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植树活动感想》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2 05:57

写作《植树活动感想》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植树活动感想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植树活动的意义、感受、收获等。主题要鲜明,有助于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植树活动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详细描述植树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要具体描述植树活动的各个环节,如植树前的准备工作、植树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植树后的喜悦与期待等。同时,可以结合个人经历,谈谈植树活动对自身成长的意义。
4. 情感真挚:在描述植树活动时,要表达出真情实感。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5. 语言优美:作文的语言要流畅、生动,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6.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对植树活动的看法和态度。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植树活动的必要性、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等。
7. 结合实际:在描述植树活动时,要结合实际,避免空洞的议论。可以举例说明植树活动对当地环境、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8. 展现个性:在作文中,可以适当展现自己的

绿叶飘香,心灵回归——植树节感悟


在岁月的车轮中,植树节是一个点缀生活的美好节日,它不仅带来春日的气息,更激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热爱与责任。植树节,就如同一首美妙的乐章,在大地上奏响动人的旋律,唤醒了沉睡的心灵,勾勒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植树节的到来,是大自然的一声召唤,也是人类心灵的一次觉醒。每当春风拂过,我仿佛看见了那一片片苍翠的树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传递着生命的力量。我想起了那些年月,在我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植树经历。

记得今年植树节,我和同学们抵达劳动实践基地,大家分工合作,干劲十足。挥锹铲土、扶苗填坑、培土浇水……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经过一下午的辛勤劳动,一株株蒲公英和艾草幼苗在春风中昂然挺立,为初春的大地增添了一抹新绿。

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棵棵嫩绿的树苗扎下根,茁壮成长,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植树活动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是一次生动的劳动教育和生态教育实践课。师生们纷纷表示,能够亲身参与植树造林,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大家感到非常有意义。今后我们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推动者。

植树节,不仅是一次行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挥锹铲土,我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环保的理念,感受着与大自然的亲密联系。站在茂密的树林间,我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感受到了责任与担当。

植树节,是一个唤醒人们环保意识的时刻。在这一天,我们不仅要行动起来,更要深刻反思我们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正如诗人所言:“绿叶飘香,心灵回归”,只有让我们的心灵回归自然,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绿动未来:我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植树的感悟

(傍晚的磴口县城)

8月初,我随上汽通用汽车公司的“绿动未来”志愿者们一行,经银川车行四个多小时,抵达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下辖的磴口县,与在此植树造林十余载的易妈妈团队汇合,开展志愿者植树活动。

很多人可能在支付宝上参与过“蚂蚁森林”活动,也就是沙漠里种植梭梭树,但是线下亲自到沙漠里面来种树,对我而言也是头一回。

磴口

磴口,顾名思义,阶梯之口是也——黄河经此而过,留下台阶式的河槽,此地又是黄河古渡口,故而得名。在汉代,河套地区繁华,曾是垦荒的重要据点,有数据说当时本地人口已经超过7万。清乾隆年间,磴口为吉兰泰食盐外运码头,并设衙署驻扎官员。

从地理上来看,磴口受益于黄河冲积,自然资源丰富,东部靠近黄河部分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湖泊星罗棋布,发展农业再好不过。在磴口西部,是广袤的乌兰布和沙漠,也是我们此行种植树木的区域,占了全县六成以上面积。以前由于过度放牧、砍伐,沙漠面积逐渐扩大,威胁到了靠近黄河的绿地。荒漠化不仅威胁环境,更摧毁了一切经济活动。如今,我们志愿者的目标就是改造这片沙漠,让绿地重回磴口。

在此行前一周,磴口县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截至到2017年,全县人口只有13万,GDP为46亿元。以这种规模,要去治理我国排名第八总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的乌兰布和沙漠,谈何容易。所幸的是,有许多外界的帮助,“绿动未来”即是来此的一例。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我们种植的梭梭是一种耐旱植物,有很强的固沙能力,它的根系适宜于在沙漠这种干旱的环境中生长,它的根一年生的能达到一米八,三年以后能达到七八米。上汽通用汽车的“绿动未来”志愿者们在这里植树已有三期,此前两期种下的梭梭存活率高达80%,我去的时候还特意去前两期参观了一下,沙漠上已经蔓延开来了重重叠叠的梭梭树,十分成功。

(绿动未来志愿者合影)

除了种植梭梭,在其根部还可以种植珍稀植物肉苁蓉。肉苁蓉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号称“沙漠人参”。同时种植梭梭和肉苁蓉,不仅起到了防沙、固沙、绿化的作用,还能带来经济价值,这使得公益活动既有了外部性,又有了经济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要想战胜沙漠,光靠公益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经济实力的支持,以磴口而言这个规模的经济体,迟早会因为人口逐渐流失至大城市,经济缺乏支柱产业而逐渐衰败,到那个时候,又要靠谁来防御沙漠的侵袭呢?毕竟,绿洲变成沙漠的速度,比沙漠变成绿洲要快上数百倍。

乌兰布和沙漠,虽然说是沙漠,但是因为靠近黄河的部分地下水资源丰富,其实是最应该最可能被改造的。往往我们在沙漠上挖深一点,就可以看到地下还是有不少水分的。在这里种植梭梭树,固沙之后,又种植其他的作物,久而久之,沙漠变成绿洲就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到现在,经过无数人的努力,目前乌兰布和沙漠的荒漠化速度已经减缓,每年沙漠面积已经进入的负增长的阶段。

我们在磴口县参观,已经看到,有100余家企业开始到乌兰布和沙漠来投资。人工接种的肉苁蓉已经有7万多亩,葡萄种植和酿酒基地有1.5万亩,绿色能源产业(主要是光伏发电)有7000多亩,畜牧业草业基地有20多万亩,还有磴口传统的华莱士瓜等等,这些都形成了一个小有规模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

绿动的未来

前几天看新闻联播,讲到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情况。以前,库布其沙漠寸草不生、荒无人烟,被称为“生命禁区”、“死亡之海”。经过30年的植树造林,如今库布其沙漠1.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6000多平方公里得到治理,绿化面积达3200多平方公里。年降雨量由不足100毫米增至400多毫米,沙尘天气由1988年的50次减少到2016年的1次,生物种类由十几种增至530多种。

想起了十几年前在北京读书,那时候还经常遇到沙尘暴。每次沙尘暴刮来,宿舍的阳台就会落下厚厚的黄土。彼时,谁能想到,十几年后北京天气所关注的,已经从沙尘暴变成了雾霾了呢?

现如今,沙漠上有了绿洲,当地人不用外出打工就能谋生活。我甚至还看到,沙漠中竟然也可以挖出了水塘,养起了鱼儿,有的地方还种上了水稻。这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

(沙漠中的鱼塘)

作为志愿者,虽然我在沙漠上种下的一小颗树微不足道,但是,通过这个活动,我了解到了包括“绿动未来”在内有非常多的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一直致力于植树造林,并且卓有成效。我所暂居的当地县城一个旅馆,据说数年前只是一面荒沙。如今半壁县城矗立于沙漠之中,到了夜晚灯火通明,老人和小孩在政府门口的广场上跳舞,有打牌的,有卖水果的,人声鼎沸。我从中走过,越发觉得开心起来。真的美好,都是大家用双手创造出来的,不是吗?

最后送一张本人植树后的自拍。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