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6-21 04:57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民委工作总结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总结民委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民委的职能和作用;主体部分详细阐述工作总结的内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展望。
3.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民委工作的重点和亮点,如政策宣传、民族关系协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等。
4. 数据支撑:尽量使用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撑作文中的观点,使作文更具说服力。例如,民委在民族政策宣传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协调了多少民族关系,开展了多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等。
5. 分析问题:在总结工作中,要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如民族政策宣传不到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不力等。分析问题时,要具体、深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6. 体现成效:总结民委工作时要充分体现工作成效,如提高民族地区群众满意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通过具体事例和数据展示工作成效,使读者对民委工作有更直观的了解。
7. 体现创新:在总结中,要突出民委在创新工作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成果。如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民族政策宣传,创新民族团结进步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国家民委委员全体会议1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出席会议并讲话。
尤权指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绩,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尤权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提高运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保持定力、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坚持和健全好民委委员制,不断形成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合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主持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本报见习记者 董博
在茫茫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悠闲地踱步吃草,牧人嘹亮的歌声直上云间……这里,是“北疆碧玉”呼伦贝尔。这里,丰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的游牧民族,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这里,48个民族、220多万各民族群众心手相连、血脉相融,用青山绿水的底色和高质量发展的亮色,绘就了欣欣向荣的民族团结进步壮美画卷。
加强组织领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呼伦贝尔市是全国最为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具有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基础,2013年,呼伦贝尔市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2018年,获得国家民委正式命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实践,牢记“守望相助”的殷切嘱托,坚持以创建促发展、惠民生,着力在深入细致上用功,求实求效上发力,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和自治区《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下发后,呼伦贝尔市出台了《呼伦贝尔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管理办法》,印发了《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行动”的通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生态总体向好、边防稳固安宁的良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市委、市政府以上率下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强化理论武装、澄清模糊认识、深入查摆问题,派出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和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督导组,对各旗市区和市直部门开展了6轮次督查;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听取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专题汇报各2次,推动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紧扣主题主线 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水平
2019年以来,有1个旗和2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示范单位,有2个旗市区、6个单位和3个嘎查村被命名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示范单位示范嘎查村,有1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民委联合命名了56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一串串扎实的数据,一道道闪亮的光环,折射出呼伦贝尔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市委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呼伦贝尔市就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提出明确要求,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重点工作督查范围。在继续推进创建工作“十进”的同时,坚持重心下移、提质扩面,将各类基层单位作为创建工作的主阵地,积极选树培育各类示范典型,形成了四级联创、部门联动、递次培育工作格局。
此外,呼伦贝尔市以迎接国家民委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开展调研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自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带队深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开展专项督查,把握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涵、提升创建水平,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于创建工作全过程。2019年以来,市民委开展专题调研18次,实地督导9次。为推动全社会共创共建,市民委、总工会、妇联、团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打造了“民族团结工人力量”“民族团结巾帼行动”“民族团结青年担当”活动品牌,联合市关工委在14个旗市区设立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儿童之家”,推动创建工作与群团组织工作有机融合。
加强思想引领 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
呼伦贝尔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内容,推动形成干部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常态化机制。其中,干部教育方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市旗两级党校(行政学院)基本课程。年初以来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宣讲活动3655场次,参与干部职工6.4万余人次,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常态化。国家民委、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相关专家学者到呼伦贝尔市进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4场次。民族工作部门立足职能深入研学《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坚持齐抓共管,着力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工作水平。学校教育方面,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三进”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七个一”活动,着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积极推进自治区级和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今年6月举办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社会教育方面,通过采取主题图片展、电影巡映、群众文艺演出、征文比赛和专题宣讲等“滴灌式宣传”方式,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2019年以来,市旗两级民委结合“一周两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宣传宣讲活动9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2万份,开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专题培训、在线竞答等活动2400余场次。媒体宣传方面,在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台、呼伦贝尔日报社和“三端四网五微”新媒体平台设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刊发推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事迹宣传报道,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为补充、线上线下同时发力的宣传格局。
梦想凝聚力量,团结开创未来。如今,呼伦贝尔市民族团结氛围更加浓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理念正深深融入草原各族儿女的血液和灵魂,不断成为建设美丽富饶和谐安宁呼伦贝尔的强大力量。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