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6 03:42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残疾人活动策划:注意事项与建议
正文:
在策划残疾人活动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传递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与尊重。以下是一些策划残疾人活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活动主题与目标
1. 明确活动主题,确保主题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能够激发残疾人的参与热情。 2. 设定活动目标,如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等。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
1. 根据残疾人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如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等。 2. 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讲座、比赛、展览、游园会等,满足不同残疾人的需求。 3. 确保活动内容与形式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实用性,提高参与度。
三、场地与设施
1. 选择宽敞、安全的场地,便于残疾人活动。 2. 配备必要的设施,如无障碍通道、扶手、轮椅等,确保残疾人在活动中的安全与便利。 3. 考虑音响、灯光、投影等设备,确保活动效果。
四、宣传与推广
1. 制定宣传方案,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进行宣传,提高活动知名度。 2. 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等参与活动,扩大影响力。 3. 制作活动海报、宣传册
中新网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 王祖敏)1992年10月,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其后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动员人们支持并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以残疾人为扶助对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已成立近40年的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残基会)一直以行动维护着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
在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中国残基会五届理事会理事、监事前往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将以往关门闭户的理事会开到了助残现场。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织其理事、监事探访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并陪同部分孩子和家长上康复训练课。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供图。
激发理事会活力 让理事更“理事”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承接了中国残基会的多个助残公益项目。在这所全国知名的三甲中医脑病专科医院里,那些平时事务繁忙的理事、监事与在此治疗、康复的儿童及家长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在陪同孩子们上康复课、做游戏、包饺子的过程中,他们也收获颇丰——了解到一些残疾儿童和家庭的现状,及其康复、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需求。
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一些基金会和社会组织有不少挂名理事,使得“理事‘不理事’”的现象屡见不鲜。中国残基会助理秘书长常达表示,激发理事会的活力,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大多数基金会和社会组织面临的难题之一。
他称,公益慈善也如悬壶济世,需对症下药。而残疾人的问题和需求更特殊、更复杂,不是谁坐在办公室里能靠拍脑袋想出来的,也不是几个人能在会议室里议出来的。因此,中国残基会这次在西安召开“现场理事会”,就是想让这些基金会的决策者们接接地气,对“如何更好助残”有一个切身体验和感受。
这一务实之举,创新了理事、监事在参与基金会内部治理、公益项目执行及履职献策的方式,使其能够真实、深入、多元地参与到公益行动中,增进其对基金会公益项目的了解。
“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私心’。”常达说,中国残基会理事会成员大多是有实力的企业家和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基金会希望在激活他们自身能量,使其更多地献计献策、施以援手的同时,还能成为一个流动的公益宣传平台,推动更多的人关注并帮助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
在甘肃张掖的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示范基地,残疾人话务员正在紧张工作着。 王祖敏摄
精准专业深入 “七大行动”全方位助残
事实上,从1984年3月成立以来,中国残基会一直秉承着“弘扬人道、奉献爱心、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以仁爱之心、务实之举做助残之事。
记者了解到,根据不同残疾类别人群的实际需求,中国残基会开展了以“集善工程”为品牌的启明行动、助听行动、助行行动、助学行动、助困行动、无障碍行动、文化助残行动七大行动,开展公益项目逾百个,涉及康复、教育、就业、文化艺术、体育、权益保障、国际交流等多个领域,满足各类残疾人差异化的需求。
在项目设计和运作过程中,能否让残疾人得到切实帮助和更大实惠成为每个工作者心中的一杆标尺。
更精准。在项目实施时,中国残基会与各地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助残社会组织建立起项目执行体系网,入村入户,了解每户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做到“一人一档”“筛查下乡、上门服务”,救助全过程持续关注,形成完整优质的治疗救助闭环。
更专业。基金会的每个项目都是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此次探访的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承接了基金会的4个公益项目。中新网记者曾前往青海探访该基金会的假肢矫形适配救助项目,则由在中国康复治疗领域的权威医疗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执行。
更深入。有别于一些一次性的捐赠项目,中国残基会的绝大多数项目都具有“深耕”的属性。如帮助残疾人就业的“集善乐业”项目,已在全国建立8个就业培训基地,为4000余名残疾人及家属提供就业培训,创造1000余个就业岗位,累计创造收入1200余万元人民币。
……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残基会先后为残疾人募集善款和物资约90亿元人民币,实施公益项目1000多个,受益残疾人1000余万人。
2019年6月,“集善扶贫健康行”公益项目在江西南昌启动。该项目已成为中国残基会的公益品牌项目之一。 王祖敏摄。
“触角”向下 致力构建全国助残服务新生态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70%以上在农村。一个基金会再努力,其力量也是有限的。因此,近年来中国残基会一方面努力探索在一些项目上能形成可以推广的助残经验或模式,另一方面则致力构建全国助残服务新生态。
据悉,中国残基会正在着力培育在基层的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建立起双向互动,将优质服务送到基层残疾人身边。同时,培育基层组织自我造血能力,利用公募基金会的平台进行筹款和传播,起到双向带动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残疾人的生存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残疾人救助已从最初的解决温饱,到解决其康复、教育、就业、文体活动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且现在很多残疾人的需求并不是单一的,比如他在需要康复的同时,还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残疾人更高层次和复合型需求,也是摆在我们公益组织面前的课题之一。”常达说。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龙墨表示,下一阶段,中国残基会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以公益项目为抓手,力争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残疾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助残经验”。同时,通过策划实施效果好、残疾人满意度高的公益项目,整合社会资源,吸引社会资金,逐步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专家的多元参与的助残帮扶体系。(完)
来源:大兴区残联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