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秋天初中作文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03 12:26

秋天初中作文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秋天初中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主题明确": - 确定作文的主题是关于秋天的美景、情感、收获或是其他与秋天相关的主题。
2. "结构清晰": - 作文应包含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要有明确的段落划分。 - 开头要引人入胜,中间要充实具体,结尾要总结全文,留下深刻印象。
3. "语言表达": -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平铺直叙。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文采。
4. "细节描写": - 注意对秋天景物的细节描写,如落叶、秋天的天空、农作物等。 - 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秋天的特色和美感。
5. "情感表达": - 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可以是喜爱、怀念、思考等。 - 情感要真挚,避免矫揉造作。
6. "立意深刻": - 从秋天这个主题出发,可以引发对人生、自然、文化等更深层次的思考。 - 立意要积极向上,富有教育意义。
7. "遵循作文要求": - 严格按照老师或出题者给出的作文要求来写,如字数限制、题材要求等。
8. "避免

@初高中生:这样描写秋天,作文打高分



秋天是个美好又诗意的季节。

关于秋天的文字,
也是慵懒的,诗意的,
温暖的,美好的。
在作文里又该如何描绘秋天呢?
一起来看吧!


1.日光功率被太阳调得越来越小,贩卖快乐的晚霞改五点半收摊回家,天黑之前月亮警察出来巡逻,这个夏日好像就要收尾了。


2.秋天是被宇宙咬碎的黄昏。
3.喜欢秋天大概是因为它短暂难得,也许就下一场雨,穿一次呢子大衣,夜里看一次海,它就和冬天交接班了。
4.日子要短了,蝉声也要收了,可我们的故事还长着呢。

5.都说秋天适合思念,其实更适合见面。
6.「秋天来了」的意思是,街边卖糖炒栗子的小店开始排起长队,月色一日比一日清素,雨声从热闹变得沉寂,人们个个神色清醒,心思澄净,日子忽然缓慢而悠长。
7.只是坐着,看了一会落叶,便觉得光阴匆匆了。
8.把夏天的遗憾都写在秋天将要落下的树叶上吧,他们在土里呆上一个冬天,来年会开出希望的花儿。
9.其实度过秋天最好的方式是与你坐在一棵桂花树下,每落下一朵小小的桂花,我们就互相交换一句话。等到花落尽后,我们的头上都沾满了黄色的星星,再与你共赴寒冬看雪。
10.这个秋天也想好好努力,黄叶慢慢落下的时候,你却可以迎来新一轮的生长,多惊喜。
11.柚子剥开的一瞬间,发现秋天藏在里面。
12.秋天自有一股不热不冷的温柔,在这个季节里你能体会到最淅沥的细雨和最轻柔的风,当然你更能感受到落叶飘洒一地,踩上去咯吱咯吱响的美与心动。
13.想被秋天卷起,卷进温柔的清风里,柔软的白云里,还有橘子味的拥抱里。
14.初秋总是温柔,日间把夏天留下,日落后还带秋风。
15.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16.昼夜平分、秋色平分;我的生活,跟你平分。
17.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18.我想在秋天储存浪漫,好在冬天馈赠于你
19.想了一百个关于秋天的文案,都不及这一刻恰好吹来的晚风
20.落叶之秋,微风徐来,所有美好不期而至。
21.落日余晖秋意浓。
22.秋风烈酒,从此渐入深秋。
23.你是晚秋里的薄雾,日暮黄昏中的柔风。
24.螃蟹在剥我的壳,笔记本在写我,漫天的我落在枫叶上,你在想我。

25.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26.冬是孤独, 夏是离别, 春是两者之间的桥梁, 惟独秋,渗透所有的季节。

——阿多尼斯《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27.我无法搬动岁月,你披着一身的月光,停泊在秋天里。

——莎玛雪茵《我在这里》
28.秋是第二个春,此时,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朵鲜花。

——阿尔贝•加缪《秋是第二个春》
29.寄给你,这片小小的银杏叶,它什么也不暗示,因为是秋天了。

——海桑《因为是秋天了》
30.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

——林清玄 《温一壶月光下酒》
31.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32.秋天,是来帮忙忙碌碌的夏天踩下刹车。

——星野道夫
33如果你问我思念有多重,不重的,像一座秋山的落叶。
——简嫃

34.秋是最可爱的季节,因为她是最清醒的季节,无论春夏冬,都能令人作睡眠的联想,惟秋是清醒的。

——朱生豪

35.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老舍《北平的秋》
36.秋天的阳光醇厚柔润,在建筑物顶端闪闪发光。河流、树林、软绵绵的草地,云絮从上面缓缓飘移。

——村上春树


37.秋天来了,像用水洗过似的,所想的事情都变清新了。
——石川琢木
38.你是秋天,所以我的每一株思绪都落叶。
——伊格言
39.秋天太短,短得就像一个人的转身。
——李元胜
40.秋天是从天而降的,一下子就撞进了我的心底。

——川端康成


互动话题

#你会如何形容秋天呢#

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吧


审核:苑广鸿

责编:廉兴连

编辑:石天慧

设计:毕琳娜



当代散文|秋景

文/赵小走

秋忙篇

草尖缀满露珠,夜风起了凉意,树叶恋恋不舍地告别树枝,就到秋天了。

庄稼人最知道季节变换,他们看见花生落了叶,玉米黄了皮,高粱红了脸,大豆干了荚,就知道庄稼要熟了。

熟了的庄稼不能等,若不及时收,大豆炸荚掉地,花生落纺(庄稼人管花生果针叫“纺”)发芽,高粱招雀叨虫咬。眼看到嘴的粮食被糟蹋,最让庄稼人心疼,玉米也得赶紧掰,种麦节气眨眼就到,所以庄稼人都暂停了其他活计,全力忙秋。

老话说,三春没有一秋忙。忙秋的庄稼人没白没夜,天刚一胧明,花生地里就有䦆头起落,玉米地里就有“噼啪”的掰折声。为贪图早晨的凉快,全不顾露水将衣服鞋子打湿;晌午,余威不减的秋老虎又逼出汗水把全身湿透。午饭吃在地里,两个煎饼,一壶凉茶,抹抹嘴接着再干,上黑影时匆匆装车,把一天的收刨运回家。到家不及卸车,边安慰着喊饿的孩子,边洗手做饭。饭后,开了门头灯,再剥玉米或择花生。夜深了,才烧水洗浴,惬意地搓掉一天的刺痒和汗气,然后带着浑身的疲累和明天的活计进入梦乡。

随着庄稼人的忙碌,村庄一点点斑斓起来,各家各户都涂满了色彩。房顶上的花生白花花,墙头上的高粱红彤彤,院子里的玉米金灿灿,窗台前的芝麻黑黝黝。此时的村庄和田野,常听到的是木锨翻粮食的“霍霍”声,木棍砸豆秸的“嘭嘭”声,以及运输车辆的“突突”声。

忙秋的庄稼人这时可不喜下雨,见人打听的是阴晴,看电视注意的是天气预报。白天,干着地里的活计,挂心着家里的晒粮。夜晚,有人就睡在屋外,第一滴雨就能惊醒,拉亮灯,边喊四邻边遮苫粮食。霎眼间,全村的灯都亮了,狗叫声人喊声挥动木锨声展抖塑料布声响成一片。一阵忙活后,灯光一盏盏熄灭,村庄又再慢慢地睡去。

掰完棒子放倒了秫秸,人们局促了一夏天的视线霎时撒了欢,顿觉天宽地也大。拖拉机和耕牛开始领唱起秋耕交响曲。耙过的地里打了笔直的畦埂,远远看去就像一张张等待书写的稿纸。庄稼人用耩子当笔在稿纸上画出一道道五线谱,过不了几天,麦芽儿就在上面嵌满一个个嫩绿的音符。

庄稼人就是这样一秋又一秋地忙着,日升日落,月缺月圆,忙的头发白了,皱纹深了,忙的后辈一个个长大。

秋虫篇

今晚心情颇好,酒足饭饱的惬意撩起散步雅兴,信步村外,云清月朗,凉风拂面,秋意已经很浓了。

路两边草棵中有虫儿在嘶嘶鸣叫,这让我想起清人张潮《幽梦影》中的话,在“妙音”一节里他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方不虚生此世。此刻,在野,在夜,更有月,听虫的诸宜皆备,便决意索性在三哥葡萄园的瞭棚上野宿一宿,以饱听一回这天赐的妙音。电话知会了三哥后,便蹚着流淌的月光走向旷野。

村庄渐离渐远,路灯、犬吠以及公路上的车笛被树木和庄稼渐渐过滤干净,稀疏的虫声在夹道而鸣。我清楚这里的虫鸣只是歌曲的序唱,是乐曲的过门,而那歌的高潮曲的华彩部分,当在一公里外的青纱帐深处。

月光愈来愈明,虫鸣也愈来愈响,愈来愈密。到了葡萄园,浓稠的虫声把我漂浮到那高越葡萄架的瞭棚之上。

瞭棚顶搭油布,两面开敞。盘膝上面,月色、微风、虫鸣、以及熟葡萄的酒香味一起袭来,让人醺了又醉。我放松心身,微闭双目,只扩张耳廓,绷紧耳膜,专聆这些秋虫的鸣唱。

虫鸣从四面八方涌来,齐齐切切,瞿瞿嘤嘤。这些俗称蚰子、叫蛙子、油葫芦、纺织娘的虫儿,因品种的不同个头的差异,其鸣声也有别。有的简洁短促,有的舒曼悠长,有的明快激越,有的婉转轻柔,有的声如冲天的云雀,有的声如争枝的黄莺。据说,虫儿鸣叫是为了求偶示爱,那个声如铜镲的,是不是在向意中人急切的表白;那个音似口弦的,或是和情人甜蜜的私语;那鸣如芦笙的,则是和爱侣共度良宵时的欢唱?它们按照自己的乐谱各自独奏着,千万个独奏又复加成婉转悠扬的合奏。这样的合奏没谁也用不着谁刻意指挥,但却响而不噪,繁而不杂。我好像撑着乌篷船划行在飘着春雨的江南水巷,又好像在泉汩汩溪潺潺的幽林中倚石小眯,更似端坐庙宇古松下,在梵音袅袅檐铃悠悠中缓缓地涅槃……

静坐瞭棚,我酣畅地聆听着,心里恬静而平和,许久才睁开眼。棚外,旷野因明月而辽远,因虫鸣而阒静。而钢筋混凝土之外的野宿,与我已久违三十余年了。此时,瞭棚、月色、秋香、虫鸣,仿佛时间隧道,又把我带回夏夜河边乘凉野宿的童年……又想起刚才三哥说,这满园的葡萄任我摘食,其实何止葡萄,这果香,这虫鸣,这秋凉,这皎月,仿佛都由我一人任情地挥霍。

其实,乡居的我,听听虫声不是什么难得的事,院落中就有不请自来的虫儿在摩翅高歌,为何今夜才细品出这自然天籁的神妙呢?据说人类是不断进化的,但在某些方面恐怕未必吧。小小鸣虫,搅动古人情愫,鸣彻他们多愁善感的纸笺:有“乡国三千里,寒蛩总一声”的乡思,有“草根寒露悲鸣虫”的凄切,有“虫声新透绿窗纱”的欣喜,还有“秋虫却是生无憾”的达观……而现代人,譬如我,还承留了多少古人的那种性灵,那种雅致呢?

又想起一个进城居住的发小来。在那个以高楼大厦、土地硬化而拒绝了虫儿当然也被虫儿所拒绝的地方,发小以手机上下载的蛐蛐声帮助睡眠和忆旧。明天,我要对他说,人工合成的声音纵然再逼真,可这情味、这氛围、这意境,又如何能靠人力制作得来?

大自然美妙的夜曲彻夜无疲地演奏,听虫一夜,我心如洗。

秋月篇

面东窗子请进一块月光,轻放在书桌上,提醒今晚和月的约会。我拒绝了手机的相随,披了一件衣服出门,低头看,影子悄然随在了身右。

农历九月的望月辞别山顶,慢慢浮上东天。此时它娇羞满面,就像是一个刚刚拒绝了夫家留宿的未婚女子,有些心慌,有些脸红,但依然莲足轻款,保持着娴静的步姿。一会儿,她神态安定了些,脸庞发出清辉,露出笑靥。星星惭羞于她的光彩,纷纷地掩面躲避了。

月亮此时无疑是天上惟一的主角,在深秋夜空这个舞台上,她尽展绰约的风姿。

我多见过城市的月亮。在城市这个名利的角斗场和物欲的集散地,月亮被扬尘熏染的蓬头垢面,被高楼逼仄的东躲西藏,被缆线切割的支离破碎,被霓灯欺凌的黯然神伤。在这个被人自鸣得意地弄成不夜的地方,月亮无疑迷失了它的本来。

没有明月的夜晚该是怎样的夜晚?没有夜晚的明月该是怎样的明月?

乡村的夜晚,才是本真的夜晚。

乡村夜晚的好在静谧。静的听得见不知处虫的细鸣,听得见远村的犬吠。如果再细听,甚至可以听见清光在枝叶间流淌,轻露从天穹外飘落。

乡间夜晚的好在清幽。群山近浓远淡,峭壁收敛白天的刚猛,面目柔和了起来。宽大的夜幕搂抱着一个个山峰,宠哄着一片片灯光。而被清柔夜幕反复擦洗的月亮,自然也皎洁的不染一丝纤尘。

乡村的明月,才是本真的明月。

山坡上看,月亮已缓步到一无遮拦的万里夜空,山低星藏,天阔气清,映衬的月亮愈发大而明丽。大的可以看到月桂的婆娑,看到玉兔的腾跃;明的能看见远树上的鸟巢,能掇笔记下突现的灵句。

而面对这样的明月,谁能不幽思满怀呢?

细虫在不疲地鸣叫,天气渐凉,下一个月圆之夜,还能听到它们的欢唱吗?明月复年复月,虫儿春生秋逝,我不免感怀于天地的永恒,悲悯于生命的短暂,隐隐中似乎又听见月亮说,日月起落,生命轮回,对此何悲之有?如果说将来的望月还是现在的望月,那明年的小虫未必不会是今年的小虫,如果说将来的望月不是现在的望月,那既然连月亮也不能永恒,又何必戚戚于一个渺虫儿的逝灭?

目光穿越三十八万公里,我与明月对视着。

古人说,日月是天公的两只眼睛,昼夜轮值着注视这个世界。太阳的阴晴,月亮的圆缺,在喜怒哀乐着地球上的一切。银河的滔滔为天公洗净了日月这两只眸子,我拿什么来擦亮我的眼睛呢?那就用黑夜的幕布吧。人不必厌恶和拒绝夜晚,夜,能休憩追名逐利的身心,夜,能使浮躁消减,使目光敏锐,夜,更能使思考深邃。

有人说,太阳是健硕的男人,它使人激昂、振奋;月亮是温柔的女子,她使人恬静、平和。经常地仰望月空,当会厮磨粗糙和暴戾,保持一颗脱俗和空灵的清心吧。

如盆圆月在中天喷涌着银辉。我独坐山石,掬了似水的月光揩脸,也揩拭心灵。

山谷中最后一盏灯睡去,村庄用黑夜总结着今天也欣迎着明晨。手抚山草,秋露的凉催促归程。我携着影子,揣一怀月色,拟妆点即将的梦。

秋忆篇

甜秫秸

将近秋熟,大人笑了,笑的是收成即将到手,儿童更笑了,笑的是又有得甜秫秸吃了。

秫秸是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茎秆的通称。这时大部分秫秸泛黄干瘪,那些没结穗或穗很小的,养分没主供果穗而是蓄在了茎中,秸秆因此甜而多汁。有经验的人搭眼就能看出哪棵是甜的秫秸,那叶鞘发紫、外皮或碧绿或鲜红、间节浑圆粗壮的肯定错不了。用镰刀抹根削下或干脆用手折断,撅去中部以上的节梢,擗掉叶鞘,用牙啃去坚硬的篾皮,就可以嘎吱嘎吱地咂取甘甜的汁水了。秫秸篾锋利如小刀,因此大人总是嘱咐小孩吃时注意别劙嘴手。虽然有提醒,但劙破手嘴的事时有发生,有时连大人自己都难以避免。

吃甜秫秸大多从上往下吃,最短最粗的底节,篾皮最硬,也最甜。有的甜秫秸汁滴在地下,竟立即招来一大群嗜甜的蚂蚁。有的秫秸,某个节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虫眼,这样的秫秸差不多都又甘又脆。一根秫秸甜不甜,小小虫儿似乎比人更早知道。

甜秫秸当然比不上城里人吃的甘蔗长而多汁,但甘蔗得花钱买,甜秫秸却一分钱不用花。甜秫秸不算粮食,自然想吃多少吃多少,生产队长是不会管的。

甜秫秸,给那个苦涩年代的人们,带来些许的甜意。

现在,吃甜秫秸的景象早己见不着了。一来甜食什么的己不稀奇,甚至刻意减食,二来因施用化学肥料,秫秸已不那么甜了,前几天去地里专意撅了两颗尝了尝,很是失望。物己非,人亦非,儿时的那种味道怎么找不着了?

秫秸圈

庄户人没有扔的东西。高粱秫秸,棒子秫秸都有用场。高粱秸可扎制当做草屋或瓦屋椽子的“把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见有人用地排车拉着高粱秫秸到枣庄大集去卖;棒子秫秸,是村人主要的烧柴,还可扎制为小弓棚菜挡风保温的篱笆障子。因此,捆成捆的秫秸都被放在村中空闲地上,梢上跟下地堆成一个个锥形垛,为保持通风干燥,有的还被堆成中空,这就是秫秸圈。

关于秫秸圈有许多趣事。秋冬之际,天刚擦黑,孩童们嘴里含着饭就跑出家门,来到村里空场地上玩挤粘瓜、溜筛子、指星过河等游戏。玩的最多是藏猫猴,先划定地域范围,再猜拳决定谁逮谁藏,之后四散开来。儿童最喜欢藏的地方就是秫秸圈,有的把身子埋在秫秸里,有的爬到秫秸上面,有心机的还把秫秸圈摆置成圈里有洞、洞后有门的迷宫,深藏其中,让玩伴在秫秸圈外转八圈都找不到,藏的便得意地偷笑。不过他们最后总是忍不住自己爬出来现身,洋洋得意地主动揭开“迷宫”的秘密。

离村更远些的秫秸圈,是年青人的秘密去处。天一黑透,就见到有黑影踮着脚过来,悄没声息地隐身一个大秫秸圈中。不多会,又一个黑影悄悄跟来,两下巴掌、几声斑鸠或猫叫的信号后,也钻入那个秫秸圈。漆黑的夜晚遮掩了羞却,严实的秫秸圈助壮了胆量,他们拉着拉不玩的呱,学电影里的亲吻,有的还做了控制不住的事。一些小捣蛋,在那些半吊子青年的怂恿下,拿了手电去那些秫秸圈里挨个的乱照,自然惊起了对对鸳鸯。那小捣蛋或是挨一脚,更多的是赚得一二块堵嘴的糖块。

那密密的秫秸圈,上演着许多粉红的故事,当然也演出了许多凄惨的悲剧。

现在的乡村已看不到秫秸圈了,现在的秫秸或被粉碎成饲料,或随便堆在地头任其腐烂。村景难再有以前的那种意味。

垡子地

秋收后的土地就像刚刚诞下婴儿的母亲,疲惫而又幸福地歇息着,犁铧适时地给她翻了一个身,她从身体深处散发出一股特有的潮湿的馨香。亲土亲了一辈子的老农一闻这馨香就像喝了烈酒一般的醺醉了。

家乡人把刚耕耙过还未播种的土地叫垡子地。这时的筏子地是深褐色,犁铧擭起的土块翻腾着,就像波浪翻滚的海面。耕过的土地须及时耙平耙细,否则晾了垡,土坷垃不易破碎,所以,刚耕过的筏子地里满是劳作的人,平整垡脊和墒沟,刨出挡耩子的秫秸根,刨起没有耕到的地头地边。

这时的垡子地也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场,小人们名义上来砸坷垃,实际上是撒欢来了。尤其那些男孩子,一到地就甩掉鞋,光着脚丫子在海绵一样在垡子地里追跑,摔跤,翻筋头,打土仗,用三杆挠钩支成三脚架,站在顶上跳远,或者逮了蟋蟀、蝼蛄挑逗其咬架。对这些闹腾,温厚的大人一般不管束,都觉得小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就该这样皮实,这样粗莽,何况又在这么暄腾的地里,何况在这金子一样的阳光下。

突听有人大喊“兔子兔子”,不知哪里跑来的一个野兔,在人群中连窜带蹦左冲右突。后边的人咋呼着猛追,前面的人躬身迎截,眼看追不上的甩出家什去砸,筏子地登时陷入一片混乱。如果野兔逃掉了,人们就嘻嘻哈哈地回到各自地里继续干活,要是让谁逮着了,那人就笑呵呵地举着展示这意外之得,然后赶忙回家,去准备一顿欢乐的美餐。

筏子地里的这欢乐场景,现在也只能靠脑海重放重温了。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赵小走,生于1966年12月,初中学历。2008始涉笔文学创作,先后在《半月谈》《读者》《杂文月刊》《乡镇论坛》《青年文摘》《辽河》《小说选刊》《新课程报语文导刊》《铁岭日报》、《枣庄日报》等50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作品入选《2008经典杂文年选》、《美文阅读》等多个选本。小说《一个农民矿工的遗书》获首届蒲松龄文学奖。枣庄市作家协会会员。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联系电话:13853164811、18765312921、18653131587;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