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6 05:1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天蓝色的彼岸》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 "了解书籍内容": - 首先要熟悉《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的基本情节,包括故事背景、主要人物、故事发展脉络等。 - 了解作者米切尔·恩德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明确写作目的": - 确定你写这篇读书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分享阅读感受、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还是为了总结阅读方法。
3. "结构安排": - 开头部分:简要介绍书籍的作者、书名、出版信息以及你的阅读动机。 - 主体部分: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展开: - 故事梗概:概括性地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 - 人物分析: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 - 主题思想:探讨书中的主题思想,如生命的意义、死亡的理解、亲情的珍贵等。 - 阅读感受:分享你的阅读感受,包括对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的感受。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重申你的观点,并提出对未来的思考或期望。
4. "语言表达": -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和词汇。 - 注意句子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文章读起来流畅自然。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
刚刚读完亚力克斯.希勒的《天蓝色的彼岸》,让我对死亡有了更多新的认知!本书以小说的形式探讨了死亡,让我随着故事主人公哈里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旅程。虽然书中涉及死亡,但通过小说的叙述方式,让身为读者的我们更容易接受,也让我们学会正视生死,珍惜当下,爱大自然,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天蓝色的彼岸》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又温暖的故事。因车祸突然离世的小男孩哈里,在等待前往天蓝色彼岸的旅途中,总挂念着没能好好告别的家人,特别是和姐姐阿蛋在人间的最后一次争吵因为赌气说的蠢话“如果我死了,你一定会后悔的”而惴惴不安!直到遇见幽灵阿瑟,他们悄悄潜回到人间,用尽所有办法完成各自未竟的告别。
这短短的故事让我泪水涟涟,既为哈里未消逝的牵挂动容,更让我明白了要珍惜与所爱之人相处的每寸光阴!书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句子。比如,“谁都不明白自己死后应该做点什么,就像人们不知道自己活着应该干点什么一样。说不定,我们这些‘人’,其实也都不过是一些记忆、错觉什么的呢!”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死亡和生命一样,都是一个谜,且不必给死亡贴上贬义的标签。
还有一句让我特别触动:“我也很遗憾错过了自己的葬礼。这可能是最让我感到沮丧的事了。因为这个世界上如果还有什么是让你最不想错过的,那一定就是自己的葬礼”。缺席自己的葬礼本就是一个和遗憾无关的假命题,真正遗憾的并不是参加或者缺席,而是我们想在生命的最后,死亡的开始再看看人世间自己眷恋或惦念的一切(他可能是一个人,一只狗,一个朋友,或者只是一本书……)时才发现和哈里一样的有心无力!不管我们如何费尽心力,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们都是看不到,听不到,也感受不到的。
“你不在了,生活还会继续!”这是《天蓝色的彼岸》给我最大的启悟,生命不再了,也不是永远的消逝,它就像阿瑟的妈妈说的“叶子会死去,可它又不会真的死去,因为它会变成泥土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新树会生长,树上又会长出新叶子,我们也如此”一样!它只是生命另一种方式的开启!有人说死亡只不过是一次“乔迁之喜”,是从有子女的地方,搬到有爸妈的地方。试想一下,如果真是这样,如果等在死亡后面的是最爱我们的父母和我们最想念的人,死亡又有何可惧?
其实我一直是个对死亡有着特别恐惧的人,尽管我也知道生命纯属偶然,死亡实属必然。读完《天蓝色的彼岸》,想到书里的阿瑟死后在“他乡”徘徊一百五十年只为找到妈妈的执着,我竟对死亡有了一些期待,如果在通往天蓝色的彼岸之前,我们可以像哈里和阿瑟一样无畏地去了却生前的遗憾,如果死亡的路上我们可以无限期地等待自己一直想见的亲人和爱人,死亡,岂不是件令人充满希望和期待的事!
天蓝色的彼岸封面
《天蓝色的彼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亚历克斯·希勒
译者:吕良忠
人都会死。
会在不同的年龄,因为不同的原因死去。
全然不顾你是否做好了准备,或者愿不愿意。
当死亡到来,死者会经历什么?还能经历什么?
本书作者将死后去往的世界,称为“天蓝色的彼岸”。
前往“彼岸”之前,要在“他乡”流连一番,完成“未完成的事”。
那是个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的地方。
这里面并没有什么日常迷信,只是有些温暖人心的执念罢了。
车祸。
自行车,大卡车。
骑自行车的小哈里,与大卡车相撞,在不应该的年纪来到“他乡”。
小哈里遇到邻居太太,却发现她并不记得他,感慨道“被人遗忘的滋味,可真不好受。那感觉就像是你正在消失。”
生理上的死亡不是真正的死亡,被遗忘才是。
想来确实不无道理。
那里竟然也有工作人员。
就像我们认知里的阎王、判官等一众人物。
小哈里问着“我还要死多久?”,工作人员忙着录入信息并倨傲的表示没空这种无聊问题。
虽然他也和小哈里没什么区别,是个“死翘翘”的人了。
小哈里一边跟随长长的队伍排队等“死”,一边抱怨“无所事事”,这时他认识了阿瑟。
阿瑟穿着一身19世纪的行头,在济贫院长大,是一位送葬人的童工,因为染上热病死在马厩里。
阿瑟告诉小哈里,我们都要去到“天蓝色的彼岸”,听说那里是重生之地。
但在那之前,阿瑟要先找到他的妈妈。
而且,要“死”多久这种问题,取决于你自己。
看,完成“未完成的事”,才能不被困于“他乡”,前往天蓝色的彼岸。
小哈里有一个“未完成的事”,关于他和姐姐阿蛋。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会后悔的。”
“不,我才不会呢,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这是他们最后的对话。
是的,他们吵架了。
因为姐姐不愿意借笔给弟弟用。
你看,就像你、我、几乎所有家庭都会发生的那样,因为一点点小事,在最亲近的人面前说了最伤人的话。几乎是话说出口的瞬间,就后悔了。
羞于表达、含蓄内敛的人,就会期待着双方心灵相通,歉意不言而喻。
而表达欲强烈、对待感情比较坦诚的人,就会马上道歉和修复。
小哈里,就是这一类人。
他要向姐姐道歉。
小哈里在阿瑟的带领下,回到人间。
他兴冲冲来到学校,发现老师、同学似乎都已经忘了他,正在气愤的时候却发现了给自己信件的纪念墙。
他图新鲜闯进电影院,却发现放映厅挤满了和他一样的魂体吵吵闹闹。
他遇到在人间徘徊许多年的老鬼,只为了找到生前养的狗。
他回到家里,见过父母,斗过猫咪,向姐姐袒露歉意……
那时他终于释然,可以好好地离开,前往重生之地。
这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温情故事,
但就是能让读过的人感同身受,并获得精神的力量。
最亲的人无论如何都会原谅你,因为他们爱你,
但不能单单凭着这一点,就任意妄为。
冲突和怨怼,会随着时间消散,
但是心里的裂痕,绝不会被磨平,
只是因为爱,而被忽略罢了。
“不知怎么地,文字有时没什么用,你还是需要自己去体会,才能了解一件事的真正含义。”
这话说得一点没错。
但我希望,故事中类似的体验,可能造成伤害的无心之失,在读过本书、思考过后,大家都不要再经历才好。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