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0 21:41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读后感写作指导:教育孩子的关键事项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读后感写作已成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优秀的读后感不仅能反映出孩子对书籍内容的深入理解,还能体现其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以下是在指导孩子写读后感时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一、激发阅读兴趣
1. 选择合适的书籍: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合的书籍,确保孩子愿意阅读并产生兴趣。
2. 创设阅读氛围: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如设立书架、定期举办家庭读书会等,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1. 引导孩子概括故事情节:教会孩子如何从书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故事情节,为后续写作打下基础。
2.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孩子关注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
三、锻炼表达能力
1. 鼓励孩子表达真实感受:让孩子在写作过程中,真诚地表达自己对书籍内容的看法和感受。
2.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孩子运用丰富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使读后感更具文采。
四、关注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1. 引导孩子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书籍中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等,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范文8篇,收藏备用
暑假期间,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所写的《爱的教育》。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意大利四年级的学生安利柯,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了自己一整个学年的故事经历,书中既有师生之爱、同学之爱,也有父子之爱、祖国之爱。每个小小的故事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特别是读了书中《罗马涅小英雄的鲜血》这个故事,我被菲鲁其奥对外婆的爱深深地打动了。菲鲁其奥和外婆两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两个强盗来到他们家中,在抢走菲鲁其奥和外婆的钱之后,两个强盗准备扬长而去。但是不巧,临走时,其中一个强盗的面罩意外掉落,外婆认出来他正是村里的恶棍莫佐尼。于是恶贯满盈的莫佐尼想杀掉菲鲁其奥的外婆灭口。在这关键的时刻,菲鲁其奥冲上去挡住了刀子,他救下了外婆的性命,但是自己却不幸倒在了那个漆黑的雨夜。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菲鲁其奥的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引我思考。
菲鲁其奥是那么勇敢,他爱外婆胜过爱自己的生命,在千钧一发之际英勇无畏,牺牲自己,救下外婆。如果外婆可以选择,一定也舍不得菲鲁其奥为自己挡刀。我真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充满爱与和平,没有手持利刃的“强盗”,不会再发生像菲鲁其奥一样的惨剧。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爱我们的人,他们和菲鲁其奥一样愿意在危难时刻牺牲自己,驻守边防的战士们,冲锋陷阵的禁毒警察们,默默守护我们安全的安保工作者。 他们的爱纯洁无暇,值得我们尊敬。
我知道我的力量还太弱小,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努力读书,在日常生活中为父母、外婆分担,不让他们为我担心。长大以后我也要报答社会,做一个有“大爱 的人,让社会更加和谐,让每个家庭都能平平安安。
范文二《爱的教育》读后感在繁忙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偶遇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它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我的心田,让我对“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书中,通过小学生安利柯的日记,展现了师生之情、亲子之爱、朋友之谊以及对祖国的深情厚谊。每一个小故事都温暖而真实,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爱的世界里,与书中的人物同悲共喜。
读着这些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得有一次,我在学习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成绩一落千丈,自信心也受到了严重打击。正当我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时,是老师及时发现并耐心地为我分析原因,鼓励我重拾信心。 她不仅在课堂上给予我更多的关注,还在课后牺牲休息时间为我补习。这份无私的爱与关怀,如同冬日里的阳光,温暖了我冰冷的心房,让我重新找回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爱的教育》还教会了我如何去爱别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开始更加主动地关心家人、朋友,用实际行动去表达我的爱意。我会在父母忙碌时帮忙分担家务,会在朋友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会在遇到陌生人求助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与满足。
它不仅是一部关于爱的书籍,更是一盏指引我前行的明灯。它让我学会了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爱,也让我明白了爱是一种力量,能够温暖人心,照亮前行的道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怀揣着这份爱,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用爱去温暖更多的人。
范文三《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悍,这个来自意大利的四年级朋友安利柯用日记向我介绍着他的生活,让我觉得十分亲切。
谁不想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呢?我时常感到被爱的幸福,却很少思考怎样给予他人爱,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如何爱人。
书中《感恩》这篇故事里,安利柯在日记里写道:他觉得教自己的先生很不开心。这时父亲就通过书信的方式引导他如何爱先生。父亲说:“应该敬爱先生,因为先生是父亲所敬爱的人,因为先生是为了学生牺牲自己一生的人,因为先生是开发你精神的人。”是啊,安利柯三年级的先生,他失去了家人,将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们。当同学们犯小错的时候,先生会亲切地饶恕他们;当班级里来了新同学时,先生会教导大家团结友爱,他也会教大家要爱国。就像父亲说的,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先生虽然受人爱戴,但是也免不了有些同学会轻视先生的劳动,当自己付出没有收获的时候,无论是谁都难免会不开心。
安利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理解和体谅他人的情绪,对别人的辛苦付出要懂得感恩。想想自己,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
我也会习惯性地接受老师的付出,认为老师就应该每天都很开心,一直保持积极的情绪,却很少察觉老师的辛苦。我的老师肯定也会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应该多多体谅老师,理解老师也会有疲惫的时候,也会有忧闷的时刻。作为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完成自己的作业,不让老师劳心伤神。其实,不仅仅老师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父母、同学,每个人都会有忧心的情绪,我们不应该苛责他人,而是要多给予他们关心,找到他们心情不好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度过情绪的低谷。
范文四《爱的教育》读后感爱是什么?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一朵芬芳的鲜花……爱就是这么美好,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但当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懂得了爱的境界。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以一个叫恩利科的四年级小学生视角,写了他自己在一学年里所经历的故事。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同学之谊,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使我读完每则日记,激荡于胸怀中的感情波澜都久久难以平息。
读着《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走进了恩利科的生活。劳动群众的子弟在一起学习、活动。他们虽然有些人生活贫困,但是内心充实快乐,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爱。在这儿,他们不分阶层、不分穷富、不分残全,全都在相互关怀、和平相处着,十分富有人情味,温情感人至深。
这部作品像一面明镜,照映出意大利民族当时正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人口外流,贫穷落后的南方。而《爱的教育》这本书为世俗人士描摹了保障社会各阶层之间平衡的生活理念:用善举代替怜悯,用教师代替神甫,用学校代替教堂,用医院代替济贫所,用参军服役代替宗教礼仪。
作者通过日常中的小事,采用平易近人的朴素语言,将平凡的爱散布每个小角落,向少年一代灌输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和平的好思想,倡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有爱的好作风和诚实正直、谦逊好学的好品德。
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爱有很多种,它不分高低贵贱、不分男女老少,你要去爱每一个需要被爱的人……只有先学会去爱别人,才会感到无尽的关爱,它时时刻刻待在我们的身边,等着我们自己去发现……
范文五《爱的教育》读后感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确实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情,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还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我很喜欢一本名叫为《爱的教育》的书,我一有空就拿起来读,每次阅读都让我感受颇深。
《爱的教育》记录了发生在安利柯身边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其中《格拉勃利亚的小孩》让我难以忘怀。在这个故事中,校长带了一个从格拉勃利亚远道而来的同学到班里来,教书的先生教导大家要好好对待这个小孩,先生说:“请你们亲爱地对待这小孩,使他忘记自己是离了故乡,使他知道在意大利,无论到何处何地学校里都是他的同胞。”我非常赞许这位先生的做法,每个同学面对新环境都会有些许胆怯,但是先生让同学们关爱这位新来的同学,帮助他融入新班级,并且要求大家互敬互爱。
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教导,能够让每个同学们都感受到爱的力量。我也有幸遇到过这样的好老师,在我们班级里来了新同学时,我的班主任刘老师说:“新同学来自别的城市,从今天起她就要成为我们班级的一员,和我们朝夕相处,共同成长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关爱新同学,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争取让新同学尽早熟悉我们的校园”。刘老师还让新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她找出地图给我们看,大家都对新同学的故乡充满好奇。这个学期,我带她去学校的各个角落玩,我们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在帮助这个同学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快乐。
书中还有很多故事都充满温情,我深深体会到了爱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对他人多一些关心和理解,不仅可以让别人感觉到温暖,也能让自己收获珍贵的友情。爱并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如同水滴汇成汪洋,我们小小的善意也能绘制幸福图卷。
范文六《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教育》是一部让我深感触动的作品。它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关于爱的生动画面,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感悟。
这本书通过小学生安利柯的视角,展现了他与家人、朋友、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每一个情节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让我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些温馨而美好的瞬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书中的人物所打动,他们的善良、勇敢、无私都让我深感敬佩。
其中,我最为感动的是安利柯与父亲之间的深厚情感。父亲用自己的言行教导着安利柯,让他明白了许多关于爱的道理。这种父子之间的情感纽带,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与力量。它让我明白,爱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表达,更是行动上的付出和关怀。
此外,《爱的教育》也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利益所驱使,忽略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而书中的故事,让我重新认识到爱的力量,它能够化解矛盾、消除隔阂,让我们更加和谐地相处。
阅读完《爱的教育》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的伟大与美好。它让我明白,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爱都是最重要的力量。只有用爱去对待他人,才能收获更多的爱与幸福。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感悟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用爱去关怀他们、帮助他们。同时,我也会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的温暖与美好。
范文七《爱的教育》读后感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很特别的书,叫做《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我妈妈推荐给我的,她说这本书讲了很多关于爱的故事,可以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开始,我还以为会是那种很难懂的大部头,没想到翻开书页,我就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意大利的埃迪蒙多·德·亚米契斯,书里的主人公是个叫安利柯的小学生,他和他的同学们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很容易就能理解。每天,安利柯都会记下学校发生的事情,还有他学到的一些重要的人生课程。
我是在暑假的一个下午开始读这本书的,外面天气很热,但家里开着空调,我坐在窗边,一杯冰水放在旁边,感觉特别舒服。我一页一页地翻着书,就好像跟着安利柯一起上课、玩耍,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
读到卡隆帮助弱小的同学时,我感到心里暖暖的,就像夏天吃冰淇淋一样爽快。还有安利柯的爸爸给他写的那些信,让我想到了我的爸爸,虽然他工作很忙,但每次回家都会陪我玩,给我讲故事。这些故事让我觉得,爱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有时候可能我们没有注意到,但它一直都在。
通过读《爱的教育》,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要对别人友好,即使他们和我们不一样;要尊重长辈,因为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因为诚实是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这本书真的很好看,我读完后,还跟我的好朋友分享了我的感受,我们都觉得,如果每个人都像书里的人那样,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现在,我还在回味书中的故事,它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我的心灵。
范文八读《爱的教育》有感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每当有时间我就会与这“朋友”相伴。最近,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里面的每个故事都深深地打动着我。
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名叫恩斯利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详细地描写了一年之内,他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来自老师、父母、同学给予的爱。
读完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一章是《佛罗伦萨的小抄学员》。这一章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贫穷家庭的父亲每天白天既要工作,晚上回到家还要抄订单了,挣钱补贴家用。儿子朱里奥眼看着爸爸因辛劳而多添了许多白发,就想去帮爸爸抄写订单。因为爸爸不同意,他只好每天三更半夜偷偷起来,帮爸爸去抄写订单。于是就这样,家里的情况改善了很多。可朱里奥因为失眠,而不能好好听课,回家也无精打采的,爸爸因此很生气,还责骂了朱里奥。虽然委屈,但他依旧帮助爸爸,直到被爸爸发现,才结束抄写。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动于朱里奥的坚强,他虽然出生贫寒,但他努力学习,而且学会了分担家庭的重担。朱里奥虽受到了责骂,深感委屈,也依旧忍受,不去抱怨,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强呢?这份坚强来源于爱,是朱里奥对父母的爱,只有从小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有这样的爱,因为他们感受着父母的爱,爱的种子在心中慢慢扎根、发芽。
在《爱的教育》中,除了在朱里奥的身上我们能看到爱,在许多个小故事中都有这样的爱。但现实中我也看到了另外一种“爱”,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快速成长,利用节假日给孩子选择了许多课程,看上去是爱,实际上是揠苗助长,并不是最好的教育。如果考试不理想,许多父母对孩子多是责怪批评。
在教育中,如果孩子不能时常体会到爱和鼓励,便会慢慢失去自信,也会缺少对他人的爱和包容,所以我希望这种爱少一点。当然在我们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享受的爱还是很多的,我们是在爱中成长的。
《爱的教育》是一本很值得看的书,不但是值得孩子们看,也值得父母看,在爱中教育,在教育中体现爱,更是让孩子在爱中健康成长。
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雨果曾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为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推出“我的读书笔记”新闻策划,记录下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校长老师的读书感悟,让阅读成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山东东明县武胜桥镇沙堌堆小学教师王咏娟的读书笔记:
静下心来,一口气把张志勇教授的《问道教育》第一辑“教育•孩子”读完,再一次静下心来思考教授的话,并与我的真实生活做对比。
接连教了四年的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这学期接了两个二年级班,我自己一时适应不过来,一是教课的方法上还不适应;二是总是认为简单的知识不用再说了,但往往是学生出错最多的地方。
课堂上,学生的眼睛是无神的,学生对数学缺少兴趣,不管我是有意引起学生注意,还是随意让学生注意,大部分学生的专注力都坚持不了几分钟,一节课下来我很累,孩子也很累。效率很低,一些基础的知识都掌握不了,有的时候看着学生的反应,能感觉到学生掌握了,可是过了一天做题时又忘得一干二净。这让我很心急。
课堂上维持纪律,批评学生的时间占用了很多,但是效果也不见好转,成了恶性循环。我一度崩溃,课下我精心备了课,课上却发挥不了备课的效果。这本《问道教育》,让我困惑、迷惑、崩溃的情绪稳定了下来。离孩子们近些,也就是离真正的教育近些!
离孩子们近些,再近些!以尊重孩子为前提。课堂上我看到学生不听课,就不管不顾的批评,七八岁的孩子也有自尊,我没有照顾到他们的自尊,我的批评不但起不了好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想到此,心里很自责。
上周五,放学时,孩子们排队准备离开校门,一个二班的女生跑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这一天下来您辛苦了!”
自责一下子涌上了心头,急躁的心情没有了,孩子的这一句话让我反思了很多。我总是站在我的角度来看待学生,从来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学生,学生学不会,我总是认为我该讲得都讲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从来没有真正地走进学生,走进和我有缘的这些孩子,而孩子们对我还这么信任。
“课堂教学除了完成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价值和内涵?”这句话问得多好,课堂上只是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课堂起不了好的效果,也不是教育的境界。
爱,在课堂中更为重要。没有人与人的情感交往,没有人与人的情感关注,没有人与人心灵世界的相互审视和关照,教育要想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话,是我的启明灯,让困惑的我有了一个方向。我得想办法让我的这些孩子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我该怎样去做呢?
这让我想起初入教师这一行业时的那一年,面对六年级基础不是很好的一班孩子,我静下心来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把笔顺写对,首先是我自己要有耐心,允许孩子们犯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改正,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好,“无为而治”。
重新反思自己,审视自己,几年下来,再没有那样的心境了吗?不,不管到了何种时候,我们教师都要静下心来,走进孩子,多些耐心,学会真爱孩子。
杨守菊老师说:“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培育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活泼、主动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检。”当教育具备这些特性之后,当学生进入了人性成长的自然状态,当学生有了积极主动的进取心之后,教育才能良性循环。
真正走进孩子,离孩子们近些,再近些!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