晟最终没能成为职业球员,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过足球,足球已经是他近年来生活的一部分。绳晟说:“我平时喜欢和一些职业队退役的大哥们一起踢球,‘偷师’学一些技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79厘米的个子,体重81公斤,以肌肉为主,没有肚腩,步入中年的绳晟对自己的身材管理并没有松懈——尽管自家烧烤店主营夜宵生意,但他没有发福的迹象。壮硕的身体成为绳晟的优势之一,“希望有一天我能在场上真正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
苏州到宿迁,500公里左右的车程,绳晟现在一点也不觉得远,“一想到是为了‘苏超’,我就觉得有奔头”。
最近绳晟每周都有3到4天时间在宿迁训练,“我今天早上送完孩子,一看时间,完全来得及开车到宿迁参加下午的训练,我就赶紧出发了,后天再回苏州打理店里的事务。”绳晟说。
“我曾经3次到现场观看皇马的比赛,但其中两次皇马都以0比4输掉了比赛”,绳晟回忆道,尽管当时最爱的球队输了比赛,但现场的氛围让他记忆犹新,关于“苏超”的现场氛围,他用激动得“直起鸡皮疙瘩”来形容。
探索群众体育的多种可能
“苏超”的魅力在于强群众性。
现场观赛人数第一轮场均7745人,第二轮场均9852人,第三轮场均15025人,上座率堪比职业联赛,收获球迷“超”字称呼,可谓是实至名归。
6月15日,徐州队VS镇江队,“苏超”单场观众首次突破3万人大关
为了争8强,除了苏州队加大强度一周五训外,据徐州市足球协会主席、徐州队领队李锋介绍,日前徐州队还前往山东潍坊鲁能足校集训。
近年来,如何提高足球项目的群众参与度,尤其是如何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和坚持足球青训,一直是讨论的焦点话题之一。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南京体育学院教授彭国强表示,“苏超”这种大众化的体育活动可能成为社会的常态,未来将不断涌现更多的“鲁超”“豫超”等大众化体育赛事。
据组委会市场部工作人员介绍,“苏超”目前没有和职业联赛接轨的打算。但不止一位球员和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在“苏超”大流量的加持下,只要年轻球员有足够亮眼的表现,他们是有机会进入职业球队视野的。
彭国强认为,相比商业化运作的职业联赛,“苏超”这类民间赛事以低门槛、亲民性、强观感的赛事体验更能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从而达到撬动当地经济发展、弘扬地域文化传播的效果,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是当前加快推动江苏体育强省的一种创新探索。
有在场上配合的边路好兄弟,有重燃热爱的前职业球员,还有离“球星梦”一步之遥的草根球员……群众性拉满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正展现出多面性,折射出群众体育的多种可能。
《中国青年报》(2025-06-16 04版)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逸凡 见习记者 曹伟(卫思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 共青团中央
■既要善于把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把握,又要找准每一个工程的切入点、着力点和关键点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实施书香校园建设、阅读资源优化、阅读素养培育、科技赋能阅读创新、阅读成果展示转化等五大工程。可以说,这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重要行动,是以系统思维破解青少年学生阅读难题的最新举措。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就决定了首先要从教育强国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重大意义。“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关乎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广大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读书和学习的黄金时期,青少年时期的阅读体验,将奠定其一生的精神底色。同时,青少年学生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群体。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际上带动的将是数亿人群的素养提升,最终助力的是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建设。我们要从这样的大视野和战略高度,来认识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特殊意义和深远影响。
要以系统观念一体落实和推进五大工程。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多方面的工作、任务、要素和环节。坚持系统观念,既要善于把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把握,又要找准每一个工程的切入点、着力点和关键点。书香校园重在建设,阅读资源重在优化,阅读素养重在培育,科技赋能阅读重在创新,阅读成果重在展示转化。比如,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就要同时考虑其他四个工程。打破传统被动的“任务式阅读”,将阅读作为学生身心放松、对话交流的重要方式,这是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工程的重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离不开丰富、适切、优质的青少年阅读资源。而对青少年阅读的指导和青少年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升他们阅读的主动参与性和自我实践性。同时,强化数智赋能,既可以丰富阅读资源,又能够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和兴趣。
要形成协同推进的合力。书香是一种氛围。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既要发挥教育系统的重要基础作用,又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落实《通知》提出的要求,要围绕建立健全学生阅读长效机制,将阅读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加强学生阅读指导管理,加快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要探索将阅读指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丰富数字阅读资源,鼓励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探索深入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特色路径,及时提炼有效经验并宣传推广。同时,可以借鉴“教联体”建设的方式,通过成立青少年读书联合体或联盟等形式,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协同机制。通过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整合优质资源,共同推进阅读资源和平台的开发、建设与推广,构建“环境即课堂、生活即阅读”的阅读生态,为推动青少年学生阅读提供源源不断的系统支撑。
要重视数智赋能。现在的青少年是网络的原住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不断提高。因此,要适应新形势,优化数字平台,推动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打造多元立体的青少年阅读生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数据素养和人工智能素养,便于其深挖、深解、深悟所阅读的内容。虽然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教育的基本功不能丢。在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时,务必守住教育的内核,注重启智润心,侧重对青少年基本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以更深刻的历史自觉和更坚定的使命担当,推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高质量发展。各地各学校要持续探索创新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有效途径,激发青少年在阅读中积蓄挺膺担当的底气,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石国亮,系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