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1 06:05
写作核心提示:
《幼儿区角活动注意事项》
幼儿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造力和社交能力。在进行幼儿区角活动时,教师和家长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活动设计
1.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区角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的活动内容。
2. 确定活动目标:明确每个区角活动的教育目标,确保活动内容与幼儿发展需求相匹配。
3. 多样化活动形式: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科学探索等。
二、环境布置
1. 安全性:确保区角活动环境安全,无尖锐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等安全隐患。
2. 互动性:区角活动区域应便于幼儿互动,如设置多个座位、合作空间等。
3. 美观性:区角活动环境应具有吸引力,色彩搭配合理,布局有序。
三、活动实施
1. 引导幼儿参与:教师应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区角活动,关注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2. 观察与指导: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适时调整: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反馈,适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确保活动效果。
四、家园合作
1
区域活动反思与个别化指导总结
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教育的形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活动区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能力自主、宽松、愉悦的学习,幼儿进行的是自发的学习,他们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互动作用。在活动区中,任何主题的提出及材料的投放过程,处处体现随机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教师的教育意图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灵活地实现。而在活动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指导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活动区活动的质量和开展。个别化指导是一个开放性和幼儿互动的过程,在互动过程中,要求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并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本学期,我们继续对“数学区域活动个别化指导”展开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提升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给予幼儿个别化指导的能力,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对于区域活动的个别化指导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小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通过上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我们对区域活动个别化指导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对于一些指导的方法还是感到有些迷惘。因为没有经验,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犯一些小小的错误,如:任务意识太强、介入太早、指导语言贫乏等。于是,我们班组在本学期开学初就集体制定了专题研究的计划,加强了相关理论的学习,如: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数的基本要求、区域活动材料的设计制作、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重要性等。我们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主题制定出本学期打算要重点观察指导的几个活动内容,如:目测数群并接着数、10以内的数序、环形数数、10以内的序数及标准分类等。在每个内容开始实践之前,我们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一起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集体讨论相关的区域材料,接着各班根据实际自己制作区域材料。在教研时,我们交流重点观察的区域材料,围绕共同性的主题活动材料进行讨论,如怎样观察幼儿活动,并如何针对幼儿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何根据孩子的操作情况及时地调整材料等。每个月我们都会组织一次区域活动的个别化指导实践观摩活动。我们尝试着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了教研活动中:事先将价值的教师区域指导活动摄录了下来,并通过看录像的形式进行研讨活动。这么一来,大家在教研活动中可以边观摩边研讨,还可对于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录像的重复放映来研讨达成认识。通过录像观摩,帮助教师疏理了与正确的观念,形成了正确的个别化指导观念。
二、结合主题,提供适宜的材料并不断调整。
个别化指导的最大前提和基础就是提供区域材料的适宜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基础上,必须要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本学期我们我们结合主题开设了不同的区域活动,增强区域活动与主题背景的联系,将区域活动融入到主题活动中,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别融入数学要求,如目测数群接着数、数序、环形数数、序数等。如:在开展“玩具总动员” 这一主题时,也正值新年刚开始,根据中班的孩子们能目测数群,但不会接着数,一般幼儿还停留在逐一点数的基础上,对目测数群接着数没有方法。我们就结合主题创设了“开门见宝”的材料,要是让幼儿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练习目测数群接着数。在开展“春天来了”这一主题时,也正各种各样的花开放的季节,蔷薇班就结合主题和时间创设了“春天的秘密”的环境,主要是让幼儿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练习环形数数,掌握不同的环形数数的方法。
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我们根据本班孩子发展水平的快慢,能力的差异,在选择投放材料时尽量做到序列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多样性与功能性相结合,并按孩子操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时调整。如玫瑰班在“春天来了”这一主题中结合环形数数的要求,提供给孩子具有层次性的材料:第一层次材料是:荷叶上的青蛙(平面的),那些明显特征不一样的青蛙,孩子在操作时就很容易找到最大的青蛙以此为起始点进行数数。第二层次材料是:数花坛(半立体),用圆形的蛋糕盒布置花坛,旁边插满了花,孩子在数的时候就有了自己许多的方法,有的是从最大的一朵开始数,有的是靠近自己身体的一朵开始数等等。给孩子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能力上有了提高。茉莉班在主题“春天来了”中,创设了游戏“美丽的花环”,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环形数数的能力,在幼儿能数清楚平面环形数的情况下他们制作了这份立体的材料,一共提供了2个层次:第一,透明的花环;第二,不透明的花环。很多孩子能用多种方法将第一层次的数出,但是在第二层次上就有了挑战,经过指导后大部分的孩子环形数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将这2个层次的都完成。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成功,很有满足感。孩子们有更大的兴趣去挑战高难度的游戏。
2
幼儿活动中的环保意识展现
我们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孩子设立了几个实用的活动区域:玩具区、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等。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空间里大胆想象,尽情享受,在活动中发展、学习。
他们在活动区中主动活动,自由交流,受益颇多。美工区的幼儿相互在用着橡皮泥捏不同的图案,配合得很默契,同时有问题能相互解决。同时在区域中我发现了许多美好的细节。
一次,闵子涵小朋友一个人在游戏中玩得起劲,很投入的拼搭着积木。我站在后面,没敢打扰她。她一边搭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我好奇地问道:“子涵,你在做什么?”她告诉我说:“老师,你看这边是好高好高的大楼,旁边的是垃圾桶。”我问:“那为什么要弄一个垃圾桶呢?”“因为有叔叔阿姨走过这儿时会把垃圾放到这里面,这样周围就不脏了,我也不会生病了。”她说了一会又说:“为什么叔叔阿姨把垃圾扔在这,又脏又臭。”
生活是真切的'生活,经验的生活,身边的一切已经影响了孩子的生活,孩子们获得的是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爱心、环保、帮助”在游戏中自然地流露和展现,作为教师,让我们亲近孩子的游戏,倾听孩子的心灵,邂逅孩子游戏的最美,将自己变成孩子游戏中最美的那个天使吧!
3
记一次游戏
七月初,我在暑假参加了10天的特警夏令营。在这10天里,我在夏令营参加了许多活动,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我认为最有意义的游戏是一项叫用塑料管吹气球的团队比赛。
这个游戏里,我们被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有10人。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发挥想象,用不同的水管拼成一个图形,可以一次吹好几个气球,也可以一次吹一个,但要把气球吹爆,不能有脚踩、手捏等其它动作,在规定时间里看哪一组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多。我们小组准备了一些塑料管子,有长的也有短的,还把一些管子连接起来。这个游戏里,这些管子是可以随意拼接的。我提了个建议,拼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可以一起吹的连接管,同时也把15个气球接在管子上,这样可能会更快吹爆所有气球。比赛开始了,我们一鼓作气,大喊“一、二、三”,然后同时发力,大家憋足了劲,用尽全力吹,气球越吹越大,最后只听“砰”的一声巨响,15个气球一起爆开了!大家高兴得欢呼了起来。虽然我们个个汗流浃背,但还是很开心的。
虽然比赛结果我们是最后一名,但大家都很有成就感。后来,教练对比赛进行了点评,我终于明白,这个游戏主要是考验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可以把很多事情做得更快更好,我感觉这个活动很有意义。
那天是我在夏令营中最难忘的一天,也是我最开心的一天。
4
有趣的游戏-记一次游戏
一天下午,海棠老师带着我们玩了一个有趣且激烈的游戏——转呼啦圈。
下课铃响起,老师笑眯眯地拿出两个大呼啦圈,把全部同学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游戏规则如下:同学们手拉手,想办法穿过呼啦圈,将呼啦圈落在另外一个同学手里,在传递呼啦圈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
游戏开始前,大伙儿紧张地站在教室两边,有的伸伸手,有的跺跺脚,还有的摩拳擦掌、上蹿下跳,大家都在激动地等待老师的哨声。“滴——”哨声一响,只见我们组排在第一的诗晨同学快速地将双脚跨过呼啦圈,弯腰,“呼”的一下钻过了呼啦圈,呼啦圈也顺着她的手臂滑落在了第二个人的手中……啊,快到我了!我紧张地快无法呼吸,不过该来的总要来,圈圈滑到了我的手上,我迅速跨过去,弯下腰。不好!呼啦圈挂在了我扎得高高的马尾辫儿上。这可把我吓坏了,我急中生智,把头用力地甩了甩,哈,过了!我成功穿过了呼啦圈。在第二轮比赛时,我吸取教训,把腰弯得低低的,敏捷地跨过了呼啦圈。呀,女生赢了!当我们组最后一位同学穿过呼啦圈时,男生才进行到一半呢!
这次游戏我们玩得很开心,我也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学会吸取教训,取得经验。
5
记一次有趣的游戏
今天我玩得真开心,我在游戏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和同学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们先选出了 “老鹰” 和 “鸡妈妈”,其余的同学当 “小鸡”。游戏开始了,“老鹰” 瞪着圆溜溜的眼睛,张牙舞爪地向 “小鸡” 们扑来。“鸡妈妈” 张开双臂,像一把大伞一样,挡住了 “老鹰” 的攻击。“小鸡” 们紧紧地抓住前面同学的衣服,跟在 “鸡妈妈” 后面左躲右闪。“老鹰”朝我们扑来,一会东一会西,扑来扑去,可就是捉不到我们,折腾了一会儿,“老鹰”累得坐到地上歇息,我们哈哈大笑。谁知她突然站起来朝我扑去,当时我太高兴,没留神,被她捉到了,原来是声东击西,真狡猾。大家看到我被捉,都笑了起来,我站起来为大家唱了一首英语歌。我们一起玩了一下午,今天真是太开心啦。
经过这次游戏,我明白了做“老鹰”要勇敢执着,做“母鸡”要有爱心,用力保护孩子,“小鸡”们要听妈妈的话,要互相帮忙,团结一致,谁要不专心,就会被“老鹰”捉到。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