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0 21:12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分散活动小班作文注意事项
在分散活动小班中,学生们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这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关于分散活动小班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明确活动目标
在开始分散活动小班作文之前,教师应明确活动的目标。这些目标应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等。明确目标有助于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合理分组
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和特长等因素,将学生合理分组。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不同能力的学生,以便相互学习、互补不足; 2. 尽量让性格相近的学生分到一组,以便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3. 根据活动内容,合理调整小组人数,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三、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
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这些资源包括:
1. 实物:如图片、模型、道具等,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活动内容; 2. 虚拟资源:如网络资源、电子书籍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3. 活动工具:如笔记本、笔、画纸等,方便学生记录和表达。
四、注重观察与引导
在分散活动小班作文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引导。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关注学生的
王宇佳
编者按: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他们独立探索的求学之路也正式开启。在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阶段中,孩子会遇到哪些问题,同时老师们又会怎样引导孩子们适应幼儿生活?这一学期, “班主任周记”栏目会继续解疑幼儿在幼儿园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持续和大家聊聊幼儿成长的那些事。
幼儿园即将开学,对于很多小班新生的家长来说,又兴奋又不安。
进入幼儿园作为孩子脱离家庭环境,独立成长的首步,家长难免会伴有担心。哭闹不去幼儿园怎么办?孩子在幼儿园不好好吃饭怎么?在幼儿园会不会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
幼儿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需要适应。如果家长预知小班新生常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到时候就不会手足无措。
小班新生刚入园常会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6个方面
1、怕生。不愿意与老师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抵抗交往,躲避、缩在角落或没有人的地方。
2、强烈抵抗。表现为哭闹、摔东西。
3、拒绝吃东西、喝水。有的家长平时在家里使用不恰当的强化手段,让孩子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这些孩子来园后,容易表现为拒吃、拒喝。
4、在幼儿园里与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
5、一放学就喊肚子饿,家长怀疑是在幼儿园里没吃饱。
6、出现尿裤子、尿床的现象。
入园前要做哪些准备
分离焦虑是正常现象
关于如何缓解分离焦虑,是家长们较为关心的问题。对于刚入园的小朋友来说哭闹是正常的事情。从原本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新的幼儿园环境,再加上和亲近的人分离,是会产生焦虑和不安,而表现出不安常见的方式就哭。希望家长能明白这是正常现象,不要过于焦虑。
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其次,家长可以多一些正面引导,多和孩子说说幼儿园有趣好玩的地方和事情,让孩子不排斥幼儿园。千万不要用“你不乖就把你送去幼儿园”这类的话在家吓唬孩子。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孩子入园后哭,要果断离开,不要依恋不走。可以和孩子做好约定,放学后会第一时间接他,告诉孩子上幼儿园的意义,而不是爸爸妈妈不要他了。此外,孩子出现哭闹现象,老师组织活动的情况下,会有所好转。父母送孩子入园,将孩子交给老师后,应尽快离开。孩子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要对老师的专业保持信任。
另外,有些小朋友,前几天不哭,过了一段时间却开始哭了。有些家长就会担心,是不是老师和小朋友对孩子不好。其实这种情况基本很少,往往这样的情况是,之前孩子被幼儿园里好玩的事物吸引了,分散了注意力。之后当适应了环境,慌神开始想爸爸妈妈了,产生了焦虑。
培养孩子独立进食能力
有些小朋友刚入园,会不好好吃饭,这是因为进入新环境,心情难免紧张。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在家里多鼓励幼儿,培养独立进食能力,应该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拿勺子吃饭,拿水杯喝水。对于独立进餐困难的幼儿,家长应和老师多沟通,在合理方法引导下,逐步提高幼儿进餐习惯,培养独立性。
注重人际交往活动
在上幼儿园前,可以多带孩子和其它小朋友多玩玩,参加一些人际交往活动。避免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见到小朋友会感到害怕、害羞。
在幼儿园里,老师会尽量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己的视野内,如果小朋友间发生争执,老师会第一时间避免肢体的冲突。停止肢体冲突后,老师会排解纠纷,引导幼儿正确的交往方式,家长可尽量放心。
回家喊饿,不一定是在幼儿园内没吃饱
有些小朋友回家就嚷着要吃东西,家长就会以为老师没给孩子吃饱饭,让他挨饿了。其实,幼儿园一天的活动丰富、运动量大,孩子很容易饿。幼儿园除了餐点,不会给孩子准备额外零食,经过活动,回到家也消化的差不多了。此外有的孩子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回到家看到自己爱吃的也会喊饿。
鼓励孩子去表达自己的需求
告诉孩子要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像“要尿尿”,不要不好意思说,要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告诉老师。由于老师掌握孩子的规律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自立能力弱的孩子而言,来到一个新环境,有可能会出现尿裤子、尿床的情况,家长多带上几套换洗衣裤放在幼儿园备用。家长在家告诉孩子不要憋尿,及时上厕所才能玩的更尽兴,想上厕所了要及时告诉老师,万一尿裤子了也没关系,老师会帮他换上干净的。
调整作息时间
对于小班新生来说,在开学前,调整作息时间很重要。让幼儿先适应起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这对缓解分离焦虑也很有帮助。最基本的是:7:00起床;9:00可以吃小点心;11:00吃午餐;半小时内吃好,然后散步,也可以玩会儿玩具;12:00睡午觉;14:30起床;起床可以点水果和小点心;17:00-18:00吃晚餐;21:00睡觉。如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其不一致,则需要按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这样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适应的会快些。比如,有些小朋友养成了15点睡午觉的习惯,那么进入幼儿园后,在规定时间不能入睡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受的。
对于老师来说,我们给幼儿所有的教育及期待,是为了培养孩子更加独立。我们也希望家长学会放手,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教师简介:
王宇佳,白玉新村幼儿园教师。从2012年开始,一直从事幼儿教学,拥有多届小班带教经历,此外在幼儿园还负责早教工作。是上海市普陀区“彩虹湾”病房学校的一名常驻志愿者。
教学格言:用快乐的音符,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互动方式:
您可直接在文章下给我们留言交流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澎湃亲子”,在微信后台给我们留下您的疑问。
责任编辑:杨思超
校对:徐亦嘉
请你照我这样做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发展观察力与模仿能力
游戏方法:
①先教会幼儿能与教师对答:“请你照我这样做。”“我就照您这样做。”
②教师一边做幼儿熟悉的动作(如刷牙、洗脸、洗手等动作),一边说:“请你照我这样做”,让幼儿边模仿教师的动作,边说“我就照您这样做。”
③模仿劳动与游戏中出现的动作,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
分彩石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提高辨色能力
游戏准备:三种颜色的彩石, 三种颜色空盒子
游戏方法:
将彩石按颜色的不同分别放入三种颜色的空盒子,如红色彩石放入红色盒子中。
指导建议:
还可以进行大小的分类。
五彩帽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发展判断力、推理能力、辨别颜色。
游戏准备:纸折帽子两顶,颜色不同
游戏玩法:
全体幼儿围成圆圈坐下,请两名幼儿站到圈内,各拿一顶帽子戴在头上。教师要求这两名幼儿闭上眼睛,调换他们头上的帽子,然后请幼儿睁开眼睛,根据同伴所戴帽子的颜色,来判断自己所戴帽子换了没有。
游戏规则:
教师给两名幼儿调换头上的帽子时,幼儿必须闭上眼睛,不偷看。
指导建议:
帽子及参与游戏幼儿的数量可随幼儿能力的发展而增加。
找出不大不小的东西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训练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游戏准备:大中小三种规格的衣服、盒子、杯子、盘子、书等实物或卡片若干套。
游戏方法:
逐套出示衣服、盒子、杯子、盘子、书等实物(或卡片),要求幼儿指出其中不大不小的衣服、盒子、杯子等。
猜谜语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能通过各种形式辨别不同的小动物。
游戏玩法:
教师以多种形式引出不同的小动物形象。
①朗诵儿歌。——小兔
小动物,耳朵长,
红眼睛,白衣裳,
前腿短,后腿长,
爱跑爱跳本领强 。
②作诗画。——小乌龟
它的胆子真正小,
出门先向四面瞧,
碰到危险把头缩,
躲进硬壳静悄悄。
③猜谜语。——小猫
三角耳朵胡子翘,
唱起歌来喵喵叫,
白天就爱睡大觉,
老鼠见它吓地逃。
④模仿动作。——小猴子
⑤歌表演。——老牛
有趣的图形王国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辨认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知道其名称。
游戏准备:设置图形王国,图形卡,音乐。
游戏方法:
教师带幼儿在图形王国旅游,引起幼儿的兴趣,先沿着图形走,然后发图形卡,每个幼儿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找一样图形卡的小朋友结伴。听音乐,围绕设置的相应的图形轮廓做动作,音乐停时,停在与自己相同的图形内。熟悉后玩游戏狼和小羊,狼出来时,小羊躲到自己的图形家里,可以捉躲错的小羊。幼儿互相交换图形卡继续玩。
指导建议:
幼儿熟悉图形后可以自由交换图形。
把它们找出来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游戏准备:各种小画片、玩具、日用品等。
游戏方法:
教师出示小画片、小皮球、玻璃玩具等,让幼儿一一辨认。然后请全体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将这几件小物品放在与他们颜色类似的物体附近,伪装起来。例如:小画片挂在五颜六色的画本上,小皮球放在塑料盒边,玻璃玩具放在鱼缸里。藏好后让全体幼儿睁开眼睛,寻找所藏的东西。
游戏规则:
教师藏小物品时,全体幼儿不能看。
天黑了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通过观察,能够展开合理想象。
游戏准备:各种动物图卡一份
游戏方法: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图卡,请幼儿模仿。老师扮演月亮妈妈,请一位幼儿扮演迷路的小朋友,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月亮妈妈“照”到谁(点到谁),这个小动物就做相应的动作。小朋友说出动物名称就能通过到下一条路上,以此轮流。
指导建议:
①如果幼儿对基本动物的特征掌握得都比较熟可请幼儿发挥想象自行表演。
②要让幼儿先熟悉各种动物的名称以及相对应的特征表现方式。
喂小动物
游戏方法:
在场地的一端摆放好几种幼儿熟悉的动物玩具,玩具之间相隔约0.5米。在场地的另一端摆几只小篮子,内放几种动物爱吃的食物卡片。先请几名幼儿手提小篮,听到信号后,向动物玩具跑去。跑到动物玩具面前时,从篮里挑出动物爱吃的食物一一放在动物玩具前。然后再跑回来,将小篮放回原地。另请幼儿继续游戏。
红灯与绿灯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辨别红色与绿色,提高迅速反应的能力。
游戏准备:幼儿每人一只圆形器,作方向盘;红色与绿色的圆形硬纸片各一张,作红绿灯用。幼儿分散在场地上。
游戏方法:
教师扮演交通警察,幼儿扮演汽车司机。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大马路,宽又宽,警察叔叔中间站。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向前进。”幼儿边念儿歌,边模仿司机的驾驶动作在场内自由走动,念完儿歌,口中发出“嘀嘀……”声。当教师举起红灯时,幼儿在原地停止不动;当教师举起绿灯时,幼儿继续前进。游戏反复进行。
游戏规则:
教师举起红灯时,全体幼儿必须在原地停止不动;教师举起绿灯时,幼儿继续前进。
指导建议:
游戏时应提醒幼儿边走边注意教师手中的红绿灯的变换情况,及时作出反应。
什么东西不见了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发展注意力、记忆力。
游戏准备:玩具或小物品若干,布一块。
游戏方法:
桌上放置2~3个儿童熟悉的玩具或小物品,用布盖好。教师说:“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东西,等一会儿老师把布拿开,请大家仔细看看,这桌上到底有些什么东西。”教师揭去遮布,让幼儿观察一会儿又盖上,然后要求全体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布底下悄悄拿走一件玩具或物品,等教师再一次把布拿开时,要求幼儿说出什么东西不见了。
游戏规则:
①教师在取走物品时,全体幼儿要闭上眼睛,不能偷看。
②知道的幼儿要先举手,后,其他幼儿不能提示。
水果分家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发展触摸觉和分类能力
游戏准备:苹果、桔子、梨等水果各四只,平分成两堆;毛巾两条;蒙眼布两块。
游戏方法:
用毛巾分别将两堆水果盖住。请两名幼儿上来,分别用布蒙住眼睛,然后掀开毛巾,让他们通过触摸,将不同的水果分开。谁先分对谁获胜。
指导建议:
因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开展此游戏,例如用萝卜、洋葱、和马铃薯开展“蔬菜分类”游戏。
动物排队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分辨前后,发展方位知觉。
游戏准备:鸡鸭牛羊等动物头饰各一
游戏方法:
请四名幼儿扮演鸡鸭牛羊四种动物,随音乐自由走动,并分别学动物的叫声。当音乐停止,小动物排成一纵队(随机)。教师提问:什么动物排在什么动物的前面,什么动物排在什么动物的后面,什么动物排在最前面,什么动物排在最后面。说得对的幼儿在下一轮游戏中扮演动物。
游戏规则:
音乐停止,扮演动物的小朋友必须迅速随意排成一队。
找小旗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培养观察力,练习使用上、下、里、外、前、后等方位词。
游戏准备:小旗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在游戏开始前把小旗藏在各个角落(如小桌上、柜子里、窗户外、镜子后),稍露一点,以便幼儿寻找。
游戏方法:
游戏开始时,教师对幼儿说:“在我们教室里藏着许多面小旗,你们每人去找一面,找到了告诉大家,你是在哪里找到的。说对了就把小旗送给你。”然后幼儿四散去找,待幼儿回来后教师逐个提问。
游戏规则:
幼儿必须独立去找小旗。
变变变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能根据指令作出各种动物动作,发展快速反应能力。
游戏准备:魔术帽、魔术棒、小青蛙和小企鹅图片各一张
游戏方法:
教师扮演魔术师出场,给小朋友表演魔术,并说:“变变变,变变变,变出个小青蛙”。挥动魔棒:从帽中取出青蛙图片。同上再变出小企鹅,并请小朋友学学企鹅怎么走?请配班老师一起表演,把“老师变成大象”配班老师模仿大象走。请幼儿来做魔术师,为他戴上帽子,挥动魔术棒。继续其他孩子,轮流表演,其他孩子集体表演。
游戏规则:
魔术师巡视,看到变得不对的孩子用魔术棒在他头上点一下“叮咚”,该名孩子立即蹲下做石头状。
找小猫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准备:小猫头饰一个。
游戏目标:培养认真倾听的能力。
游戏方法:
①请一名幼儿戴上头饰当小猫。
②其他小朋友用手把眼睛蒙起来后,小猫很快地躲起来,同时发出“喵、喵”的叫声。
③小朋友听到叫声,就把手松开。请一幼儿去把小猫找回来,找到后要说:“小猫在这里。”
④换一名幼儿当小猫 ,持续玩下去。
游戏规则:
小猫必须躲在大家不能直接看到的地方。
指导建议:
可多选几名幼儿同时去找小猫,看谁找得快。
鱼鸟树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发展判断力。
游戏准备:鱼鸟树的头饰三个分别放入三个圈内
游戏方法:
幼儿分三组分别扮演鱼鸟树站在三个圈内,听老师的口令如:
①“鸟儿飞到树上”鸟圈内的幼儿就跑到树的圈内抱住一个人。
②“小鸟吃鱼”,小鸟就跑到鱼圈内抱住鱼圈内的一个人。
角色可以互换。
游戏规则:
不能跑错圈,跑错了就停止游戏一次
你看像什么
适应年龄:3~4岁
游戏目的:发展观察能力。
游戏准备:认识过各种小动物,并知道其特征
游戏玩法:
老师用身体的动作表现出小动物很具代表性的特征,让幼儿说出是哪一种小动物。如:伸出食指中指放于头上,表示是兔子的两只长耳朵。两只手合并放在前面甩甩表示大象的长鼻子。伸长一只手臂表示是长颈鹿的脖子等等。也可以老师说出动物名称让幼儿来用身体的动作表现小动物的特征。
指导建议:
也可让幼儿做小动物的样子,让大家猜。
滚色游戏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提高辨色能力,发展判断力
游戏准备:红黄蓝三块大布
游戏方法:
幼儿分成三组分别站在三块颜色的大布边,听老师口令玩游戏。如老师说“黄色黄色变红色”,站在黄色大布边的幼儿就要跑到红色大布上去滚一下,游戏以此方法进行若干次。也可换组进行。
游戏规则:
跑错了就停止游戏一次或者表演一个节目。
什么花儿不见了?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复习5以内的点数,学习判断多和少。
游戏准备:雪花插片若干,小花篮两个,小猫、小狗、小老鼠手偶各一个。
游戏方法:
①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雪花插片代表鲜花,让幼儿复习5以内的点数。
②教师戴上小动物手偶扮作小猫、小狗向小朋友买花,买走相同颜色和数目的鲜花(不超过五个)分别让幼儿装到小篮子里,并检查幼儿拿的是否正确。
③“天黑了,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戴上小老鼠手偶拿走部分鲜花。
④“天亮了,请幼儿分别点数两个花篮里的鲜花,说说谁的什么鲜花少了。”请最先答对的幼儿来扮小猫、小狗继续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拿走鲜花时每个幼儿都要闭上眼睛。
指导建议:
①可以针对幼儿实际情况,从2~6一次次增加鲜花数目。
②可以准备更多的小动物手偶,分组进行游戏,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
哪些东西在水里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发展归类的能力。
游戏准备:一张画有房子、树、船、苹果、青蛙、鱼、狗等物体的挂图,与挂图内容相同的幼儿用纸、彩笔若干。
游戏方法:
①要求幼儿指出途中哪些东西在水里。
②请幼儿在纸上给那些在水里的东西涂上他喜欢的颜色
指导建议:
也可让幼儿在类似的图片或实物中指出适合下列范畴的东西:
①哪些东西能吃?
②哪些东西能穿戴?
③哪些东西能用来画画?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