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3 02:4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你的主要观点和论点,围绕自卑与超越的主题展开。
2. "深入阅读": - 仔细阅读《自卑与超越》一书,理解作者阿德勒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3. "组织结构": - "引言":简要介绍《自卑与超越》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提出你的观点。 - "正文":分段阐述你的观点,结合书中的具体例子和理论进行论证。 - "结论":总结全文,重申你的观点,并提出对自卑与超越的理解和启示。
4. "论据充分": - 引用书中的原文和例子,证明你的观点。 - 可以适当引用其他相关资料,以增强论据的权威性。
5. "观点明确": - 阐述你对自卑与超越的看法,明确表达你的观点。 - 避免模糊不清或含糊其辞的表达。
6. "逻辑清晰": - 确保文章的论点、论据和结论之间有逻辑联系。 - 避免跳跃性思维,使文章条理清晰。
7.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简洁、流畅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和语法错误。 - 运用恰当
你为什么总是不快乐?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这些终极问题总是在我们痛苦失意时,让我们更痛苦!这本书也许可以让你找到一些开解的方法。
本书的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与我们耳熟能详的两位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奠基人。阿德勒的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神经症问题》《理解人类本性》等。当你读了他的《自卑与超越》之后,相信你还会去主动拜读他的其他作品,因为他的心理学著作没有高深莫测,只有实用!
而这本《自卑与超越》则是阿德勒思想最为成熟时期的作品,凝聚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精华,给出了当时最具前沿的,即便是到了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深具指导意义的哲学层面的解释。与许多心理学家的著作艰涩难懂不同,阿德勒以轻松易懂的笔调娓娓道来,为众人献上一部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
《自卑与超越》原名为《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于1932年出版面世。此书共由十二章构成,涉及人活着的意义与使命、心灵与肉体的关系、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记忆与梦对人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对人的影响、青春期正确引导的重要性犯罪与预防、职业问题、个体与社会群体、爱情与婚姻等内容。此书论述内容全面、影响深远、足以烛照人的一生。
阿德勒提出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有限的地球资源而进行种族繁衍和发展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社交、职业和两性三大人生问题。我们该怎样面对并解决这三大问题呢?
阿德勒认为是奉献和合作。
书摘笔记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2只是想逃避困难的人,必然会落后于他人。
3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
4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我们必须超越自卑。
5当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不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绪。
6我们生存于与他人的联系中,如果我们选择孤独,便等于选择了死亡。
7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重要、有价值,但如若不能搞懂个人的成就建立在对他人做出贡献的基础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人的理想和行为,同样遵从这一原则:对于他人有意义的,才能算是意义。
8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很脆弱,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完善自己,绝不能放弃努力寻求生命的意义。
9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归于职业、交际和两性这三个问题。每个人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反应,都明了地显现出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诠释。
10我们只要留心观察个人的行为举止就能了解这个人。行为举止是永远受到人生意义的制约的。
11能够成功应对生活难题的人似乎都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懂得关注他人,与他人合作;在遇到困难时,能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解决。
12人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它取决于人们赋予生命的意义。
13其实,自我意义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意义是从与人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意义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每个人都在力争与众不同,但如果并不明白自己的成功和卓越是建立在为他人作贡献的基础之上,那么错误就难以避免。人生的理想和行为与此同理,其唯一的意义就在于对他人是否存在意义。
14一个人的精神思想是与其人生态度相一致的。
15对于每个人而言,世界从来不是的。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争初原本的样子,而是经过我们的思维处理后的事物。
16如果我们能意识到武力永远无法赢得合作与爱,这个世界就可以避免无数的紧张关系,不用做那么多的无用功。
17在爱情和婚姻中,如果我们想让对方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就会极力表现自我,将全部关心投入到对方身上。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性情去发展,而不顾对方的感受,那么所得的结果一定是我们变得趾高气昂,让人厌恶。
18.如果一个有身体缺陷的人思想上积极,并主动克服困难,那么他也会获得成功。19意义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我们则以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了我们自己。
20生命的乐趣正是因为存在诸多不确定。所以,我们活着,便是不断地把这些不确定的事情变得确定。任何结果,经定过程得来,才变得有意义,否则,便会让人觉得淡然无味。
我是在突然间意识到,那些光鲜亮丽的人内心里也是有些自卑的。
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自卑就是一个贬义词,优秀的人一定是与自信、从容、闪闪发光关联在一起的。
但事实上,人人都有自卑。
优秀的人因为自卑变得更优秀,不优秀的人因为自卑变得更萎缩。
湖南大学自卑亭
要了解自卑是什么,就要知道什么是自卑感。
自卑感是面对不好的现实时,内心失落的感觉。
阿德勒在他的代表作《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自卑与超越》)中有深刻的论述:
人们身上普遍存在自卑感,因为我们总会希望在某些方面提升自己。正是这种自卑感促使人们在各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这是我们个体以及整个人类能够不断进步的动力所在。
那些闪闪发光的人看到了比他更优秀的人,觉得自己不如他们,或者仰望到了内心渴望的高度,但是自己没有做到,因此而产生自卑感、产生失落的感觉这是很正常的。
“自卑感”不是贬义词,只是一个状态词。
自卑能发生好的作用,还是坏的作用,完全在于认识到它之后,对待它的方式。
因为产生自卑感而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过程就是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成长过程,这过程中产生的行为方式的不同就是人和人相区别的关键所在。
比如,为了达到拿第一名这个目标,有的人想方设法把站在顶端的那个人拽下来,然后自己站上去,位次拿到了,但是损人不利己,荣誉有了,实力毫无提升。
同样是对拿到第一名这件事的追求,有的人是自己定下目标后默默努力、狠下功夫,然后超越了过去的自己,也超越了曾经在顶端的那个榜样,自身的实力得到提升,这就是正确的方式,也是自卑感带来的好处。
既然自卑感有好处,那么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那就需要认识一下《自卑与超越》中的核心关键词:自卑情结。
在本书中,阿德勒对这一概念定义如下:
当一个人面对自己无法适应的环境或不能妥善解决的问题时,明确表示自己无能为力,此时出现的情绪就是自卑情结。
我们之前讲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通常情况下,一定程度的自卑感会刺激你上进,通过努力解决问题消除自卑感,从而获得优越感。
但是,没有人能长久地忍受自卑,那些想办法自救,消弭自卑感,但最终徒劳的人,有可能在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下彻底灰心丧气,他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善现状,并且他再也无法忍受自卑的折磨,那么他努力摆脱自卑的方法就变成了“超越困难”,而不是克服困难。
他会试着催眠自己,或是本能地麻痹自己,以此让自己体会到优越感。与此同时,让他产生自卑的环境并没有改变,所以自卑感还会持续积累,问题并未解决,在他的精神生活里,这种自卑感旷日持久地影响着他,这就是“自卑情结”。
陷入自卑情结的人,不会为了让自己更出类拔萃、更适应环境而锻炼自己,让自己变得很厉害,而是致力于如何避免失败,让自己觉得自己很厉害。
比如你英语口语不好,在马云面前深感自卑,怎么办?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你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于是开始奋发向上,闻鸡起舞、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口语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已经和马云不相上下,这时候你便消除了自卑感。
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没钱,在马云面前深感自卑,怎么办?
显然,作为绝大多数人的我们,是很难比马云有钱的,因此这个自卑感无法消除,每次和马云谈到钱的时候都会感到自卑。
为了获得优越感,有的人会自欺欺人,他不去正视这一事实,然后说自己比马云帅,采用虚荣的方式来增加优越感掩盖问题,但内心的自卑感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时候他就有自卑情结。
对于这一现象,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为了摆脱自卑感,他不再设法克服困难,反而沉醉于一种优越感中,强迫自己认为自己有优越感。这样不但不利于消除自卑感,反而使自卑感不断累积。
也就是说,产生自卑的真正原因没有克服,问题就会一直存在,所采取的每一个自欺欺人的行动都会让他的自卑感更加强烈。
所以,自卑感并非越多越好,一定程度的自卑可以促使你追求优越感而实现进步,但当自卑感太多自己无法解决时便会产生自卑情结,通过错误的方式去追求优越感。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优越感才是正确的?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么说的。
追求优越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努力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只有那些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前进的人和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奋斗的人,才是能够超越生活,从而顺利获得优越感的人。
在本书中,阿德勒所说的追求优越是指实现自身完美所做的努力,并不是为了要超越他人。
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你通过自身努力提高了口语水平,即使并没有赶上马云,你也能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优越感,而并不是超过他然后炫耀自己比他厉害从而获得优越感,明白这一点很重要。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优越感,都会树立各自的目标。目标的建立是以个人生活意义为基础的,而这种生活意义往往不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隐藏在生活方式之中。
在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心理越健康、越正常,就越能突破障碍,找到新的机会。
只有神经症患者才会偏激地执着于某一个具体目标,认为:“我一定要这样,这是唯一的方法。”
湖南大学自卑亭
在我的母校湖南大学,通往岳麓书院的路上,有一座小亭子,名字叫“自卑亭”,要走的路叫“登高路”,岳麓山和岳麓书院作为风景名胜区,亭子有许多,前来游玩的人多喜欢在“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爱晚亭逗留拍照,而湖大学子往往约在自卑亭,因此,“自卑亭,不见不散”成了一代又一代人湖大人的记忆,这是一个地标、一个起点、一道精神之门。
自卑亭的“自卑”二字源于《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这里的“自卑”是锚定目标后,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人生如登高,仰望山的高度后,要勇于迈出第一步,从基础做起,积小成大、跬步千里,日就月将、厚积薄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