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董存瑞观后感作文》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6 14:26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董存瑞观后感作文》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董存瑞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及其所传递的精神。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确保文章中心明确。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良好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董存瑞的事迹,主体部分分析其精神内涵,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3. 语言表达: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注意避免口语化、粗俗化的表达。
4. 情感真挚:在描述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时,要表达出对英雄的敬佩之情,使读者感受到文章的真挚情感。
5. 观点明确:在分析董存瑞精神内涵时,要观点明确,论述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a. 董存瑞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b. 董存瑞的勇敢精神:面对生死,他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展现了革命英雄的勇敢品质。
c. 董存瑞的集体主义精神:他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革命队伍的团结协作精神。
6. 结合实际:在论述董存瑞精神内涵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观《董存瑞》有感

《董存瑞》是一部家喻户晓的老电影,伴随了许多人的成长,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现在重新回顾这一部老电影,让我又有了新的感触。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团结在人民军队周围,和侵略者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董存瑞等群众的参军热情很高,他们在残酷的现实里认定了人民军队是自己的军队,人民的军队,所以参军的热情很高。

这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对于事物的评价,一个事物的口碑好不好,是怎么来的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在做什么,想什么,群众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不要搞什么形式主义,骗自己,群众看得清楚!

董存瑞:擎起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新华社哈尔滨5月24日电题:董存瑞:擎起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蔡琳琳、杨再新

“永生的士兵英雄的团队,战旗上不朽的名字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热血铸丰碑……”5月中旬,在北部战区陆军第78集团军某炮兵旅——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野外驻训暨实兵实弹战术演习誓师动员大会上,官兵齐唱旅歌《代代高呼董存瑞》,奋进的歌声如同出征的号角,让人热血沸腾。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怀来人。1945年7月,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灵活果决,生前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

1948年5月25日下午,解放隆化的战斗激战正酣。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先后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六班长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

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军暗堡,前进中,他左腿负伤,但仍然顽强地冲至桥下。可桥形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暗堡两头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时刻,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猛地拉着了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硝烟弥漫,暗堡炸毁,部队成功突击。董存瑞用生命开辟了一条胜战通道,而自己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19岁……

董存瑞牺牲后,所在纵队追认他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将他生前所在班命名为“董存瑞班”。2009年,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精神,滋养英雄部队。如今,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官兵,始终把董存瑞精神当作“传家宝”:新兵入伍讲的第一个故事是董存瑞的故事,看的第一部电影是《董存瑞》,唱的第一首歌是《当兵要像董存瑞》,读的第一本书是《董存瑞故事集》,晚点名时第一个呼点的名字是“董存瑞”,每逢大项任务前,在董存瑞雕像前庄严宣誓……

当兵就当“董存瑞”。部队把培育血性胆气作为实现强军目标的基础工程来抓,在官兵中开展学英雄系列活动,强化官兵战斗精神,激发官兵血性虎气。

这个旅作训科科长梁栋参加陆军比武竞赛,勇夺亚军,被身边战友誉为“打赢先锋”;旅代表队参加比武竞赛,以实弹射击满分的成绩夺得全军战炮班组第一名和旅团总评第一名;前不久,这个旅列装某型火箭炮,董存瑞生前所在连官兵创新出十余种组训方法,不到3个月便奔赴西北大漠进行实弹射击,“董存瑞班”首发命中,全连炮弹“发发命中”……

“存瑞杯”军事课目比武竞赛、“存瑞传人”颁奖典礼、“5·25”董存瑞牺牲纪念日、旅歌《代代高呼董存瑞》……一个个以董存瑞命名的“团体”诉说着这支部队对英雄董存瑞的崇敬,一枚枚“存瑞奖牌”凝结着英雄部队赓续血脉的使命担当。

刚刚从董存瑞牺牲地河北隆化接兵返回的董存瑞生前所在连排长王梓名说:“一朝走近董存瑞,一生离不开董存瑞!老班长董存瑞自我牺牲、奉献为民的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去追随。我们到老班长牺牲地接兵,就是让英雄精神励后代,英雄部队续传人,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英雄精神。”

来源: 新华社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