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3 14:57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洞庭碧螺春的广告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突出产品特点:洞庭碧螺春作为一款茶叶,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种植工艺、采摘标准等都是广告词需要强调的重点。在撰写广告词时,要充分展示这些特点,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兴趣。
2. 简洁明了:广告词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消费者在短时间内了解产品信息。
3. 情感共鸣:广告词要触动消费者的情感,使其产生购买欲望。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广告词更具感染力。
4. 体现品牌形象:在广告词中,要体现出洞庭碧螺春的品牌形象,如品质优良、历史悠久等,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
5. 适应目标受众:根据目标受众的年龄、性别、地域、消费习惯等因素,调整广告词的风格和内容,提高广告的吸引力。
6. 创意新颖:在保证广告词简洁明了、情感共鸣的基础上,要注重创意,使广告词具有独特性,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7. 遵守法律法规:在撰写广告词时,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
以下是一篇关于洞庭碧螺春的广告词示例:
【碧螺春香,洞庭情韵】
千年古茶,洞庭碧螺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王珂
作为国饮的茶叶,以丰富的内含物质带来的健康作用成为卖点,然而在商家的宣传中不乏谬误,令茶客们也无所适从,莫辨真假,其中茶毫的概念便令许多人困惑。朋友圈时见诱人的晒图:一杯新鲜的春茶,干茶满披白毫,芽头鲜嫩茁壮,茶汤浑浊,图配文——收藏、河之洲看,满满的茶毫,全都是氨基酸!
对此,茶专家邓增永苦笑表示:这让我想起若干年前一个明星代言的嗲声嗲气的广告,“没有茶毛毛,还叫好茶吗?”
所谓“茶毛毛”也就是茶毫。这句广告语的潜在逻辑有二:第一,好茶有茶毛毛,所以,反过来推论,没有茶毛毛还叫好茶吗?第二,茶毛毛等于氨基酸,好茶有茶毛毛,没有茶毛毛就没有氨基酸,所以,没有茶毛毛还叫好茶吗?
“殊不知,这样的大胆‘揣测’,实际上就成了谬误。”
对绿茶有些阅历的茶客都知道,并非所有的茶都带有丰富的茸毛,部分好茶是有丰富的茶毫,如白毫银针、洞庭碧螺春;但还有许多好茶并没有丰富的茸毛或者基本不容易看到茸毛,如太平猴魁,安吉白茶等。
而我们中原的中国名茶信阳毛尖,更是因坊间“小浑淡”一说流布甚广,在许多茶客心目中造成“刻板”印象:“浑”即代表毫多,代表鲜嫩,代表品质高。虽经专业人士不懈勘误,大河客户端亦发表多篇季节性纠偏报道,仍有大批笃信“浑汤就是好”的茶客。
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院长 、茶叶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评茶师郭桂义等人特别对茶毫对茶品质尤其氨基酸含量进行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茶叶茸毛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水浸出物、叶绿素的含量均极显著低于茶叶(P
从事信阳茶相关工作近三十年的信阳市茶叶协会秘书长、信阳市茶产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张久谦明确表示,“小浑淡”的“浑”其实也未必是茶毫,信阳毛尖浑汤现象近年来益发普遍,与工艺不到位有关。国标对于信阳毛尖的生产工艺包括杀青、揉捻、理条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规定,杀青的温度要求在160~180摄氏度,“只要是按这个工艺标准执行的信阳毛尖茶,汤就是清澈的”。但部分产区片面过度追求外形的细紧圆直,为追求嫩度和外观好看,除了芽采得小,还揉得紧,做得小,茶叶被揉碎产生大量破壁细胞,因而造成汤浑现象。
浑汤中除了破壁细胞,还有部分是白毫,被商家宣传为“富含氨基酸”,忽悠了不少茶客追捧。张久谦说,其实茶叶上的白毫是泡不掉的,福鼎大白白毫最明显,但茶汤并不浑。甚至有些茶企为迎合市场对浑汤的不正常需求,专门在生产时加入一项所谓脱毛技术,把茶叶上的白毫整下来,加重浑的观感。
邓增永说,茸毛的多少可以反映茶叶的嫩度,所以芽叶茸毛多对大多数茶类说是一个优质性状。一般来说,茸毛多是鲜叶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之一。但茸毛多少与品种、季节和生态环境有关。“茸毛、氨基酸和好茶这三者之间,许多时候并不能直接划等号,更不能简单认为没有茸毛就一定是氨基酸含量不高,没有茸毛就一定不是好茶。”
只有部分名茶如福鼎白茶的白毫银针和洞庭碧螺春等把茸毛当作重要外形特征,许多名茶如西湖龙井和太平猴魁等并不讲究茸毛的多少。
茶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其总含量与茶树品种、原料季节与老嫩、加工制法等因素相关,通常而言,春茶细嫩芽叶等氨基酸含量较高。茶氨酸极易溶于水,汤中浸出率可达80%,其具有甜味和鲜爽味,因而直接影响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从日常喝茶以及喝茶喝健康的角度来看待茶叶中的氨基酸,重要的是摄入量,“含量比例是抽象的,每日饮茶的摄入量才是实在的。”所以,理性看待某些关于“高氨基酸含量”的宣传。如果因为这一点为了追求卖个天价而过度宣传,就不合适了。希望茶叶企业和从业者客观宣传,消费者理性看待。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龚浩
文/戚树人
在我国,人们习惯于将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称作江南。其核心区为苏南、浙北和上海。另外还包括扬州、皖南和江西毗邻长江的少量县区。在这块极具诗意的土地上,河渠纵横,烟雨迷蒙,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既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有深厚的人文风貌。
一说到江南,我的脑子里首先跳出的是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词句。宏大的气象和强烈的色彩映照,将江南的“势”和“色”写到了极致,形成了强大的情感和视觉冲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是清代高鼎的诗句,“草长莺飞”和“拂堤”杨柳,从动态上表现了江南最鲜明的春色,成了歌咏江南最有代表性的诗句之一。
上述两诗,美则美矣,但仍算不得“最江南”。因为从江南地域性特点来说,欠缺了烟雨水气的晕染,而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也少了曲径通幽的韵致。
记得前几年,江浙一带的不少城市,曾热血沸腾地评选过旅游广告词,事后听说最出彩的是杭州的广告词:烟雨江南,诗画杭州。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同。按此思路,如果要打江南的广告,非“烟雨江南,诗画水乡”八字不可。可见任何缺少烟雨润泽和水乡风貌的诗词,算不得江南诗词的“经典”。
浸染着三月的春雨,此刻,顶流的江南古诗正飘然而至。大诗人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韦庄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和宋代徐俯的“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不仅“水墨”琳璃,颇具画面感,而且也美得不可方物。
在顶流的江南古诗中,不能不说杜牧的绝句《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千里江南,春意盎然,莺歌燕舞,花红柳绿,水边村寨,处处酒旗飘拂。而这神奇迷离的春色,又与众多的南朝寺庙,一同笼罩在烟岚蒙蒙的春雨中。这幅色彩绚丽而又历史厚重的江南春景图,千百年来成了最享盛誉的江南绝唱。
除了古诗,还有戴望舒别致的现代诗《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独特的环境才会有独特的艺术形象。如果离开了悠长而寂寥的江南雨巷,就不可能有此“丁香姑娘”。如今,当人们走在江南的雨巷,谁的眼前能没有一位愁怨的“丁香”?
江南三月,远山含烟,近水滴翠,正是一年里最宜寻梦的时节。烟雨中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诗,每一幅场景都是画。李白诗云: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煜诗云:江南三月听莺天,陈允平词云:三月春光浓似酒。三月,最是江南好风景,听莺看花赏烟雨,让我们说走就走,心甘情愿地醉倒在江南的温柔里。
游江南,苏杭是首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最耳熟能详最成功的广告词。杭州看什么?看西湖。白市长有诗云:“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别说西湖是开放性景区,不收门票,但其精致与讲究,堪比皇家园林。
西湖的看点,柳永有四字概括:“烟柳画桥。”看雾气笼罩的垂柳和装饰华美的桥梁。前者由白市长栽种在白堤上,垂柳与碧桃间隔着种;后者由苏市长建在苏堤上,共六座桥,精致华美,小桥流水。所以在我的老家有一俗语:“西湖景致六雕桥,隔株杨柳隔株桃。”这乡野的眼光竟然与柳永的“烟柳画桥”高度契合。
春分过后,白堤上碧桃如火,绿柳如烟,美得无言。尤其是如瀑的柳丝,时而点水,时而低吟,时而轻舞,时而狅飙,可谓风情万种。正如某文化名人所说,三月的柳丝是最美的,其色远胜百花,其恣无敌舞娘。诚哉斯言!
每次去杭州,我必定要朝拜西湖,虔诚地站在湖滨,让西湖的流岚水气,洗净自己的一切尘俗与不快。
作为吴国的古都,苏州也有不少家国故事和春秋遗迹。但总体上说,苏州无愧于城市的“精致”。唐代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一派小家碧玉的闲情逸致,民居精致,河道精致,小桥精致。更不要说园林美食的精致,连说话唱歌都与众不同,轻清柔美,婉曲如莺。
在这别具一格的人间天堂,你不妨转换脑筋,在绵绵的春雨中过一段“慢生活”。你或可划一小舟,缓缓地漂在弯弯的水道里,在悠悠的浆声中来感受东方威尼斯的水乡风情。你也可点一客哑巴生煎,或一碗响油鳝面,在鲜香的美食中,来品尝烟火滋味的美好和悠长。你还可在幽静的茶楼,点一杯碧螺春,听半天苏州评弹,在氤氲的茶香和吴侬软语中,来体会市民生活的清雅和温婉。
也许这时,你会忽然觉得,苏州这位从古画里出来的仙子,已经走进了你的心里。
游江南,古镇是必选。
广袤的水乡,撒落着不少熠熠生辉的明珠,这明珠便是古镇。每当烟花三月,春雨如丝,古镇便展开了最美的水墨画卷:小桥碧水,乌篷悠悠,白墙黛瓦,红桃绿柳,街巷中游人如织,青石板上伞花点点,吴侬软语与美食甜香交织,温婉悠然和风雅宁静同在。
在星罗棋布的古镇中,最为知名的是周庄、乌镇、南浔、西塘和同里五镇。其中老大是享有“中国第一水乡”美誉的周庄,乌镇为后起之秀,南浔最带“洋”味。
具体来说,又各有所长。周庄环境独特。四周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乌镇河道如织,石桥纵横,高墙深巷,水阁飞檐,为最典型的水乡风情。南浔最具中西合璧的商肆业态。小莲庄和嘉业藏书楼名闻遐迩。西塘筑有千米水边长廊,浆声流水,青瓦灰墙,处处绿波,家家临水,最具市井烟火气。同里的水乡景色和人文荟萃闻名海内外。
江南是一本大书,走进古镇,犹如穿越江南时空。恍然间,你会觉得,这里的每一条街巷都诉说着历史,每一座小桥都连接着过往,每一处水波都辉映着江南的未来。
游江南,园林是重点。
如果说,古镇是撒落在水乡熠熠生辉的明珠,那么园林就是水墨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融会着哲学、美学和建筑的智慧,都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园林中的每一个入口,每一条小径,都能引领你步入难忘的诗意之旅。
江南园林现存100余处,主要分布在苏锡宁扬杭五市。其中最多的是苏州,达50多处。南京的瞻园,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被誉为江南的“四大名园”。此外,上海的豫园,苏州的沧浪亭,扬州的个园与何园,杭州的郭庄也声名远扬。
江南园林通过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曲径通幽等设计,来实现“咫尺山林”的文化意蕴和诗画意境。园林中的自然山水、建筑艺术、文化符号和美学布局,则是我们欣赏的重点。
园林其实就是一座浓縮的自然和人文宝库。尽管人们爱好不同,却都能在这宝库里找到自己的所爱。喜欢自然风光的,有假山真水;钟爱古典建筑的,有亭台楼阁;醉心文化艺术的,有匾额楹联;热衷草木花卉的,有兰荷桂梅,沉迷其中,谁能不忘情于物外,忘情于尘世!
游江南,皖南是新选。
皖南属丘陵地带,其地形与核心区的苏南浙北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其旅游业也一直不及水乡。但近年来,随着徽派文化和徽派建筑影响的扩大,皖南已成了江南游的热点,尤其是古村落游,热得烫手。
每当漫山遍野的油菜开出金黄的菜花,青砖黛瓦的古村落就在春雨中准时醒来,抖落一冬的灰尘,展露出最为靓丽的笑脸。
皖南的古村落集中于古徽州,涉及现在的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六县,主要的村有呈坎、石潭、卢村、宏村、西递、尚村、龙川和南屏等。其中西递和宏村是两处最具代表性的民居,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集中体现了徽派建筑的巅峰水准。这些村庄的古建筑,不仅数量多,品位高,而且规模宏大。被誉为“民间故宫”的宏村承志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耗资白银60万两,每平米造价竟达白银200两。
走进皖南古村落,犹如置身于明清建筑博物馆。麟次栉比的古民居使人陶醉。穿行其间,不仅是欣赏着建筑的外观,更是阅读着立体的历史长卷。这里的每一块砖雕,每一根立柱,每一个斗拱,都体现着徽派建筑的智慧、徽派文化的厚重和徽州人民的美好追求。
有人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江南。是的,有人醉心苏杭的华美,有人流连古镇的闲适,有人痴迷园林的精致,有人向往皖南民居的古朴。但我却傻傻地爱着老家的乡野,愿撑一把纸伞走进雨中,吟着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去寻找当年的那份淡然与宁静。
(2025.03.28.于上海康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