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人民在我心中演讲稿》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8 16:15

写作《人民在我心中演讲稿》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人民在我心中”的演讲稿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主题:确保文章主题明确,围绕“人民在我心中”这一核心,阐述你对人民的敬仰、感激之情,以及人民在你心中的地位。
2. 结构清晰:演讲稿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演讲主题,正文部分展开论述,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主题。
3. 内容充实:正文部分要充分展开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举例说明:列举一些具体事例,如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等,展现人民的力量和美好品质。 b. 引用名言:引用一些与人民相关的名言警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c. 结合自身:谈谈自己对人民的感激之情,以及如何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4. 语言表达:演讲稿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避免使用过于生硬、枯燥的词汇。以下是一些建议: a.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b. 注意节奏:合理安排句子长度和停顿,使演讲更具节奏感。 c. 避免口语化:尽量使用书面语,保持演讲稿的正式性。
5. 逻辑严谨:确保文章论述逻辑清晰,观点明确,避免出现前后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来源:解放军报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习主席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重要论述告诉广大官兵,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我党我军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无往而不胜。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共产党人、革命军人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军作为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党旗所向就是军旗所向,军队的历史就是党领导下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无论走多远,共产党的军队,从来都不会忘记:是老百姓的“千层底”送我们过了雪山草地,是“红嫂”的乳汁养好了我们的伤口,是人民的“伟力”让我们赢得了战争。在每名官兵心中,从来都有一颗不变的初心,他们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上,用爱民、护民、为民的实际行动了“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

纵观党史军史,到处都留下子弟兵与群众同舟共济、生死相依的感人故事。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谢益先,把仅有的一袋干粮,全部给了带着两个孩子的妇女,母子3人活了下来,他自己却饿死在茫茫草地。还是在长征路上,3位红军女战士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一位大娘家借宿,她们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了大娘。这些故事充分体现了我党我军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

可以说,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人民子弟兵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我军有许多以地名命名的荣誉称号,其中都饱含着感天动地的鱼水深情。“刘老庄连”闻名全军,当年新四军某部四连82名官兵用自己的牺牲,保护了刘老庄的乡亲们;还有“马石山十勇士”“狼牙山五壮士”,在这两个地方,子弟兵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乡亲。

赢得江山,更要守好江山。一代代官兵接续而来,一样视人民如亲人,一样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1976年唐山大地震,子弟兵紧急驰援;1998年特大洪灾,子弟兵奋战向前;2008年汶川大地震,子弟兵生死救援;2010年玉树地震,子弟兵为民奋战;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军队医护人员挺身一线……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人在冲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军旗在飘扬。

这就是革命军人的宗旨意识、大爱情怀。刘伯承有一句名言:“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为什么不跟别人走呢?”正是在我党我军初心的感召下,才有了当年苏区“八子参军”的壮烈故事,才有了国民党军队在解放区成为瞎子聋子,才有了临汾附近六县农民卸下26万副门板助我军攻城,才有了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如此深情厚谊感召后人:历史从不偏爱哪一个政党,战争也从不眷顾哪一支军队,谁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谁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今天,党和国家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军队开启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征程,正聚焦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但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军队如何变革,子弟兵都不能忘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不能忘了“人民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力量”。特别是现代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激发更多的战争潜力,需要汇聚更多的智慧力量。倘若丢掉宗旨、背离初心,就会失去人心、远离胜利。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当下,全党全军正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革命军人来说,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最应该做的就是回望原点、擦拭初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要广大官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清晰地认识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切实强化军魂意识,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基因,矢志精武强能,就一定能赢得人民这个“江山”和“靠山”,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作者单位:第78集团军)

心中装着百姓 一切为了人民——焦裕禄精神述评

新华社郑州8月18日电题:心中装着百姓 一切为了人民——焦裕禄精神述评

1966年2月,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播发,焦裕禄的名字传遍千家万户,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和全体党员干部崇敬的榜样。

在兰考工作的475天,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除“三害”、种泡桐,用生命树起一座共产党人的巍峨丰碑,铸造出熠熠生辉、穿越时空的伟大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014年3月17日,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参观焦裕禄生平事迹。他指出,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

走进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首先见到的是焦裕禄震撼人心的奋斗誓言和临终遗言——

“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

“活着没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

1962年冬,兰考县正遭受严重的风沙、内涝、盐碱“三害”。焦裕禄临危受命,带领干部群众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他亲自带队调查,因为“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3个月的时间里,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跑了120多个大队,行程5000余里,掌握了整治“三害”的第一手资料。

焦裕禄长期患有肝病,剧痛难忍时,他用钢笔、茶缸盖、鸡毛掸子顶着肝部,日子久了,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焦裕禄始终艰苦朴素,他生前用过的棉被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一次,当他听到自己的孩子“看白戏”时,立即拿钱让孩子到戏院补票。

……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50多年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三害”抗争、广植泡桐,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

50余年间,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兰考大地接力奋斗。2017年3月,兰考成为河南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如今制作成一件件美妙的乐器、一件件精美的家具,成为兰考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认为,焦裕禄精神丰富深邃,其核心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

当年,兰考群众听说来了一位新的县委书记时,焦裕禄已经下乡三天了。为了拉近和群众的距离,他提出了“三同”工作法——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大雪封门夜,他不顾风雪访贫问苦。面对老乡“你是谁”的疑问,一句“我是您的儿子”,让老乡热泪盈眶。

在兰考,焦裕禄只留下了4张照片,其中3张是别人给他偷拍的。他常说:“镜头要多对准群众,多给他们拍些照片,多有意义,拍我有啥用?”

他把让兰考人民生活得更好看得比自己生命还要重。临终前,焦裕禄依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栽了多少……

斯人已逝,“焦桐”有情。

79岁的兰考农民魏善民有一个保持了50年的习惯,每天一大早,他都要驮着扫帚、簸箕,到离家一公里外的一棵树下扫叶、浇水、施肥。

这是1963年,焦裕禄亲手种下的一株小树苗,如今已长成5米多粗、26米多高的参天大树。附近的泡桐树更新了三四代,它仍傲然挺立。这棵树,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呼它为“焦桐”。

到最穷的人家吃派饭了解百姓实情,让女儿去又苦又累的酱菜园干活……每个在“焦桐”下休憩的人,都能讲出一段焦裕禄的故事。

“正是由于焦裕禄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人民也把他放在心中最崇敬的位置。”颜晓峰说。

“百姓谁不爱好官”——人民呼唤焦裕禄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1990年7月,有感于焦裕禄精神,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填写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指出: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跟随焦裕禄工作过一年零四个月的原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干事刘俊生,生前深有感触地说:“人民呼唤焦裕禄,是在呼唤我们党一贯同群众血肉相连的好传统,呼唤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好作风,呼唤我们党的崇高理想。”

令人欣慰的是,焦裕禄精神流淌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血液中:扎根乡镇50年的“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一腔热血洒高原”的改革先锋孔繁森,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

已经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从事讲解工作28年的董亚娜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日复一日讲解着同样的内容,是否会感到厌倦?

董亚娜说,越讲焦裕禄精神,就越能感受到焦裕禄精神的伟大。“焦裕禄书记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常读常新。”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焦裕禄精神历久弥新、价值永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将激励全党干部群众进一步牢记初心使命,矢志奋斗前行,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