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2 07: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英国史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题,如对英国历史的整体评价、对某个历史时期或事件的看法、对英国文化或政治制度的理解等。
2.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自己对英国史的认识和感悟,避免泛泛而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或时期进行深入剖析。
3. 逻辑清晰:作文的结构要清晰,段落之间要有逻辑关系。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展、人物关系等来组织文章。
4. 语言表达: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更具感染力。注意避免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5. 引用史料:在论述过程中,适当引用史料,增强说服力。注意引用的史料要准确、权威。
6. 个人观点:在表达对英国史的看法时,要结合自己的观点,避免人云亦云。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见解或建议。
7. 深入思考:在阅读英国史的过程中,要深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与现实的联系。
8. 举例说明:在论述过程中,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9. 结尾总结:在文章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自己的观点,使文章结构
英国,一个面积不算大的岛国,却用243,610平方千米的土地和6636万人的熙攘,始终牵动着半个世界的目光。谈到它,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红色电话亭和伦敦雾,也有人记住了一个女人的影子——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她披上王冠。从那一刻开始,无数摄像机和新闻就对准了白金汉宫。几十年,她在位,做了国家的定海神针,真的。她的形象不仅仅在英国流转,还成了全世界各种邮票、货币上的常用画面。谁没见过伊丽莎白女王?疑问句放在这,好像也没人站出来说没见过。
每逢圣诞节,大家都守着电视机,等着她在屏幕里出现。她说的不多,多半是鼓励和团结。听起来很普通的词,但在一片衰退的大英帝国里,这种仪式感其实挺管用。2022年2月6日,女王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庆祝白金禧的在位君主。相当长寿,她见证了英国的风风雨雨,也让人误以为王室这种老派东西还能撑很久。但是同年9月8日,消息来了。全网刷屏:英国女王去世。对英国人来说,这一天站在历史的断档口,怎么都无法忽略。
英国的王室,总是带着谜一样的矛盾。比如查尔斯,等待王位的时间冠绝全欧洲——超过70年,快被人以为他根本不想当国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他终于登基,成了查理三世。有趣的是,速度和光阴纠缠,终归也只能这么转过一圈。
查尔斯的故事,其实不太光鲜。戴安娜的名字这时候就必须出现。她写信给伯勒尔,说查尔斯“将她投入地狱”。很多人曾在1990年代看过她的照片、纪录片,金发、忧郁的眼睛——皇室神话背后都是苦难。信里,戴安娜还说多亏了“天使”暗中保护,否则悲痛差点杀了她。可事实又咋样?十个月后,戴安娜死在巴黎的车祸。保护她的“天使”,似乎一点都不灵验。这里看不见什么温柔,只剩下冷冷的命运。
女王离世,查尔斯继位,王室这套仪式还会继续上演吗?没人能答得明白。成王败寇,背后都是个人悲欢。如果说女王曾是国民团结的纽带,那查尔斯或许更多的像是在履行剩下的形式。他跟这个国家的情感链接,比伊丽莎白二世浅太多了。
把视角换过来,英国其实不是只靠王室撑起来的。论发明,还真不少。18世纪初,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攒出了全球第一台轮轨蒸汽机车。一根轨道,一段铁皮,昭示着工业革命的起点。一时间火车疾驰,不可一世。1876年,格拉汉姆·贝尔出现,把电话带到了世界。他说话打断了空间的距离,这事换到现在也能写成畅销小说。
1926年,贝尔德玩转了屏幕,电视诞生。再到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救了千万人命。没有这个青霉素,现在的小病或许都是绝症?看上去很遥远,实际上一根针一片药的背后,是英国科学家长年累月的细致实验。
战争年代,罗伯特·沃特森·瓦特弄出了第一台实用雷达。这不是小儿科的玩意儿,二战时候顶着德国的飞机轰炸,英国能挺住,全靠这些黑科技。历史不会为失败者多写几个字,但英国雷达让他们多赢了好几年。不是所有人都在意幕后的人名,可英国总有人在关键时刻站出来。
说到图灵,他的头像出现在科普文章、电影海报上,被称为计算机科学的“教父”不为过。他最早提出的图灵机模型,让计算机变得不再神秘。话说回来,好笑的是NVIDIA直接拿他的名字做显卡系列名。这样的大牌,还是很会蹭热度。
其实在计算机领域,英国人还真不少。查尔斯·巴贝奇,差分机、分析机这些词从他手里出来,后来发展成了现代编程的底色。到蒂姆·伯纳斯-李的万维网,互联网一下连成一片,他居然说网络“连接不能带条件”,听起来很绝对,但细想一下,这约等于理想主义,现在网络哪里还纯粹?反差挺有意思。
扯开来说,光导纤维再牛,也敌不过现在一根网线的普及速度。1880年,贝尔鼓捣出了“光话机”,仿佛纯粹为好奇心而生。1887年有了实践版光纤。可如果没人拿来用,这种发明是空中楼阁。
甚至“国球”乒乓球也是英国人搞出来的。上流社会饭后无聊打发时间,发出的声音“ping pong”成了注册商标,这么一说有点滑稽。没想到后来这项运动到了中国直接火到新高度,英国人咋也没想着自家能再打回来。
珀西·肖发明了猫眼,不锈钢的出现,布雷尔利看到工厂磨损搞出合金,CT机的开发让医学更进一步。这都是一个又一个英国人的名字,他们好像在为一个不算伟岸但坚韧的国度添砖加瓦。
如果有人问英国到底厉害在哪,是在女王短短几句广播里的团结,还是在查尔斯漫长等待的王位,或者在满地伦敦雨雾外的发明?很难说清。
霍金也是英国人,他笑着讲宇宙起源,推翻了古典物理的无力。霍金说,人要有所作为,生要有希望,纠结半天,人生到底怎么活,似乎没有标准答案。毕竟每个人都只能过自己那份日子。
英国的历史,其实杂糅着荣耀、迷惘、天真的理想和现实的残酷。有人赞美,也有人指责,光鲜与枯朽并重。好像王室的光环早就裂开,但科学家的巧思还在朝前跑。
每次说到英国,想起查尔斯那句随口应付的感谢,和戴安娜信里的痛苦。其实人都一样,在权力与历史的夹缝里,没人能始终保持体面。伊丽莎白二世虽然走了,但英国并没有因此停滞。不管是新发明,还是旧矛盾,还得生活继续。
这国家无疑还会诞生出更古怪的天才、绅士和“地狱里的天使”。曾经的辉煌也好,难堪也罢,转身一看,地球还在转,雨还是会落在泰晤士河。
现实就是这样拆散又重组,谁知道英国下一步会变成什么?维多利亚的阴影遮不住丘吉尔的声音,乔治王朝的肖像也扛不住疫情下的迷惑。历史不会一成不变,总有人要在夜里点亮小台灯。
一句话,英国既有道貌岸然,也有荒唐可爱,有时让人感动,但更多时候让人一头雾水。回头望一眼,这个国家在喧闹与幽默中,把自己的标签贴在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里——至于结果,谁又在乎呢。
这次去英国之前,再读了一次英国的历史,抛去编年体的章节,感觉几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和人物特有意思,这次在英国的旅行也体会到了他们的作用,不按照历史学家的考纪,按照自己的感受,简单的写下我对以下几个人物的一点粗浅的见解:
第一位是亨利八世:最大的贡献是让英国摆脱了天主教的控制,教会改革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基础。其次生了一个伟大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
第二位:伊丽莎白一世:建立了英国大航海的基础,打败了西班牙舰队,为英国以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位45年。
第三位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4年创造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占领了大量的殖民地,把英国的资本主义推向了全世界,建立了一个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现在世界许多地名还是采用维多利亚的名字,例如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
最后一位就是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年,是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国王,她是英国的象征,我们心目中永远的英国女王。
这里面有个有意思的事情,这几个女王都是长时间在位,一个45年,一个64年,最后一位70年。
我简单的整理了一下英国的几个王朝的历史:
诺曼底王朝 (1066—1154年)
供大家参考!!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