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6-29 10: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杀人电影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观察角度:首先,明确自己的观察角度,是站在观众的角度、角色的角度,还是导演的角度。不同的角度会影响你对电影的解读和评价。
2. 突出主题:在作文中,要突出电影的主题,如人性的黑暗、道德的沦丧、社会的病态等。明确主题有助于使文章更有深度。
3. 分析情节:对电影中的关键情节进行详细分析,如杀人动机、犯罪手段、人物关系等。分析时要结合电影情节,避免主观臆断。
4. 评价角色:对电影中的角色进行评价,包括主角、配角、反派等。评价时要客观公正,避免带有个人情感。
5. 比较对比:将电影与其他同类型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这有助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 表达观点:在作文中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对电影的评价、对杀人行为的看法等。观点要鲜明,有理有据。
7. 注意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流畅、生动,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同时,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8. 遵循作文结构:一般来说,观后感作文应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电影背景和主题;主体部分分析电影情节、角色、主题等;
今天刚看了暑期档第一部电影《默杀》,小小吐槽一下,现在的电影票都这么贵了。
这部电影虽然是导演柯汶利翻拍的自己2022年的台版《默杀》,但在剧情节奏和尺度上,还是超过了很多内陆同类型电影。
满分5分我给3.8分,因为还是存在许多细节问题经不起推敲。以及一些后续问题没交代清楚。
入股不亏,总结了四个推荐观看的点,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剧透。
第一点:尺度大,直面霸凌镜头!
电影的开始就说明了电影的主题,校园霸凌。
女高学校,分为普通班和特教班。普通班四个女生(领头的是校长的女儿安琪)正在欺负我们特教班的哑巴女主(小彤),用胶水把她整个人粘在墙上羞辱。仅仅是因为哑巴女主的妈妈跟校长说了几句话,就认为是在勾引她爸爸。
但其实这只是安琪霸凌她人的一个借口,因为小彤并不是第一个受害者。
在小彤之前,被霸凌的女生是林慧君,是小彤在特教班的好朋友,她们一起唱歌一起玩,一起拯救了受伤的鸽子。一切都很美好。
直至慧君生日这天,安琪强迫慧君戴上满是尖刺的玫瑰花环,剪下她的头发做成所谓的“发菜汤”强迫慧君喝下,直到强迫她站到损坏的玻璃天台坠亡,种种的霸凌行为看的很多观众很气愤且震惊。
但就是这种毫不避讳的拍摄镜头才能让观众能感受到被霸凌时的感受,但如果镜头对准的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的脸,相信效果会更好。
第二点:案中案,禽兽继父性侵幼女!
从一开始小彤的父亲没出现过就可以猜得到她的父亲有问题。果不其然在后面的回忆中,才9岁的小彤在家中被禽兽继父性侵,小彤勇敢反击,干掉了对母亲和自己实施伤害的继父,至此成为哑巴,再也不说话。
当校园霸凌案和性侵案,叠加在一起的时候。
这部电影的内容层次就丰富了起来,人物性格和故事逻辑就串联了起来。
第三点:剧情节奏紧凑,凶手人狠话不多!
通常很多电影在凶手实施犯罪时总是会死于话多,但剧中的凶手(林慧君的父亲)在杀害这些霸凌者时,毫无多言,一榔头一收割,将所有霸凌者全部解决。以及在后面真相浮出水面,环环相扣。
相信在一开始很多观众会以为是小彤的母亲在为自己的女儿报仇,甚至以为慧君的父亲和她有关系。但想不到这一切都是小彤的计划,她让慧君的父亲看到慧君被霸凌的录像,指引他该找谁报仇。影片中最窒息的还是那套,官官相护,警方敷衍不作为,才让慧君的父亲更加绝望,更加加深了复仇的决心。
第四点:人物性格饱满立体,全员恶人!
整体看完下来,真的才是绝望的。剧中没有“好人”。
小彤的母亲,虐待她。
慧君的父亲,杀害了四个学生。
方老师,满口觉悟之道,却在知晓霸凌导致慧君死亡时选择视而不见。
校长,骄纵自己的女儿,职场性骚扰小彤母亲。
长舌的房东,知道小彤收到虐待却选择旁观。
但她们的恶,却全是有原因的。
都由自己或他人的因造成的果,亦由果反噬回因。
这就让我们无法界定到底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回归到电影本身,为什么叫《默杀》?
我的理解是知道真相的人全都在沉默,能够阻止一切发生的人在沉默,可以挽救一切的人在沉默。
而在慧君的父亲被抓时,那些所谓追求真相的人却不在沉默了,他们沸腾了!他们似乎已经不在乎真相了,只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穷凶极恶,就是杀人如麻的杀人狂,他们要谴责他,发泄自己的所谓正义。
这种强烈的对比镜头,真的值得让人反思。
什么叫默杀?
沉默就是最好的杀人武器!
香港电影《命案》是一部癫狂的影片。影片获得香港第42届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郑保瑞和游乃海则凭借本片分别获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
一个内心狂躁的青年,天性嗜杀,曾经因为杀猫入狱,曾经害得姐姐毁容,时刻游离在崩溃杀人的边缘;一个神经兮兮的神棍,笃信命理,热衷于通过逆天改命拯救世人。两个怪异的人构成了影片的主线。此外还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妓女,被男友和父母拖入深渊,欠下赌债无数,仍幻想一夜暴富;一个残忍变态的雨夜杀手,外表文质彬彬,内心沉郁冷静,会在雨天性情大变,以虐杀他人为乐;一个偏执的中年警察,他一直紧盯着变态杀手,也一直紧盯着杀猫青年,偏偏身有旧疾,追凶犯先追得自己气喘如牛。就是这样一些奇奇怪怪的人,组成了这部电影。
少东
妓女天真烂漫,只顾躲避高利贷的追债,浑不知危险已迫在眉睫。变态杀手想杀她,杀猫青年也想杀她。警察只关心抓捕罪犯,这里面想救人的只有神棍。神棍想救妓女,更想救青年,可他在救人途中自己先疯了。林家栋在影片中的演技可圈可点。
有时想,人这一生,是否真的有命中注定?年轻的时候当然不信,那时总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岁数一天天大了,也越来越迷茫。
有时想,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记得小时候,电视上有个非常火的辩论节目,叫做《国际大专辩论赛》,其中一场辩论的辩题就是这个,双方围绕性善论和性恶论争辩不休。有个辩手说出这样一句话:如果人性本善,那么善之花为何会结出恶之果呢?
年轻时是相信人性本善的,那还用说吗?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刚刚出生的婴儿多么可爱多么善良!都是后来耳濡目染,在社会的大染缸里被熏染成不同的颜色。看过的世事多了,渐渐不这样想了。也许,性恶论才是对的。
人的本性,首先是动物性。初生的婴儿也会本能地攫住所有对他有利的资源。比如他会霸占住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直到父母呵斥,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让出来;他会霸占父母对他的爱,不让其他人分享。孔融让梨,是一种向成年人世界妥协和投机取巧的行为,只能说孔融早熟,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这种行为能让他收获更多的利益和长辈更多的喜爱。长大后的孔融并没有成为孝顺长辈的典范,反而提出了让世人瞠目结舌的“父母于子女无恩论”。他小时候想必是痛苦而压抑的。
人在成长过程中,行为不断被社会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规范,有些遵循规范的人就被称为“善”;而不遵循的人就被称为“恶”。那么善真的是天生的吗?远古时期,当我们还在丛林中的时候,需要拼命竞争,争夺饮食的权利,争夺生存的权利,争夺交配的权利。我们没空想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只是要活下去。后来我们进化为人类,我们逐渐成长,我们学习融入社会,我们学习和遵循各种规则。这时候,善与恶就不再是天注定,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电影中,妓女当然并不是天生的寡廉鲜耻、人尽可夫,她只是生活所迫、遇人不淑又有些好逸恶劳。杀猫青年天性嗜杀,他总是难以抑制自己的杀戮冲动,他似乎不得不接受滥杀无辜然后锒铛入狱的宿命。可是在最紧要的关头,他抢下了神棍手中的刀,也放下了自己的刀。神棍并不是天性悲悯,他只是过于笃信天命。他算到自己会和父母一样迟早有一天爆发精神病,于是他远离自己的女友,女友为情自杀后,他自责不已。所以他不是在救人,而是在救赎自己。同理,青年最终也不是被神棍所救,他是被自己所救。
雨滴不断将蚂蚁打入水坑,可是蚂蚁却一直坚持着爬出来。在命运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蚂蚁。然而,只要一直努力,就有爬出水坑的机会,即使最终没有成功,起码你问心无愧。
疯了的神棍一直喊着:“我是花!是我自己选的!”这句话正是影片的主题。命由天定,运由己造。缘乃天定,份乃人为。为善还是为恶,都在人的一念之间。
当我们看到蚂蚁终于冲出水坑;当我们听到疯了的神棍说出“万般皆是心,点点皆由人” ;当我们看到青年与黑猫对视半晌,熄灭了自己的杀戮之心,对它祝福:“长命百岁”的时候,我们知道,青年终于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所以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都没有关系,我们最终善良是因为我们选择善良。
世间皆苦,唯人自度。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