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6 00:15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思想”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和角度: -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比如探讨思想的力量、思想与行动的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等。 - 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避免泛泛而谈,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吸引力。
2. 结构安排: - 开头: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开头,可以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一个生动的例子或一个有力的论点。 - 主体:合理安排段落,每个段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主题,可以是一个警句、一个预言或对未来的展望。
3. 论证方法: -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 避免使用过于主观的词汇,尽量用客观、理性的语言表达观点。
4.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啰嗦或模糊不清的表达。 - 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文采。
5. 内容充实: - 丰富文章内容,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历史事件、现实案例等,增强文章的实证性。 - 避免空谈理论,结合实际
80.座右铭我的
一些读者肯定知道家长协会的座右铭:“教育是一种氛围、一种训练、一种生活。”这个座右铭以特别简练的图表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藏书封面上。有人告诉我,作为一个群体,我们注定要按照自己的座右铭生活。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写信给我,专门提到大众教育的问题。他说:“当前最需要这样的一种教育观点,那就是《父母周报》的座右铭中那些令人难忘的文字所体现的思想。”一条鼓舞人心的座右铭会永远成为一种力量,但是通过座右铭的名气去生活和实践我们的座右铭,并用它指导我们的生活是两码事。而且我担心的是,如果家长协会打算以解释和说明这些“令人难忘的文字”为己任的话,那么它恐怕就得面对大量频繁的思考和紧张狂热的生活。然而,我们并非怯懦之辈;我们有着打算并且是热切的打算,而且对于那些决意要取得最佳成果并为之努力的人们来说,就一定会出现最佳结果。
81.19世纪的教育模式:教育是一种氛围
我认为我们有时会误把部分当成整体,犯下以偏概全的错误。在我们上述的定义中,“教育是一种氛围”是三个要项当中最令我们满意的一项,这大概是因为它最能诱惑我们天生的放任自由之本性。顺便说一句,如果用“环境”一词去替代“氛围”这个充满灵性的词汇,我们就会对它失去一些兴趣。毫无疑问后一个词是象征性的,但是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象征意义比一个事物的名称所表现的意义要重要许多。我们一想起新鲜、纯净、清爽、沁人心脾的空气,一定会想到酣畅淋漓地呼吸一口的具体动作;如果我们把教育的整体行为视为一种氛围,而不仅仅是接受更为表面的“环境”意义,那么我们就会受到激励,在为孩子营造环境方面有更多的行动和更多的打算。
82.空虚的后果
如果“教育是一种氛围”的概念使我们产生新鲜有活力的思想;如果我们把它理解为我们的孩子要拥有阳光、绿地、温馨的居室、漂亮的图画、在学校里通过老师温柔的鼓励学习知识,进而回避他们不想学习的一切内容,还有富有魔力的老师通过发挥几乎难以抗拒的力量去促使孩子们去做别人所做的事,成为和别人一样的人——如果这一切都包括在我们关于“教育是一种氛围”的概念之中的话,难道我们不就可以如释重负,相信教育事业已经成功了吗?非也!因为虽然离了空气我们不能生存,但我们也不能只靠空气而存活;所以靠“环境”熏陶长大的孩子很快就显示出空虚的迹象;他们很少有或根本就没有健康的好奇心、注意力或努力的动力;更为糟糕的是,他们丧失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盼望着无需自己付出或谋划,天上就能掉下馅饼。
83.厌倦的后果
教育寓于环境,或者更诗意一些,寓于氛围之中,这一概念已经影响了一两代人的思想,而且在我看来,它在今天的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里留下了痕迹。我们更乐于被动接受而不愿意主动付出;我们不愿意为了追求这样或那样的生活去辛勤劳动;必须有人为我们安排生活;必须有紧迫的任务逼着我们去应对接二连三的工作。我们渴望场面热闹的娱乐节目,不论是在大街上的露天表演,还是剧院里的舞台上演出,我们都一样地痴迷。就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沦落到这样的境地:人们只喜欢他的剧作上演时呈现出的绚丽场面,却很少留意这位大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观点。这一切的现象并非人们故意为之,这不过是因为我们想逃避由于片面的教育观所带来的烦恼——即教育只是一种氛围。
84.18世纪的教育模式:
教育是一种生活,其后果是智慧衰竭
在18世纪末出现了一种更为致命的厌倦心理,它同样也是片面的教育观导致的后果。“教育是一种生活”在当时不知不觉地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其结果就是狂热地追求思想。读一读德斯蒂尔女士和她的朋友们的故事,我们会感到非常悲哀,她们组成一个命名为“女才子”的社交圈,这个圈子里的人们常常去朗布依埃旅馆聚会。她们很少睡觉,因为她们忙得无法入睡;她们不惜熬夜,互相画素描像、猜谜语、做游戏,尽做一些耗费才智的无用之功。第二天一大早她们中的一些人又开始聚会,谱一些微不足道的乐曲,唱一些没什么意义的歌曲。我们可能会像她们一样互相对着打呵欠,但是,如果我们像她们那样在某件事上瞎折腾,我们在一连串的娱乐节目中的耗损无论如何都赶不上她们狂躁地追求诱人的思想所耗费的才智。而且,19世纪初期的社会生活为20世纪初留下了应有的教训。那时的人们像我们一样要犯错误,因为他们还不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比例的科学道理。我们说“教育寓于环境”,而他们会说:“教育寓于思想”。事实是二者兼有,而且还有介绍教育的另一个方面内容的第三个定义。
85.教育就是培养才智,这种教育模式导
致了畸形的发展关于教育的第三个观点,即“教育是一种训练”也一直拥有许多支持者。我们都相信,在智力和道德方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训练是教育的第三大要义。但是如果我们感觉到性格和行为上的某些品质如同毛线成品一样枯竭了,由于这种或那种教育机器即数学、古典文学、科学或体育等的磨损而衰竭了,那么教育就出现了过度行为,也就是说,当发展所谓的才智的思想取代了生理学上关于智力习惯的培养这一更为真实的观点时,教育中出现了过度行为。我们的认识也就出现了偏颇。
两种观点的区别似乎不甚明显,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同样,实践中的巨大差距就是源于教育概念上的细微差别。普卢塔克的父亲让他阅读荷马的作品,以让他获得一些崇高的生活观念。如果这个男孩被迫埋头学习荷马的古典文学,就像一个被用来开发才智的机器,那么其结果就会使他成为一个迂夫子、一个在许多方面都与生活失去联系的人、一个不能用清醒的头脑和大度的胸怀去应对一切的人。在我看来,这种认为训练就是要发展才智的思想已经倾向于培养片面的人才,带有畸形发展的局限性。有一天,一位艺术家告诉我在艺术上成功的条件就是要痴迷艺术,画家必须心里想着画,手里练习画。
也就是说,他的手里做的,心里想的除了画就不能有别的。可是,在艺术变得高尚的时代,人们不仅仅是艺术家。例如,昆铁·马特西要打铁、绘画,还要做许多别的事情。米开朗琪罗写十行诗,设计建筑、绘画。总之,雕刻石像绝不是他表达思想的惟一方式。莱奥纳多起草协议、设计运河、弹奏乐器,什么都干,而且样样精通。但是在当时,这些伟人们以及他们的导师从未想过开发才智进行训练的事情。
86.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确保我们不会误认为教育只有一个方面的内容之后,我们就可以继续研究教育怎样“成为一种生活”,这样我们才不会担心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偏颇。
87.进化论——当代的一个全面的思想
我们很少有人会忘记卡莱尔在他的著作中所描写——“像蟒蛇一样充满智慧,像鸽子一样毫无恶意,这是法国的一个壮丽奇观!600种无机生物的个体,作为它们传宗接代和拯救自己的代表坐在椭圆的凳子上,热切地盼望着生活。”柯勒律治对生物学的描述虽然不像这样充满诗情画意,但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他那个时代存在的这门科学需要一致的思想将其组织条理化。他说:“目前的生物学只不过是一个庞大的名称,一个很广的范畴,像个例行程式,并且这个范畴还在与日俱增,出现了不同的翻版,每种版本都有自己的记忆技巧和方便参考的规划!它简直就是天真的娱乐、健康的消遣,业余人员的装饰性才艺,它还需要有哲学家的奉献和工作才能发展成为完备的科学。”用于解释动、植物生命的关键词语已经被介绍给我们,而我们却不能把这门科学解释完整。
88.历代以来人们寻求协调一致的原则
我们不能过高地估计进化论思想中存在的和谐和满足,但我们最好还是记住:三千年来思想家们一直尝试通过一条原理来解释这个世界,这个原理还应当被用来解释理智和人们的思想。赫拉克勒特斯和他那个时代的人们认为他们已经抓住了有教育价值的思想,下面这个警句“真正的存在是一种永恒的渐变”,意思是“事物普遍有流动性”,它正是这种思想的来源。德谟克利特和他的那个时代激动地宣布——我们找到了!“宇宙间万物的存在都只是原子在空间的运动”。这样他们就解出了宇宙之谜。从此,伴随着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科学界无数次发出惊叹——我们找到了!他们找到的每一条原理将解释一切事情并且排除人的个性。
89.人的个性一直存在
关于历史和哲学的某些琐碎的知识将会令我们驻足思考。
我们会看到每一次伟大的发现,也就是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获得的关于自然的每一个光辉思想,都像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限风光在前头!而且对于造物主的知识将带给我们的更广阔的展望视野,这种知识带有华兹华斯所称的“河流的倾向性”,它在塑造性格和历史事件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但是这种知识也有人的个性存在,这是一股能够改变“河流倾向”、使其为人所用的力量,当然这种力量也有可能被潮流所左右。
90.教育是一项世界性的产业
其次,我们会进行诗歌、艺术或哲学的研究,这都说不准。但是有两件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做到让我们和孩子接触到过去曾对世界的教育产生影响的伟大思想;二是做到我们和孩子对现代的伟大思想保持正确的认识态度。我们总是愿意把教育当成纯个人的行为,以至于总是忽视这样的事实:教育是一项世界性的产业,历史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经验教训,以及各个时代有其特定的教育内容,但也都和前面的历史有关系。况且谁会因为仅仅熟悉了一本书的最后一页内容而就感到掌握了整本书的知识呢?这就引出了一个我急切要讨论的问题。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需要原则一致。没有一条主导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排列大量泛滥的甚至相悖的教育观点,结果,因为缺少一条指导原则,一个领导思想,我们感到可以自由地选择。这个人认为他可以把科学作为他儿子的全部教育内容,另一个选择古典文学做教育内容,第三个人喜欢机械,第四个人偏爱商业,第五个人热衷于身体健康,因此就选择了一所把卫生保健作为特色课程的学校(我们并不忽视健康,但是如果大环境不错的话,健康问题越不受关注,对男女学生就越有利),而且每一个人都感到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自由地做着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让我们采用一切办法去打消在教育上追求时髦的人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把片面的教育思想看成是普遍的思想并去指导他们的教育实践。我们的积极目的是提供一条全天候的普遍而全面的思想,那就是教育是关系科学。
91.我们的主导思想是教育是关系科学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应当和土地、河流保持密切关系,他应当到处去玩、去骑马、去游泳、滑冰、去劳动、去接触实物。应当了解物质的组织结构,用实物进行操练;应当叫得出东西的名称,至少要了解它们生长的地方和如何生长,要熟悉他们身边的一切事物,比如鸟类、野兽、爬行动物,还有草类和树木;要接触文学、艺术以及过去和现在的思想。
我并不是说他要知道所有的事情,但是他应当在报纸上看到它们的时候,能够产生一种激动,就像弥诺斯国王的皇宫里的壁画所展示的铁锹使克里特岛的农民产生的激情。他应当感受到这份激情,不单是通过表面的接触,更应当是由于他和过去有着生动的思想交流而引起的共鸣。而且,如果血浓于水的话,思想比血液更敏捷、更活跃。他必须和现在保持活跃的交往,接触现在的历史动态、科学文化、文学艺术、社会需要和精神倾向。实际上,他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与周围的事物保持密切的交往,这样不论他接触到什么东西,都肯定有一种力量,一种美德从他的手中或心中散发出来。这不是一项不可能的计划。事实上,当学生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因为这项计划所依靠的不是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知识的教学方式。
92.设计一门领域更广泛的课程
把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或几种关系作为目的,给他们提供广泛的学科。让他们从第一手资料——现行的关于他们所学科目的真正好的书本去学习,让他们自己读懂书本,而不是被老师的热情讲解所淹没。老师的职责是暗示、激励、指导和驱使学生掌握知识,但决不是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当成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家长和老师向孩子们灌输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越少,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就越好。代替一副健康的肠胃消化食品,不会培养有活力的消化吸收功能。孩子们必须得到反刍沉思的机会,必须让他们独立地进行思考,如果他们需要帮助的话,他们会向家长和老师求教的。
93.我们不该挑选或摒弃任何学科稍加思考,你就会明白,如果我们把建立关系的主导思想作为教育指南,那么为了孩子的未来而认为某一学科是有用或无用或必要的,进而挑选或摒弃这一学科是很不明智的做法。比方说,我们不打算让8岁的汤姆在拉丁语法上浪费时间,我们打算让他从事商业的或科学的事业——那么语法对他有什么用处呢?然而我们不知道除了拉丁语法之外,我们还对汤姆的思维领域关闭了许多知识的大门。比如,他要翻译一句话,‘pueri formosos eqhos viden’,他是会反思的动物,还被告知过一些关于强大的罗马人民的故事,现在这些人的语言摆在他的面前,他多么想知道那些罗马男孩们的故事啊!他多么羡慕他们的骏马啊!拉丁语法对汤姆来说不仅仅是词汇,或者,也许我们忽视了,而汤姆却恰恰知道词汇是不适合用“仅仅”一词来修饰的。当然孩子只是偶尔对一个思想着了迷,但是它一旦吸引了孩子,它就会创造出奇迹,比起你多年的辛苦劳动,它会令你的教育工作出现意料不到的成就。不论关系科学还多么不完善,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教育成为一门关系科学。换言之,就是在某一学科尝试让孩子们按照活生生的思想去研究、发现。在这个领域中,小小的努力就会有巨大的收获,而且我们发现我们正在从事的教育工作超过了我们原本计划或想象的一切结果。
【“学习笔记”按】
党的十九大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和创新,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是重点中的重点。想要理解把握新思想,第一步,不如考考自己能否顺利出这6个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哪些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高瞻远瞩,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是什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精辟概括的“八个明确”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之中。
什么是“八个明确”?
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十四个坚持”?
为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基本方略共14条:
第一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第二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三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第四条,坚持新发展理念;
第五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第六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八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九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十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十一条,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十二条,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第十三条,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四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关系是什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行动纲领层面的展开,两者在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而应该统一学习、统一把握、统一贯彻,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怎样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政治智慧、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发生历史性变革,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度评价和衷心爱戴,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用他的名字命名这一科学理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这也体现了我们党理论上的成熟和自信。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