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4 12:42
写作核心提示:
在撰写加油申请书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你的申请能够得到有效传达并提高通过率:
1. "明确目的": - 在开头明确说明申请加油的原因,确保目的清晰、具体。
2. "格式规范": - 遵循官方或单位规定的申请书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结尾等部分。 - 使用正式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3. "内容完整": - 确保申请书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如申请人姓名、单位、申请日期、申请理由、所需加油的项目、预期效果等。
4. "逻辑清晰": - 逻辑结构要清晰,先阐述申请的必要性,再说明具体需求和计划。
5. "重点突出": - 突出申请的重点,如项目的紧迫性、重要性和预期效益。
6. "数据支持": - 如有相关数据或案例支持,应附上,以增强说服力。
7.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简洁、有力的语言,避免冗长和模糊不清的表达。 - 避免使用夸张或过于主观的词汇。
8. "礼貌用语": - 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如“尊敬的领导”、“恳请批准”等。
9. "附件齐全": - 如申请书中提到需要附件,务必附上,包括但不限于相关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臻 通讯员 曹军艳 潍坊报道
疫情当前,青州市卫健系统有这样一群人主动请缨,“疫”无反顾地奔赴疫情最前线。他们直面疫情,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向身边的党员看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们将涌动的青春与激情,化为一行行申请入党的真挚誓言,书写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坚定 决心。
青州市卫生健康局机关党委把疫情防控一线作为发现、培养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的“校验场”,在“疫”线中考察、在“疫”线中锤炼,在“疫”线中展初心,积极引导先进分子向党组织靠拢。截止目前,卫健系统已有90人在战“疫”一线写下入党申请书,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打赢防疫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为入党誓词。
周新艳:轻伤不下火线·带病顽强坚守
周新艳在青州市卫健局疾控科工作,同时也是青州市医疗救治与疫情防治组中的一员。
自疫情发生后,她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岗位上,每天不厌其烦的接听来电咨询,加班加点汇总上报各类报表,集中隔离点人员管理,拟定各项预案、方案、组织流调等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020年疫情初始,周新艳的丈夫因“肝脓肿”住院,她一心扑在工作上,都没有抽出时间去陪护。去年,她因工作劳累患上“颈、腰椎间盘突出”,坐时间久了,就会疼痛难忍、头晕耳鸣,但她仍顽强带病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工作岗位上,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周新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临时党支部、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许玲玲:勇做“逆行者”
许玲玲,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肿瘤科副护士长,2021年度医院“青年岗位能手”。
2月17日晚上8点多,许玲玲下班准备吃饭时,医院通知她立刻投身防控一线,她二话不说立马奔赴“战场”。因为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自己的安危和他人的安危,她仔细穿好防护服,与战友们相互检查,相互加油,走进隔离病房后,她立刻全身心投入工作。因隔离病房的特殊性以及疫情防控的需要,她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家了。老公在医院从事全员核酸采样工作,每天也是早出晚归忙到很晚才回家,夫妻二人都无法照顾家中的两个孩子。她作为母亲,虽然有对小家的愧疚,但作为医护人员,勇做“逆行者”,冲到防疫一线,践行了家国情怀!
张存: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疫情之下,这是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张存的豪迈誓言。
3月11日,刚刚下夜班的张存,赶赴核酸采样点,以连续7个小时的蹲姿完成了首次战“疫”任务。第二天,她又接到了一个更加紧急特殊的任务:到医院感染科隔离病房值班,护理一位孕16周,并伴有先兆流产的密接者。在往后的一周时间里,张存精心护理这位特殊的密接者,并不断给予精神鼓励。一周后,孕妇平安出院。连续高负荷的工作后,张存暂时被隔离,隔离期间,张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张存表示:等她解除隔离后,哪里有需要,她就去哪里!因为需要,所以义无反顾,张存用最平凡的坚守、无私的奉献,为我们诠释了一名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张海昌:“火眼金睛”筛检病毒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直接面对患者,却和病毒零距离接触,他们在大众看不见的实验室里,用一双“火眼金睛”仔细筛检病毒,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迅速准确的数据支撑。
他叫张海昌,青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检验师,17年如一日奋战在医学检验第一线,多次协助兄弟单位和其它市县区完成抗疫任务,是领导认可,群众信赖的好医生。
疫情就是命令,检测就是责任。3月份,我省疫情多点散发,他主动请缨前往抗疫最前线—潍坊火眼实验室,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在战斗岗位上。作为核酸检测人,张海昌甘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逆行者,及时准确的上报检验结果,担当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后盾。
王楠:牢记医者使命,冲在抗疫一线
3月11日,青州市中医院血液透析科护师王楠忽然接到医院电话:“潍坊那边需要人,你那边......”话音未落,王楠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我可以!”,她来不及换衣服直接登上了奔赴潍城的大巴车。在去潍城的路上,她才想起还没跟家里人打个电话说一声,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大的12岁,小的只有6岁,也只能先交给姥姥照顾了。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对现在王楠来说,最有意义的事,那就是看到新冠疫情能够早点结束。在疫情来临的当下,她主动请战,时刻牢记医者使命,坚决冲在抗疫一线。在王楠的带领下,青州市中医院支援队得到了潍州社区和潍城党委的赞誉和高度认可!
尹晓霞:永不服输战疫情
青州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尹晓霞也是一名援助潍城的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的她经常工作到凌晨,平均每天在采样岗位上工作15小时以上,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跑,一层楼一层楼的爬,一户一户的采,日均采集样品1000余人次,厚厚的防护服下是她永不服输战胜疫情的决心。每天尹晓霞完成自己的工作后,总是协助身边没有完成的同事一起工作,此外她还积极与兄弟单位医护人员交流工作经验,例如:如何划分三区,怎么样能更好的保护自己,采样时怎么时刻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保证一人一手消等等,确保更加精准高效安全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杜宪鑫:打好防控阻击战 贡献自己一份力
杜宪鑫是青州市疾控中心的一名1998年出生的年轻小伙,从3月5日开始,他就一直坚守在黄花溪隔离点,与负责院感的同事一起参与隔离点的建设工作,包括“三区”位置的选择与建设,医疗废弃物暂存处的选择、隔离酒店启用前消杀与隔离房间内物品放置。3月12日隔离人员正式到来后,他负责协调护士对入住人员进行采样,同时对入住人员数进行统计汇总,及时将人员信息全部导入到“疫情防控重点人员管理信息系统”中,同时负责黄花溪隔离点物资统一调度,隔离人员体温及异常症状监测,医疗废弃物的转运等工作。
作为一名疾控人,杜宪鑫冲锋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和无数的“大白”一样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孙鑫炜:我年轻,我先上
孙鑫炜是2020年9月到青州市立医院车队工作,看到同事们尤其是身边的共产党员们面对新冠疫情,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不惧危险,他感触颇深,他没有请战书,也没有豪言壮语,而是默默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展现了他战胜疫情的决心。
出任务时,孙鑫炜努力克服穿着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以及视线受阻的困难,保证行驶安全。在行车结束后,他第一时间对车辆进行喷杀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白加黑”和“五加二”的工作模式已成常态,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年轻,我是单身,工作起来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没有太多需要操心的事情,有事先找我。” 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是有工作需要喊他,他都毫无怨言,随时动身“战”疫。
王进:一名医者的国与家
王进是青州市邵庄卫生院的一名年轻医生。从去年的疫苗接种工作到今年3月份的全民核酸检测工作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疫苗接种每天上百遍的重复动作,她也一丝不敢懈怠;全民核酸检测更是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她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靠在工作上,很多时候回到家已是深夜,看到两岁多孩子稚嫩的脸庞,心中很是愧疚,但想到能为全镇的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进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人员,她用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用付出彰显责任与担当,抱着必胜的决心和迎难而上的勇气,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属于她的一份力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这个十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数志愿者默默奔赴一线,汇聚点滴光热照亮城市的抗疫之路。
申请
“甘肃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你们好,我是一名初三学生,是一名共青团员,目前居住在兰州,我想加入蓝天救援队,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虽然年龄小,但我力气大,搬东西、运送物资,都没问题,希望我的申请能得到批准!”
这是一名初三学生,写给甘肃蓝天救援队的入队申请。
“非常感谢你对蓝天救援队的认可,但作为一名未成年人,很抱歉目前你无法加入。你小小年纪就愿意加入我们,学习救援知识,帮助别人,这种精神值得肯定,我代表甘肃蓝天救援队给你点赞。你年纪还小,当下要以学习为重,等你长大后,我们期待你的加入。”
怀着一样的感动和期待,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人以不同的方式申请加入志愿团队。目前,已有3783人次申请加入甘肃蓝天救援队做志愿服务,有1260名新加入的志愿者走上街头,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公共场所消杀等活动……为全省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入
程晖是甘肃蓝天救援队的一名志愿者,10月23日,她刚刚加入这支队伍。
在经过前期培训后,10月26日,程晖和大家一起开始消杀作业。
“当天,我们前往城关区雁西路的一家酒店进行消杀,看着大家穿上防护服,做好防护措施,进入真正的战场时,我心里略有恐惧,但很快就变得无畏。”
那一天,程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对6处公共场所进行消杀。
程晖说,进行最后一处消杀作业时,天空飘起了细雨,气温越来越低,队长让我们女同胞先上车休息,但谁都没离开,大家一起消杀、装水、加油,跑前跑后……
回到家已是深夜。程晖在日记中写到:身体困乏。但回想一天的经历,身边人带来的温暖和力量,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也让我更加坚定去做一名志愿者。
据了解,在甘肃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队伍中,有学生、有律师、有个体商户……大家来自不同的行业,在这场战“疫”中,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守护家乡的平安。
程晖进行消杀作业
坚持
“志愿服务,算上我一个。”
这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王凤英的申请,在战“疫”打响之初,她主动请缨,加入志愿者队伍。
王凤英是兰州市城关区正宁路社区辖区的一位居民,虽然腿部有残疾,但她常年坚持参加志愿活动,用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作为辖区的一员,平日里接受的党和国家的关怀,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不能闲着!” 王凤英克服身体上的不便,迅速投入工作岗位,奋战在防疫第一线,在正宁路夜市楼院设置的卡口点进行值守、宣传。
王凤英引导辖区居民尽快前往核酸采样点做核酸检测,向居民宣传防护知识,提醒大家提自我保护意识,最后不忘用暖心的话语缓解居民焦虑的情绪。
“这两天就不要下楼晒太阳了,尽量不要出门,在家看看电视也挺好。”看到大街上晒太阳的人们,王凤英耐心地进行劝导。
“疫情防控工作很琐碎,很辛苦,但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见王奶奶的背影。王奶奶业务娴熟,服务热情,深受辖区居民的喜爱。”正宁路社区党委书记陈学玉说。
“虽然我的身体有残疾,但心是健全的,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回报党和政府对我的关爱。”王凤英说。
王凤英在社区防疫卡口值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手记】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正是有了这些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者的坚守、努力和全力以赴,才有更多人的平安和健康。他们用自己平凡的善举,默默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智慧和力量,用爱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