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6-25 04: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人物》袁隆平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袁隆平先生的事迹和精神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科研精神、爱国情怀、奉献精神等。
2.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观后感作文,结构要清晰,层次分明。一般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安排:
a. 引言:简要介绍袁隆平先生的事迹,引出观后感的主题。
b. 主体部分:从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科研精神、爱国情怀、奉献精神等方面展开论述,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和思考。
c.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袁隆平先生的精神对你产生的影响,并表达自己的决心和信念。
3. 内容充实:在主体部分,要充分运用袁隆平先生的事迹和言论,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来充实文章内容。以下是一些建议:
a. 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介绍他的成长背景、科研经历、取得的成就等。
b. 科研精神:阐述袁隆平先生在科研过程中展现出的严谨、勤奋、创新等精神。
c. 爱国情怀:强调袁隆平先生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为我国农业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d. 奉献精神:
袁隆平说:“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我不禁思考,如果人像一粒种子,那是什么唯独让袁隆平这粒种子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成长为“杂交水稻之父”和“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呢?
长篇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从《人就像一粒种子》《隐蔽的地平线》《神奇的发现》《追逐太阳的人》《第五大发明》……《人类的福音》《还原袁隆平》等十三个章节,追溯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家族谱系和父辈生平,详细记述了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童年时光,探寻了袁隆平“这一粒种子”萌芽生长茁壮的源头,还原出这位从中国稻田走向世界的农业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和漫长科学探索之路。
纵观全书,可以看到,对袁隆平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除了他的母校,就是他的母亲。袁母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令幼年的袁隆平受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启蒙。他这样回忆母亲:“母亲是知书达理、贤惠慈爱的人。她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我从小就受到她良好的熏陶。”
袁母受过良好的教育,会讲一口流利的、字正腔圆的英语;她爱花,喜欢将信手采来的野花野草插入花瓶、摆在阳台上。阳光、鲜花,还有母亲脸上洋溢的绽放如鲜花的灿烂笑容,一直让袁隆平记忆犹新。
袁隆平很小的时候,袁母就教他读尼采的书。尼采说过:“人类唯有生长在爱中,才得以创造出新的事物。”“凡具有生命者,都不断地在超越自己。而人类,你们又做了什么?”幼年的袁隆平虽然似懂非懂,但“爱、创造、超越”这几个词却从此深植他的心灵,并成为他一生孜孜追求的关键词。
袁母和其他母亲一样,会在夏夜乘凉的时候给孩子们讲故事。她既给袁隆平兄弟几个讲古老的中国故事,也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野天鹅》《皇帝的新装》等安徒生的童话。而最令袁隆平着迷的是一个关于狐狸的寓言:一只胖狐狸想钻过墙洞吃院子里的葡萄,但墙洞太小了,它钻不过去。于是它饿了七天,终于钻了过去。钻进墙洞后,狐狸对着院里的葡萄一阵狼吞虎咽,吃撑后又钻不出墙洞了,只好在院子里躲了七天,又饿了七天,才钻了出来。
故事没有什么特别,但袁母讲故事的方式却非同一般。比如,袁母讲完狐狸的故事后,问孩子们:“你们说这只狐狸是聪明呢还是愚蠢呢?”但她从不给他们标准答案。袁隆平就是在自己的不断思考中,对这个狐狸的故事有了深刻的体悟:一个人不能没有目标,但也不能太贪心,否则就算你再聪明、再用心,在费尽了心机达到了目的后,到头来还是回到了原来的样子,什么也没有得到。
在袁隆平的童年记忆中,还有许多关于母亲的温暖记忆:袁母不是农人,却深知稼穑之艰辛,她曾带着孩子们去拜谒汉口不远处的神农洞;她在仅能维持温饱的饥荒年代,把口袋里仅剩的两角钱给了乞讨的耍猴老人;对于袁隆平学农的选择,她虽不赞成,怕他吃苦,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尊重和放手……
袁隆平一生深爱母亲:“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了我一辈子,尤其在做人方面,她教导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她总说,你要博爱,要诚实。”但自古忠孝难以两全,袁母病重时,正是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生死关头,袁隆平正在长沙主持一个重要的杂交水稻现场会。等到会议一结束,他立马往家赶,还是没赶上见母亲最后一面。
如果说袁隆平是一粒神奇的种子,那么袁母就是让这粒种子发挥巨大能量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向袁隆平致敬,向袁母致敬!
第一次看到袁隆平老先生的信息,是在初中。一张袁隆平老先生俯身稻田研究稻穗的图片,图片说明是“杂交水稻之父”。那时只知道袁隆平老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并不知道“杂交水稻之父”这几个字背后意味着什么,直至最近看了陈启文的长篇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让我深入地了解了袁隆平老先生的人生世界、科学世界和精神世界,也让我了解了“杂交水稻之父”不仅仅只是一个称谓,更多的是蕴含着艰难曲折的科研之路,是让天下人吃饱饭的“禾下乘凉梦”,是“泥一身水一身”的毫不计较和无私奉献。 书中一个个小故事让袁隆平老先生这个人立体、全面、近距离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仿佛透过书本,看到了他在田间地头俯身劳作认真钻研的样子,看到了他深一脚浅一脚在烂泥路上奔波的样子,看到他冥思苦想后恍然大悟的样子,看到他把稻株像婴儿般捧在手心、抱在胸前的样子。每个动作、每个微笑、每个瞬间,都形象生动,就好像刚刚走了的袁隆平老先生又带着满脸的微笑、曾经的梦想、不悔的初心从田间地头慢慢走来,依旧是深一脚、浅一脚,让人满心喜悦的同时,又泪流满面。 作为农民的孩子,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粮食增产增收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此刻内心涌出千言万语,却依旧道不尽心中感恩。书中提到袁隆平老先生的口头禅是“高级”。这是他惯用的重庆方言,意思是好得很、了不得。现在我只想说一句:“袁老先生,高级。”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我辈接棒人,继续“禾下乘凉梦”,也希望天下人好好吃饭,用实际行动践行“吾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希望做了不同职业选择的天下人,带着不悔的初心,共筑中国梦。 作者:段金娜(广州市体育局越秀山(洪德)体育场)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