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评课教学思想》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21 23:49

推荐《评课教学思想》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评课教学思想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评课教学思想。这个主题可以围绕评课的意义、目的、方法、原则等方面展开。
2.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评课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如:评课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评课?评课的原则有哪些?评课对教师和学生有哪些影响?
3. 结构合理: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评课教学思想,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评课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评课教学思想的重要性。
4. 论证充分:在作文中,要对评课教学思想进行充分的论证,引用相关理论、实例、数据等,增强说服力。以下是一些论证方法:
a. 理论论证:引用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等相关理论,说明评课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b. 实例论证: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评课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c. 数据论证:引用相关统计数据,说明评课教学思想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5.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洁、流畅,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逻辑混乱。以下是一些建议:
a.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更具学术性。

评课是中层应掌握的首要技术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多数中层干部原本就是学科骨干教师,在引领教师的过程中,听课评课是其工作的主要方式,于是评课就成了中层干部应该掌握的首要技术。

正确的评课一定要源于教师、基于课堂,同时适度超越受众,给他们以启迪和引领。因为干部评课的目标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核心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干部评课不应等同于教授评课。教授评课往往从理论的角度来评课,高屋建瓴,常常是演绎式的。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李海林校长曾经说过:“学术性评课,主要是就所‘看’到的课堂事实作出恰当的分类:在这个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这些事实对课来说意味着什么;所意味的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等等。学术性评课不要急于对课堂里的问题下判断,更不要急于提出自己的主张。学术性评课重要的是搞清楚课堂上发生的事实,及这些事实的意义。”

干部评课也不应完全等同于学科同行评课。学科同行长期在一线执教,实践经验丰富,深谙课堂教学的规律。他们的评价可能会更贴切一点,但有时也会因为过于相近,导致有所局限,思路打不开,不能有效超越授课教师的水准。

干部评课也不应等同于学生评课。学生评课很重要,课是为学生服务的,服务质量如何,学生这个用户是最有发言权的。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说出了专家、同行没有说出的话,很有意义。但是学生评课毕竟专业性不强,理论性较弱,一般比较感性。

干部评课应该有别于上述几种评课,但又要有一定的关联。首先,干部应认真听取学生的课堂反馈意见,把其中合理的因素提炼出来,提醒教师关注学生意见。其次,干部评课要站在学校的角度考虑,要关注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科教学的共同价值,有一定的高度,要体现现代教学的发展方向。评课评什么?第一评思想。评教师的教育思想、课程观,这种评课比较上位,但也比较抽象,需要结合具体内容来评。第二评问题。即揭示课堂当中的问题,分析其原因。第三评细节。就课中具体细节展开评价,一线教师往往喜欢听细节评价,点评到位的话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以为干部的评课方式应该兼顾以上几个方面,既有思想,又联系现实;既有概括评价,又有具体指导;既指出细节问题,又结合细节深度分析。

干部评课要合理、有法、动情、入心。所谓合理,即合乎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所谓有法,即在指出教师课堂问题、分析原因的同时,还要给教师具体的方法,甚至给教师提供案例;所谓动情,即评课要触动教师,让教师感情上能接受,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一味夸奖,要批评有度;所谓入心,这是比较高的标准,干部评课要能抓住要害,一针见血,把影响课堂质量的关键因素点到位,把问题揭示到位,让教师心里产生强烈的震撼。

干部评课要兼顾几个特性。首先,评课是评价,也是指导。在对课堂作出评价的同时,更多应议论课堂,在指出课堂优缺点的同时,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法,评议应该具体一点。其次,评课必须尊重各学科的个性特征,同时关注一般学科的共性特征,就课堂的个性、共性问题作出判断、评价。再次,评课只能是就这堂课说这堂课,难免片面。为了全面,必须深入研究,找到问题的症结,可以连续听课,反复比较。

从评课的效果看,至少要达到两方面效果。一是思想引领。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的问题,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二是方法指导。通过评课指导教师怎样上好课,如何有效地激励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如何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如何处理好教材,如何处理好课堂环节及其逻辑关系,如何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最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系上海市金茂学校总校长、金茂教育研究院院长)

《中国教师报》2021年11月10日第12版

作者:程红兵

评课“聚焦”才会有效

最近有位语文教师非常郁闷地告诉我,她精心准备了一堂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公开课,主要介绍一些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课上完了,自我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评课专家认为她的课堂没有思想深度,给予了很低的评价。公开课教师的上课意图和评课专家的评价重点不在同一个“频道”。

当前的评课,一般遵循先由教师上课,后让听课教师进行点评的步骤。听课教师往往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课堂氛围是否活跃、教学理念是否先进、重点详略是否得当、板书是否规范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角度的多元化,极易造成评课众说纷纭、观点各异。在评课时,有的评课教师讲板书如何改进,有的讲语言如何更优美,有的讲如何更好地突破重点,还有的评课者自己擅长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评课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上课教师却听得一头雾水,无所适从。这样的评课无论是对提高上课教师的业务水平,还是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作用都是十分有限的。

如果前文中的听课专家关注的重点在这堂语文课对于学生议论文写作方法的指导意义上,这堂课就可能得到较高的评价,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上课教师改进此类教学就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然而不巧的是专家关注的是语文课堂的思想深度,而思想深度并不是每节语文课都要追求的,写作方法指导课,要求上出思想深度,就有些牵强了。

造成上课、评课不在同一个“频道”上的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上课教师的公开课意图与听课教师的关注点之间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不同的听课教师关注的重点、知识的储备、持有的理念等也不尽相同,其评价的内容和结论也就可能截然不同。

在笔者看来,如果优化一下公开课上课、评课的流程,这些差异和分歧就可以得到有效协调。上课教师上课之前应该向听课教师介绍清楚本节公开课的意图;课上完之后,上课教师应向听课教师陈述课堂设计的理由和依据;听课教师围绕上课教师的开课意图,再进行评课讨论。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协调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以及听课教师之间的关注点,才能让评课“聚焦”重点问题。不同类型的公开课评价“聚焦”的重点不同,如新教师上课,注重上课环节的规范;改革探索课,主要评价其实效性和可行性;复习课,主要评价知识网络的梳理与难点的突破等。聚焦重点问题的评课才更有实际价值,更能为师生的共同成长助力。

(作者:谌涛,单位: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

《中国教育报》2017年06月28日第9版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