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9 17: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欧也妮》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作品内容": - 首先要确保自己充分理解了《欧也妮》这部作品的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 - 对作品中的关键情节、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有深刻的印象。
2. "明确写作目的": - 明确自己写这篇读后感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还是为了分析作品的主题或人物。
3.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者、出版时间、作品类型等,并简要概述自己的阅读感受。 - "主体":详细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情节分析":对作品中的关键情节进行解读,分析其意义和作用。 - "人物评价":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评价,分析其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 "主题探讨":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人性、道德、爱情等。 - "写作手法":分析作品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如叙事技巧、语言风格等。 - "结尾":总结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出对作品的新认识或对未来的展望。
4.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过于主观的词汇。
第一章是背景介绍,富有而吝啬的葛朗台,经营着葡萄酒园,有诸多地产,住所是“葛朗台公馆”;
有一位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妻子,对葛朗台百依百顺,甚至从不好意思开口要零花钱,像“奴隶”一样每日都是干活劳动;
有一个二十出头的独生女,没受过多少教育,不谙世事,在葛朗台的教导下,只懂得缝袜子、补衣服,在油腻破旧的“葛朗台公馆”里过日子;
有一个来自乡下的佣人,叫“大高个拿侬”,因长得丑被周围人嫌弃而找不到工作,又因葛朗台为她提供工作而感激涕零,并经常因葛朗台的一句“哦,可怜的拿侬”而被洗脑感动;
“葛朗台公馆”有6个常客,分为两派,是两个互有敌意的家族,其中一个是葛朗台的放贷等业务的公证人,另一个是当地最大的银行家(大概是葛朗台的经纪人),两个家族最大的矛盾点在于双方都想让自家晚辈娶葛朗台的独生女,从而在未来继承葛朗台疑似过千万法郎的遗产。
第二章是剧情开展,在葛朗台独生女过生日的时候,公馆的两个常客家族过来了,葛朗台远在巴黎的亲侄子夏尔也来了,并带来了葛朗台亲弟弟的一封信,这是一封“托孤”的信;夏尔过惯了极其优渥的生活,身上的气质跟小城市的风格明显不同,一下子就亮瞎了葛朗台独生女的眼。
(在那个年代的法国,堂表兄妹结婚大概也是普遍现象,当地人都曾猜测葛朗台不会让女儿嫁给公馆常客的任何一方,而是嫁给远在巴黎的葛朗台弟弟家的儿子,这样葛朗台的财产就会全部留在葛朗台家族了)
后续情节估计会在公馆常客家族如何让夏尔不喜欢葛朗台独生女方面开展。
今天就看这两章。
后面看了再跟大家分享。
晚安
在亲子阅读这件事上,
我一直在摸索
“宝山名家”庞婕蕾“风信子”儿童文学工作室
文/庞婕蕾
阅读既要允许孩子
寻找自己钟爱的书籍
也要适时地介入
我是一名作家,写了四十多本书。多部图书被各地教委列入寒暑假读一本好书推荐书目。每年有许多机会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面对面交流。
我也是一名学生刊物的编辑,2003年以来,先后担任《上海中学生报》《好儿童画报》编辑十多年,与广大的学生群体打交道,乐此不疲。
同时,我还是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我的工作始终围绕着“阅读和写作”进行,在亲子阅读这件事上我也坚持了近十年,我不能说我做得有多好,但我一直在摸索、在思考。在此,和大家聊聊关于亲子阅读的一些个人体会。
阅读既要允许孩子寻找自己钟爱的书籍,也要适时地介入。
对孩子们而言,从开启阅读到养成阅读习惯、建立阅读品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路上,他们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可能会走一走岔路,如果家长强行阻挠,说不定会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没了兴趣,他们便没有了持续的动力。有了兴趣,他们才会一点点把自己变成一个对书籍有鉴赏力,不断提升审美品位的阅读者。
家长有哪些做法是会败坏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呢?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通过读这本书,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看书的时候记得摘抄好词好句,下次写作文的时候用上。
……
说到道理,我发现很多人都执着于道理这件事情。我以前担任创意阅读写作比赛的评委时,见过很多小朋友的读后感,通常都把书籍内容概括一下,然后说我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其实,阅读的过程中,种种体验如科学的魅力、自然的神奇、人心的温柔、孩子的有趣,或是跟着主人公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非常美妙的,未必一定要纠结“道理”。
如果把阅读当作是一个考核的方式,那阅读的乐趣一下子就大大降低,甚至会让孩子抗拒。毕竟,阅读很多时候是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如果看完书还要答题,那就跟做语文卷子上的阅读理解题一样,会让人紧张、有压迫感,因为一旦答错、答不出来,少不了挨一顿批评,那还不如不看,去干点别的好玩的事儿。
一本书有很丰富的内涵,有很抓人的情节,如果只是盯着好词好句,那就把一本书简单地功能化、工具化了,把血和肉都剔除了,只剩下骨头,得不偿失。如果要做摘抄,先耐心把书读完,读完之后再回想,有哪些片段触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往回翻。
给孩子准备的阅读书目,尽可能丰富一点,除了文学阅读,还可以有科学、自然、历史、地理等各种门类,满足他对世界的好奇心,也让他的知识结构更丰富。同时,可以把一定的选书自由交给他,慢慢地他会建立起自己的判断力和审美品位。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当个旁观者,观察孩子的兴趣点,比如有些孩子一头扎进历史书出不来了,有些孩子对小说着迷并尝试着自己去写,有些孩子对看似枯燥艰深的科学知识迎难而上……通过孩子自主选择的书籍,找到孩子的兴趣点,那么以后在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时内心也更有底了。
这个过程中,家长什么也不用做,只是静待花开吗?不,家长还是可以悄悄地做,不动声色地做。因为孩子学业紧张,试错的时间是有限的,家长适度介入能帮助他提高效率。
比如你想让孩子阅读世界名著,可以先找点大文豪的趣事给他听。我给很多小朋友讲过,他们听得可认真了,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觉得不可思议——比如,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写过《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经典著作,产量很高,他的写作习惯是什么呢?每天喝咖啡,不是一杯两杯,而是50杯,还都是浓咖啡,所以他每天花很长时间寻找上好的咖啡豆。小朋友一听,立马对这个咖啡狂人产生了兴趣;比如海明威,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著名作品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等,塑造了很多硬汉形象,但你们能想到吗,他小时候被妈妈打扮成女孩的模样。我给他们看一张海明威两岁多时穿公主裙的照片,小朋友们都笑得前仰后合。我说或许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让他成年后更渴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力量、爱冒险的铮铮男子汉形象吧。通过这些趣事分享,小朋友们立马对他的作品也产生了兴趣。有时候,先了解一个作家,再走进他的作品,或许会让小朋友心理上更能产生一种亲近感。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
18个月大的海明威
此外,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辅助阅读,比如电影、舞台剧,纪录片。像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好心眼巨人》都有电影版,去年的音乐剧《玛蒂尔达》在中国巡演,场场爆满,非常好看、以及德国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的《天生一对》《埃米尔擒贼记》、英国作家迈克尔.莫波格的《战马》等等。看完之后可以按图索骥把书找来,看看电影、舞台剧是如何对书进行改编的,想想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编,看看书里有没有你更喜欢的而舞台上没有呈现的。这样对照,小朋友对这个故事本身有更立体的印象,也会引发他们对艺术和人生更多的思考。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及电影
《战马》及电影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兴趣,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书建立紧密的联系。等孩子渐渐大了,我们要把更多的好书介绍给他们,并可以和他们一起谈论,话题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从自身谈到世界,从眼下谈到过去与未来。
庞婕蕾
宝山名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宝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特邀文学策划、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拥有广泛的少年读者群体。出版小说有《莫莉的假期》、《橘子味的夏天》、《我会想念你》等三十多本,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作品曾多次登上开卷全国少儿畅销书排行榜。
资料:上海市宝山区图书馆
编辑:刘旭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